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派城市考古|那些在时光里流淌的弄堂故事
userphoto

2022.08.14 上海

关注

繁华琳琅的南京路步行街背后,有着与之平行的那些弄堂,不仅只是走向上的平行,还是另一个关于老上海市井风情的平行时空。

摊开1947年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盆汤弄,那就让我们开始娓娓道来……

盆汤弄

——历史的回响 ——

▲靠近山西南路的北高阳里

图录里,盆汤弄的一头是绸布庄的世界,隔着南高阳里的弄道,是老凤祥银楼的后门,即使是连盆汤弄北侧的老式石库门里弄北高阳里,也开着振源、公益、勤康等大小绸庄。

继续西行,五福弄口有大美参号,隔壁则是公共厕所,南京路上的行人若想体面地方便,到底还是要走进这背街里。再往西走,经过正门开在南京路上的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职员宿舍,便是石潭弄口的几家木器号。

▲鲜肉月饼享誉沪上的真老大房

继续往前出了盆汤弄左转,斜对面不远处,这个位置现在仍然是真老大房的门面,刚出炉的鲜肉月饼飘来阵阵香气。 

▲真老大房鲜肉月饼

——名字的来源 ——

盆汤弄的名称,是源于老上海人对于“盆浴”一类公共浴池的称谓。清末沪上出版的指南类图书对于当时的公共洗浴业有细致的分类,一者如池汤者,各路浴客同在一池内洗澡,而盆汤就要私密些,一人一盆还分客盆、官盆两种,价格不同,但是设施和卫生程度就要好得多。

十九世纪中期,随着南京路日渐成为公共租界中繁华的商业通衢,南京路两侧的背街、后弄也渐渐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浴池。据记载,著名的就有畅园、沦园、瀛园等,这些浴室的集聚赋予了这片街区盆汤弄的地名。

因此,在清末民初,盆汤弄这一区片地名,泛指现今南京东路北侧至苏州河南岸的从山西南路至福建中路之间的区域。

——  如今的现状 ——

留存至今的盆汤弄,东西走向,西起福建中路,东止于山西南路,自西向东依次与石潭弄和五福弄相交,全长仅约214米,宽度仅3米左右,足以名列全上海最窄的道路之一。

时隔近八十年后,重走盆汤弄,这里依然延续着旧日的肌理,盆汤弄南侧,现在仍然是南京路上那些商家诸如蔡同德堂和朵云轩的后门,午休或是晚饭的时候,从后门里出去吃饭的店员顺道会去那间公共厕所方便。

▲朵云轩的后门

是的,盆汤弄里真正延续至今亘古未变的竟然就是这间公共厕所。据《上海环境卫生志》记载,清同治三年(1864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就在南京路虹庙后的盆汤弄里建造了上海最早的公有公共厕所之一,俗称“大尿坑”。

▲盆汤弄街景、公共厕所指示牌

虽然,如今依然在使用中的这处公厕,绝非同治年间的模样,但是其方位仍与1947年版的地图上完全一致。

▲罕见的木质电线杆

不能遗漏的是,盆汤弄里至今还保留了一排不下百岁仍在使用的方形花旗松材质电线杆,上海话里的“电线木头”讲的正是这种现在已实属罕见的木制电线杆。

▲盆汤弄街景

而今,盆汤弄旧地改造,居民们多已搬走,一百六十余年来盆汤弄和那个公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安静过。澡盆的水汽,公厕的水声,绸缎面的光,都早已挥散,流进了潺潺的回忆里去了……

石潭弄

——  名字由来——

图录里福建中路的东侧,平行紧挨着一条南北走向,分段略有错开的小马路,名曰:直隶路。

“直隶”二字来自于一个已经消失的旧省名,即直隶省。明永乐初将直接隶属于北京的地区称为北直隶,清初改北直隶为直隶省。直到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才将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

