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念朱家角中学建校80周年(之五)

记忆中的约光、珠溪中学琐事

我是1950年珠溪中学第一届毕业生,初一初二是约光中学的学生,因此对当时的印象还是有些记忆。

约光中学校舍

《纪念朱家角中学建校80周年》特稿一文中,有一张约光中学新厦落成记念的集体照,很珍贵,其中人物大多是当时地方上政界、宗教界、教育界热心于教育事业的人士,照片虽然有点陈旧模糊,但对于熟悉的人,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前排左三是当时的区长蔡用之;前排左七是当时井亭港耶稣堂的牧师徐翼谋;中排左三是我父亲王承禹,当时是井亭镇镇长;中排左八是我伯父王承尧;前排左一是钱慧琴老师。说是老师,实际上她不上课,是当时青浦县县长的老婆,是安排进来当女寄宿生的舍监老师的。当时女寄宿生一共只有二三人,同样情况,被昆山县政府塞进来的还有二位原国民党青年军退役军人,充当我们的体育老师,其实他们也没有给我们上过课,倒是有二位由地下党安排进来的女老师,都是大学生,一位叫徐毓英教我们初二代数,一位叫刘云英教我们初二化学,都非常敬业,平时也教我们唱革命歌曲,我们都非常敬爱她俩。二位“体育”老师不等解放就早早溜走了,二位女老师解放后,也没有留下来,奔她们的革命理想去了。

我们初三的体育老师,是我们前届的学长王瑞林,他是大龄学生,擅长音、体、美,1949年毕业后,留校当我们的老师。他对美术有一定的天赋,当时由盛亮贤老师悉心培养,解放后,学校里第一张毛主席油画像就是王老师画的,他自学风琴、手风琴,教同学识谱唱歌,也很得心应手,教同学练腰鼓,扭秧歌,排球、篮球等都不在话下,他是我们的学长,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都服他。他是个人才,不久就被青浦文化舘看中,被挖去了。由于他天资聪颖,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然而天才薄命,解放初骑摩托车还是一件稀罕的事,可他也敢于尝试,结果出了车祸,在不该走的时候,他却走了,否则他一定会被抽调到市里去发挥他的才能的。

最近看了吴玉泉老师撰写的《纪念朱家角中学建校80周年》特稿(之一上),照片上的画面是约光中学新厦落成纪念,时间是民国卅七年十一月初四日(1948年12月4日),说是新“厦”,实际上是一间极简单的教室,是48年暑假里突击赶造的砖木结构房子,没用上一点水泥,门窗都是白坯,只是抹了一点桐油防腐,地面上只是舖了一层黄土,虽简陋,但很宽敞明亮。我读初一的时候,教室在祠堂正堂的后半间,虽说是后半间,但坐三十多个学生也是卓卓有余的,初二一开学,我和同学们就坐进了这座“新厦”,不仅我们学生高兴,就是校董们、老师们、地方上层们……也都非常高兴,特地赶来拍照留念,毕竟在当时要造这样一间教室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是有意义的。

1 1949年10月,约光中学校董会校董名单和校务委员会委员名单

2 1949年10月,约光中学校董会校董名单和校务委员会委员名单

当我们坐在初二教室里的时候,又听到了教室后面建筑师傅们嘹亮的打夯号子,非常有力动听,有时我们也会跟着一起吼,十分有趣。原来学校还在扩建校舍,二上二下,下层是二间教室,作为来年初一甲乙二班的教室,上层二间分别为男女学生宿舍,这次用上了钢筋水泥,在大门口还建了一个约四平方米的平台,下面二侧还砌了栏凳,不仅可以遮阳挡雨,还可供同学们休息坐坐,很有气派。

我读初中三年,基本上没有上过一堂像样的体育课。初一时,来了一位女体育老师,因为学生调皮捣蛋不听话,上了二天课就被气跑了,后来请来了一位井亭港自卫团的教官,姓吴,教我们学三洪拳。吴教官,三四十岁,人很和气,教得也很认真,可是我们班里四十多位同学,没有一人学成正果的。我们到了初二,县里塞进了二位原国民党青年军的退伍军人当体育老师,(当时学校一共只有三个班级,一百四十多个同学,完全是让他们来吃闲饭的)也没有教给我们什么,体育课大多是自由活动。倒是学生们自行组织了一个篮球队(应该是我们上一届的同学,我们班好像没有人参加),老师们(都是三四十岁以上的人了),也组织了一个篮球队,取名为“绿野队”自谑谐音为“老爷队”,师生二队常进行比赛,场面很热烈,我们都是看客,充当啦啦队。

约光时期的老师不多,大家挤在两间小办公室办公,不分科,不分组。课前课后都在一起阅卷备课,或处理教务或倾心闲谈,相处得十分融洽。还常组织同学们搞各种活动和比赛。每年的风筝比赛是少不了的,跨出操场就是田野,是放风筝最理想的好地方,虽说是比赛,却没有评委,不评冠军、亚军,也没有奖品,只是相互欣赏,共沐春风,师生共乐而已。老师们还组织同学到淀山去搞野营,同学们自由组织各个组,各带锅盆碗筷,油醋食材,到山上埋锅造饭,老师们也自带美味佳肴,与同学同乐。

1949年,约光中学行政组织、学生组织

我们学校也曾借用区长蔡用之的汽艇《自强号》访问过陈墓(现锦溪镇)。在陈墓街上,乐队在前,师生列队在后,挺神气的,也实实在在出了一次风头。在陈墓,我们还参观了砖瓦窑,向烧窑师傅了解制砖的全过程,练泥、制坯、凉坯、装窑、烧窑、闷窑和出窑,每一道工序都是很辛苦的。

