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湖之谜系列 | 林逋归隐孤山之因

林逋(967-1028),字君复,北宋钱塘(今杭州)人。北宋真宗赐号“和靖处士”,仁宗谥以“和靖先生”,世称“林和靖”。其祖父名克己,曾为吴越国通儒院学士。其父早亡。林逋少年时家道中落,“衣食不足” (咸淳临安志》)。

● 和靖先生像

青少年时的林逋。“刻志为学”。约30岁后。其道德文章为时人称许,“已有大闻”于世。

 《宋林和靖先生诗集》

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林逋曾游历江淮,到达安徽、江苏、江西、山东等地,对一度鼓舞士气人心的澶州之战发生兴趣,打算为捍卫国土、增强国威效忠出力。

随着宋真宗赵恒与辽军签订了屈辱的檀渊之盟,又与丞相王钦若合谋大演“封禅”丑剧,林逋以异常厌倦的心情结束了漫游回到杭州,开始了持续20年的隐居生活。

这样一位年轻时即“已有大闻”于世的人物,却归隐终老于杭州孤山。20年不入城市,终身不仕,终身不娶,以“妻梅子鹤”度过一生,人们总觉得不可理解,成为一大谜疑。

 马远 《林和靖梅花图》

清墨浪子《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中评林逋之隐,认为林逋与历来隐士之“逃天下”、“让国”、“洁身”、“逃世”等社会因素无关,他只是“适情于幽闲清旷之地以为隐者”,此评论显然不符林逋的真意。

《宋史·林逋传》说他“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把林逋的归隐看成是生性如此,似乎也没有说在点子上。

那么,林逋究竟为啥要隐居孤山?

● 杭州西湖孤山

只要对他在外遨游到突然归隐的前后进行分析,无不与宋真宗时期的政治军事背景相关联。林逋自己也说过:“隐居应与世相违”,他归隐孤山决非单纯度个幽闲清旷生活。

他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回到钱塘(杭州),当时正值宋真宗“封禅”热潮中。林逋回来后就把居住地从西湖东岸,移到当时更为僻静的孤山,并写下了著名的《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明志: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这首诗是林逋站在生前修好的“寿堂”(即寿坟)前,不谈隐居,而是借汉武帝在司马相如病重时向其索取遗稿,司马相如写了吹捧汉武帝皇恩浩荡,提议举行封禅大典以告成功于天地的典故,抨击讥刺朝政。

● 和靖处士之墓

林逋为自己与司马相如相反,以“犹喜曾无封禅书”自傲。从这首诗看出他的归隐确实与当时的朝政腐朽,报国无门有关。

资料来源

《西湖之谜》

陈相强 主编 杭州出版社 2006年

END

来源: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孤山往事:林逋与梅
梅开时节,在孤山寻找那位清风霁月前的真隐士
浙江省杭州西湖孤山放鹤亭
梅妻鹤子*
疏影横斜水清浅 ┃ 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心底思念着谁?
对联【林和靖放鹤亭】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