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派流韵 | 外侨第一旅馆——礼查饭店(作者:吴志伟)
userphoto

2022.09.07 上海

关注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外侨第一旅馆——

礼查饭店

吴志伟




饭店的建立和初次重建

1846年,英国商人礼查(Richard)在英租界与上海县城之间、今金陵东路外滩附近法国租界内,兴建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旅馆,名为Richard's Hotel and Restaurant(礼查饭店)。这是上海开埠以来乃至全国第一家西商饭店。

1856年,现外白渡桥西侧的地方,建造了“威尔斯桥”,桥北侧的一些荒地纷纷被精明的西商看中,他们知道这些地方的土地蕴藏着升值的可能,同时也有着经营上的商机,于是就以当时还算低廉的价格买下。在中国证券博物馆的陈列柜中展示着一份地契,上面清楚地记载着1857年批租土地的细节一“大清钦命监督江南海关苏松太兵备道”出具允许英国人“位立士”在苏州河、黄浦江处永租84.016亩土地。

1860年左右,礼查饭店在现址建造并经营,改名为Astor House。那时候的建筑是一座东印度风格的砖木结构楼房。建筑规模较大,有明确的院落,建筑由相互连接的三部分组成,两侧部分相对简单,均为二层结构,具有柱式外廊特征;当中三层结构,部分重点处理,入口的连续券廊具有明显的帕拉蒂奥构图特征,立面采用了连续券柱式构图,并将正中一开间凸出,做重点处理,改变了券的形式,设置了三角形山墙,是比较地道的西方建筑的手法。由于当时该处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初期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1863年6月24日,工部局董事会会议曾“听取了关于礼查饭店店主史密斯先生拒付饭店营业执照税的汇报,会议责令总办写信确实弄清他拒付的理由。”7月1日:“礼查饭店店主史密斯先生来信,他请求免付领取酒馆营业执照费用,藉口他们的饭店是属于所承认的家庭饭店。”董事会同意了这一请求。在礼查饭店开办之初,究竟有没有礼查本人的参与,有着不同的叙述。有人认为因为礼查经营新饭店不成功,1864年才由史密斯接手。从上述资料中可知,至少在1863年,史密斯已经是业主了。

▲1860年建造的第二代礼查饭店

以后情况有所好转,饭店除了客房外,又开设了弹子房、酒吧、舞厅及扑克室,楼下大厅常有歌舞、戏剧演出,以此招徕顾客。于是,旅馆开始出现转机,外国旅客明显增多。

业主之谜

资料显示,1874年贾逊夫人(Jansen.D.C.Mrs.)担任了经理,1876年时成为业主(Proprietor)。1886年,倍发(Biel-feld.Alex.)、帕特生(Patterson,M.F,)等成为业主;1888年,贾逊成为唯一的业主,一直到1894年11月贾逊突然去世。由于《字林西报行名录》的滞后性,到1896年业主才改为贾逊夫人。贾逊,美国人,曾在1890-1894年连续担任工部局董事会董事,并一直是防卫及警备委员会委员。这个委员会主要的任务是维护租界的稳定,妥善处理问题、不激发可能出现动摇租界安稳的事情。贾逊是个处事追求稳妥但又比较固执的人。

▲1896年礼查饭店房间内景

在贾逊夫人担任礼查饭店业主后,贾逊常常向工部局董事会提出一些要求,尽可能地使礼查饭店的经营得到好处。

1877年3月9日:贾逊先生提出在外白渡桥至霍华德码头的筑堤规划;1877年4月23日:会议同意了贾逊先生代表华人方泰所提申请,他要求工部局准许他修建堤岸一条,基部宽15英尺,顶部宽6英尺。条件是严格遵循河岸线,并遵守代理测量员在其他方面所提出的要求;1879年2月17日:会议收到了贾逊先生的来信,来信请求董事会在礼查路终端修建一座新码头,而不要修理礼查饭店前面的那座码头;1880年3月22日:会议收到贾逊先生来函,他建议工部局最好立即将礼查饭店前面的沿江地带填起来,因为他们目前可取得从苏州河人口处挖出来的泥土。会议决定答复他,工部局目前还不打算将沿江地带填起来;1881年9月19日:贾逊先生来信要求工部局把两株柳树的顶部砍去,目前这些树的顶部已经使得从该饭店完全看不到黄浦江的景色和旗杆了。