或许是由于这条小路相比于它左右毗邻的道路而言都更为窄小,其最初的路名使用了直隶弄而非直隶路。

在上海话中,“直隶”的发⾳同“石潭”颇为相近,或许是出于朗朗上口又易读的原因,1949年重新命名时便定为“石潭弄”。

—— 如今的现状 ——

目前尚存的石潭弄,北起北京东路,向南依次穿过北无锡路、南无锡路、宁波路、台湾路、天津路、盆汤弄、南京东路,止于九江路,全长约418米。

▲如今的保安司徒庙

石潭弄靠近南京东路的地方,还有一座在上海近代史上曾声名远播香火鼎盛的道教小庙——虹庙。

据载这小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是座佛寺,清康熙时不仅里头改成了道观,外墙亦刷成了紫红色,故称红庙或虹庙,到了嘉庆以降才有了个看起来挺正式的名字叫“保安司徒庙”,但是十里洋场上的善男信女们还是更愿意称它为虹庙。

传说沪剧名段《庵堂相会》的故事就以这座小庙为场景发生,这更是让围绕虹庙产生的都市传说总少不了一抹滚滚红尘中的脂粉味。

▲纸片楼

除了虹庙,石潭弄里或许还有一处值得驻足的建筑,就是那幢被亲切唤作“纸片楼”的建筑。

石潭弄在宁波路以北的走向突然折向西北后再往北,和东西向的宁波路之间形成了一处仅约30度的夹角。

因地制宜在这块“边角料”土地上建起的房子便也承袭了这处尖角,远远望去,如同尖锐版的“武康大楼”空降在石潭弄边,骄傲地相迎每日照常升起的太阳。

香粉弄

——  历史的回响 ——

香粉,指的是旧时女性使用的一种化妆品,古代以烧铅锡制粉,经过复杂的提纯工序并和入香料,制成香粉用于涂抹敷面,可使颜面白净生香,悦目沁人。

香粉,如同江南的春色一样,素以扬州与杭州出产者为佳。

▲如今的戴春林香粉

翻开1947年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整条香粉弄连一家胭脂香粉店的痕迹都难寻。那为何此地却有“香粉弄”这一名号?

这就要追溯回1861年,在热闹的上海租界昼锦里,一家名为“老妙香室粉局”的香粉店横空出世,以其自创调制的一款和合牌鹅蛋形状的扑面粉块,质地细腻,香味怡人,还曾获得慈禧太后青睐有加而一举成为香粉界的后起新星。

▲老妙香室粉局广告

“老妙香室”实行坊店分开,店设昼锦里,作坊与货栈就开在离昼锦里以西不远处的南京路北侧的一条小弄堂内,这条小弄堂便就此得名香粉弄。

▲老妙香室的鸭蛋香粉

所以,即使1947年传统香粉胭脂业已不如从前,但此时“老妙香室”的货栈还会从香粉弄一车一车运出去制好的香粉。

直到1940年代后期,香粉弄的画风与气味才与“老妙香室”的时代相去甚远。可那条小小的香粉弄一直安然地存在于南京路的背面,延续着悠远的有味道的记忆。

时至今日,香粉弄上的大上海饭店与方壶酒庐也早已消失无踪,但是这条小弄堂却还能与某种香味产生联系。

▲如今位于香粉弄68号的小龙虾餐馆

就在曾经大上海酒店的东侧,现在则是一家专做小龙虾的餐馆,无论是鹅蛋香或是十三香,一条香粉弄,总有一种香味在时间里流淌。

缓缓合上《上海市行号路图录》,香粉弄的香气似乎还停在鼻尖,越发让人着迷,故事还在流转,我们“考古”的步伐也还未停止。

下一次,会有更精彩的旅途等着我们,敬请期待!

— 今日话题 

你打卡过哪些弄堂?

你有哪些关于弄堂的小故事可以分享?

记得评论区留言哦~

来源:“文化云”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寿读图#第177集南京路步行街后面那些小弄堂
盆汤弄和那些老上海浴室名字
繁华南京路后面的旧弄堂【自拍】
【原创】南京路背后的虹庙和石潭弄
这座百岁老桥曾经被上海人称为“垃圾桥”
义津往事(30) |老街的小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