佘山,是我们同学一直向往的去处,老师就雇用农船,把我们送到陈坊桥,然后步行到佘山,山上的天主堂和天文台是法国人管的,平时天文台是不对外开放的,我们学校通过关系,让我们进去了,但天文台里的东西我们也看不懂,天文望远镜前的座椅,也可以上去坐坐,但白天望远镜里什么也看不到。

约光中学校徽

有些活动,是在学校里办的,比如文虎(猜谜)活动,也搞得很有起色。谜题都是老师提供的,有的是老师即景取材,信手拈来的。我记得当时有位同学叫张宏,老师给他拟的谜面是“显微镜”;有位同学叫陈立人,老师给他拟的谜面是“叠罗汉”。朱家角北大街茂林馆下岸,曾有爿不起眼的小地果行叫“吴恒和”,老师给大家拟的谜面是苏南永无战事。拟得都很切题;还有一道谜题叫“桥子里跌出牌位来”,打一口语叫“不受人抬举(鬼)”,也很有趣。猜对的就把谜条揭下来,可得一些小奖品,猜谜活动没有时间限止,未猜出的谜条可以一直保留到有人猜出为止。有一条谜面为“口琴”下注“谐声格”,要求打一常用口语,悬了好几天也没有人把他揭下,最后被我上一届的一位同学揭下了,谜底是“多子(嘴)多孙(声)”。因为那位同学不是我同班的,所以他得到了多少奖品我不知道,大概不会是一支铅笔或几粒糖果吧。出题的老师和答题的同学都是高才。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也教会了我们许多有关文虎(猜谜)的知识,都是有一定严格的规则的,叫做“格”,按照“格”拟题解题,都好像有了标准、有了钥匙,就容易得多了。常用的“格”有秋千格、卷帘格、掉头格、徐妃格、谐声格等百多条,我们只学了五六条。

以上这些活动师生都共同参与,得益多多。像这样的活动,经常搞,不多谈了。现在的中学里,老师是否也帮同学们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我想全校性的可能很难,以班级搞,应该还是可能的。

1950年2月,珠溪中学接收约光中学、济青中学清单

1950年2月,济青、约光两中学合併为珠溪中学,虽说是2月,但正式开学上课应该是2月底了(那年2月17日是年初一,而且2月只有28天),到7月头我们毕业考试早已结束,学生也早已都走了。我虽然是珠溪中学的第一届毕业生,但真正在珠溪中学就学的时间,也只是四个月而已。那时金尚华校长已卸任,张绍骞的校长职务尚未委任,我们毕业文凭上校长栏里盖的是钱洪寿的图章(代)。钱洪寿是南下干部,我们全校师生都不叫他老师,而称他为钱同志,以区别于其他老师。还有一位南下干部,是二校合併时调过来的叶万屏老师,教我们初三语文,(初三上学期的语文老师是王正一老师。)叶万屏老师我们倒是直接叫他为叶老师的,后来上调到文教局。

私立青浦珠溪中学印

二校合併时,原约光的老师走了一部分,原初三的同学也走了许多,好在有併过来的的济青中学同学,倒也能凑个满员约五十人。可不到毕业却又走了七八人。周本琳同学(原属约光),夏帜辉同学(原属济青),思想都很进步,后周本琳同学参加了九兵团,转战朝鲜,夏帜辉加入了空军,还有一位徐蕴璞同学,是井亭港耶稣堂牧师的小儿子,与我很要好,由于某些同学受政治观念的影响,叫他为老顽固,但也有一些同学为他打抱不平,于是在一节自修课上,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大辩论,差不多人人参与,但没有老师主持,也没有结论与记录,纯属同学自发,同学朱惠祺还编了首打油诗曰:“为了顽固,辩了一课,辩到下课,毫无结果”。

徐蕴璞同学,没有等到毕业也就离校了。我们班级里还有一位工读生胡冠祺,金家荘人,家庭比较清苦,学校收他为工读生,边读书,边为学校做些杂务工作,免收他的学杂费以及膳食费。胡冠祺同学学习很勤奋,特别喜欢绘画,画得很好,很受美术老师盛良贤的青睐,经盛老师的悉心培育进步很快,后来在浙江一所学校任教,60年代还曾给他的恩师(我的伯父王承尧)写过一封长信,我也看过,遗憾的是没有把通信址记住,后来就失联了。

碑廊

王瑞林,是比我高一届的学长,我们都知道他因为才智出众,学校特地把他留下来当老师的,但据吴时杰老师回忆说,王瑞林是他雪葭浜小学读书时的老师,有些疑虑,怎么中学老师会跑到小学里去当孩子王?后来翻阅《朱家角师生名录集》中的历任教职工名单,竟找不到王瑞林老师的名字,原来他没有被约光和珠溪中学承认为正式老师,倒是雪葭浜小学是公办小学,比较着硬点,这样跳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后来他就被调到青浦文化馆了。

以上都是些琐事,由于当时正值初解放,人和事变迁很大,我们都是同龄人,有几位还是同学,一起回忆也是有些味道的,我的回忆中若有错误或偏差,请指正。

(王学忠口述  玉行天下整理)


wuyuqua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守望五十年 今朝喜相逢 ——写给浩中六七届毕业五十年师生聚会 杨锡垒
新学校
文革纪事:拉练(作者:泰然)
情洒黔北,古蔺复陶初89级同窗30年再聚首纪实
2018年丰镇中学师生聚会资料汇集
师生间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