再次重建

1906年,外白渡桥改建钢桥,位于该桥北堍的礼查饭店需要让出部分饭店土地,同时也能得到一笔补偿金。这时,另一家外资旅馆,位于南京路外滩黄金地段的汇中饭店已经开始新建六层楼房,这给礼查饭店带来了生存压力。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同年,礼查饭店也拆除旧楼,重建为一座五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占地面积366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100平方米(今金山大楼)。由于仍难以与汇中饭店媲美,于是紧接着又在该楼前面再建造一座豪华的六层大楼。这座大楼在1910年竣工,四面临街,占地443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011平方米,钢筋混凝土和砖木混合结构,由新瑞和洋行设计。风格为新古典主义式样,拥有繁复的大弧形拱窗以及成排的爱奥尼立柱,灰色外墙,转角处屋顶上建有塔楼,拥有维多利亚时期的回廊式中庭,采用开放式的天窗进行采光。在楼梯的转弯处,使用那个时候非常流行的彩色镶嵌玻璃,日光透过浓厚的玻璃窗照射进来,散发出绚烂、温馨的气息。

▲重建后的礼查饭店剖面图

(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藏)

新的礼查饭店共设有客房200多套,旅客乘坐电梯可达卧房。每套卧房均装有卫生设备,每天早晚都供应热水。底层的孔雀大厅极为宽敞,也极为豪华和富丽堂皇,可容纳500人举办盛宴,又可兼作舞厅和交际场,其氛围很适合客居的欧洲高层侨民。此外,餐厅部还增设了许多小间分隔的雅座。在寒冷的冬季,由最新供暖系统提供暖气;在炎热的夏季,则可用大量的电风扇来驱暑降温。

大楼内还设有弹子房、舞场、扑克室、休息室、阅览室、酒吧等休闲娱乐设施。其中弹子房堪称远东设备最完善的,因而也是旅客光顾最多的场所。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美国酒吧,因其所拥有的宽敞空间和新颖的设备而同样赢得旅客的青睐。

竣工的新礼查饭店装饰考究、气派豪华,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立即吸引了众多的新老旅客。房租也提高到每间每天6-12元,而当时中国人开设的客栈,每间280文钱(即需28枚10文的铜元)。

▲孔雀厅

20世纪上半叶,礼查饭店是世界各地的名人钟爱的下榻地,他们的名单包括: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1920年)、科学家爱因斯坦(1922年)、喜剧大师卓别林(1931年、1936年)、《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夫妇(1931年)等。今天这些房间的门上都挂着标牌,向人们提示着这些昔时的荣耀。

1915年前后,礼查饭店成为汇中洋行产业,1920年代初,由英商香港上海饭店有限公司接办。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后,由于礼查饭店所在的虹口属于日本势力范围,和上海公共租界其他地区分开,不列为战时中立区。住在虹口的西方侨民迅速离开,迁往较为安全的公共租界及法租界。西方侨民撤离虹口后,礼查饭店因失去主要的服务对象,无法经营下去。于是英国人将该饭店转让给日本人深水孝经营。

抗战胜利后,礼查饭店由英国人管理。1950年租约到期,建华地产公司将房屋交还英商。因房屋自1940年代起就失修,中国政府与英商之间出现修缮费问题的纠纷。1954年4月19日,饭店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曾先后作为华东纺织管理局和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等单位的办公楼。1958年6月25日,划归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1959年5月27日,礼查饭店更名为浦江饭店正式对外营业,成为市政府下属的高级招待所。

1988年,浦江饭店划归上海衡山集团。1995年,原礼查饭店差点被拆除改建,衡山集团总裁吴怀祥在发现饭店的历史渊源后,决定保留老饭店,并计划逐步恢复其原貌。2002年重新装修后,浦江饭店列为三星级酒店。2018年1月,浦江饭店成为我国证券期货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博物馆—中国证券博物馆。

▲礼查饭店三楼平面图(重建后)

(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藏)

END

来源:“虹口往事”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连载>远东第一奢华酒店传奇——礼查饭店的前世今生之第四乐章
悦读北外滩 | 淞沪会战中的礼查饭店
悦读外滩: 璀璨星河——上海第一家西式饭店礼查饭店的前世今生|上海|和平饭店|外滩|外白渡桥|旅馆
礼查饭店
▼【天津明信片】5099:英租界礼查饭店
《洋房故事》淮海中路的繁荣在百年前全靠他们,古今胸罩、泰昌食品、哈尔滨食品厂、老大昌都是他们的品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