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派城市考古 | 天后宫:苏河湾百年近代史的传奇篇章
userphoto

2022.10.17 上海

关注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始建于1884年的上海天后宫已在静安苏河湾绿地“异地迁建”。预计今年将向公众开放。

据悉,天后宫是苏州河畔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未来要将该项目打造成可看、可听、可读、可游的静安苏河湾新地标。

建于1884年的天后宫坐落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苏河湾,不仅是上海历史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全、规格最高,也是上海市区唯一的妈祖庙遗址。它曾经香火鼎盛,吸引过四海来客,也一度成为中国外交官员进出国门的驿站。作为上海市区古建筑中的精品,天后宫无论在营造技艺上还是历史文化上都有着独特、重要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价值,它承载着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印记。而今,天后宫正在经历全面的修缮与保护,即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回归到公众面前,诉说上海的故事。

妈祖信俗在上海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妈祖信俗是源于人们对妈祖的景仰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常规化的传统民间信仰习俗,又称天妃信俗、天后信俗等。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上海作为港口城市与移民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在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前,有会馆公所30多家,到清末增至百余家,且大多数会馆公所与海上航运有密切关系。故而祭祀天后的风俗活动也曾是上海最隆重和热闹的活动。清代上海人毛祥麟《墨余录》中有段精彩又详细的描述:

“我邑岁于三月二十三日为天后诞辰,先期,县官出示,沿街鸣锣,令居民悬灯结彩以祝。前后数日,城外街市,盛设灯彩。自大东门外之大街,直接南门,暨小东门内外洋行街(即今阳朔路),及大关(即江海大关,即今新开河外滩处)南北,绵亘数里,高搭彩棚,灯具不断。店铺争胜赌奇,陈设商彝、周鼎、秦镜、汉匣、内外通明,遥望如银山火树,兰麝伽南,氤氲馥郁,金吾不禁,彻夜游行;百里外舟楫咸集,浦滩上下,泊舟万计;各班演剧,百技杂陈,笙歌之声,昼夜不断。十九、二十始齐,至二十四、五日止。”

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岁时》中也讲:

东门外搭彩棚多,庆祝天妃圣诞过。续报庙园兰花会,花香风里听笙歌。

可见,当时上海祭天后活动规模之盛。

上海开埠后,当时位于北城墙上的天后宫大门开在法租界,祭天后的队伍必须穿越大门(法租界)到十六铺。1849年,上海地方政府担心祭天后活动引发华洋纠纷和冲突,活动从此被禁而衰落。1853年,该天后宫被毁,上海祭天后的风俗活动基本终了。

图 1:1884年上海地图,图中丹凤楼即为天后宫

天后宫的历史沿革

(一)

天后宫的近现代史

1840年代以后,中国与西方世界交流逐渐增多,中国官员也开始走出国门。上海作为最大、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同时也是中西交流的前沿,成为官员出国的首选。由于当时的观念和法律,官员驻留上海期间一般不能居住于租界内,包括酒店等处,然而上海南市的城内,房屋因为狭小拥挤,也无法成为官员居所,故而出使官员一般居住于会馆,但这给外出官员和负责接待的上海地方衙署造成极大的不便。

直至1879年,奉命出使俄国的左都御史崇厚奏请“于上海地方重建天后宫,并建出使大臣公所”,希望在上海设立接待机构以招待往来各国的清朝官员。

图 2:出使大臣崇厚奏请于上海地方重建天后宫及出使行辕

1983年正月至1884年闰五月,经由总理衙门与两江总督的批准,上海地方在出使行辕旁的官地旁高规格地重建了上海天后宫。落成后,清政府赐“万流仰镜”匾额并将老城厢的天后娘娘迁入,天后宫成为了罕见的官营宗教场所。同时间完工的出使行辕曾接待过许多中外要人和志士仁人。后来,它成了中国最早的商业头脑机关——上海总商会(1912年成立)。

图 3:1880年代建成之初的天后宫

图 4:《天后宫、出使行辕建造记》

英国人威廉·卡尔勒专门写了一篇《天后宫落成记》记载天后宫开香之时的空前盛况。晚清有不少竹枝词也记录了新天后宫建造后曾有过的盛况,如:

天妃圣母有行宫,赫濯声灵四海同。护国庇民多被德,各商演戏谢神功。

天后宫中玉步摇,瓣香密密叩琼宵。愿郎心似江头水,日日如期两度潮。

1893年,上海公共租界扩张,天后宫和出使行辕的地方被划进租界,根据当时所签条约规定,天后宫仍为中国官产,租界不得干涉,是为租界内的一块飞地,其特殊性与香港的九龙城寨基本相同。于是上海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租界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建立的殖民地,而天后宫又是在殖民地中属于中国政府的土地。于是,被租界巡捕追逐的中国人只要逃进天后宫,巡捕就无法抓捕他们。正因如此,上海许多在租界举行的示威、抗议活动都是先于天后宫集中再出发进行。

1896年,李鸿章出使欧美诸国以及之后的五大臣出洋,其出发前均驻留出使行辕,并于天后宫上香祈求平安。而在三月二十三日天后的诞辰上,上海地方官还会到天后宫进行专门的参拜。

图 5:1898年上海地图,天后宫、出使行辕的关系

图 6:1906年的天后宫 摄影:Arthur Purnell

1923年,官方在后面的寝宫楼内设立了县立第三小学;前边的戏楼及东、西看楼则租给中华职业教育社,开设商业补习学校;中间的大殿仍为天后殿,供信众进香、朝拜。

1924年10月10日,曾在此举行国民国庆纪念大会,右派行凶打伤上海学生黄仁。

1925年,商校让出各屋,第三小学成立高级部,并改名为“上海市立树基小学”。

1927年,李立三在天后宫宣布上海总工会成立。这一年,上海建立了特别市,苏州河天后宫所在的地区就建立了上海市三区二十九分部。因难以找到合适的场所,这二十九分部便挤进天后宫内,钟、鼓亭和看楼的部分房屋作为办公驻地用。

1929年,由市教育局向市政府呈请将天后宫大殿拨给学校,国术馆第五教练场也同时用着东厢房的小天井和庭院,天后宫至此香火结束。尽管里面已无香火,但这'天后宫”之名未去,在上海仍作为一个重要的地名和场所之名广为使用,是上海“地标建筑”之一。

1937年,在此由市“慈联会”正式建立了第四一难民收容所,最多时里面收有难民1200人。同年11月孤岛时期,难民救济渐渐告绝。

1938年,天后宫修复外观,重新开放。天后宫的香火活动主要在大殿中举行,原先的树基小学仍然存留,但规模已收缩到了后面原来的寝宫楼,并被改名为“天后宫小学”。

图 7:1938年修复后的天后宫,河南北路墙面老照片

1946年,新市政府社会局对上海的宗教团体及寺院重新要求,需作申请登记。新市教育局接管了天后宫小学,将其改名为“上海市第十五区第一保树基国民学校”,简称仍为“树基小学”。

(二)

建国后的天后宫

1949年,上海解放后,展开了群众性的破除迷信工作,天后宫已无香火。戏台、看楼变为了居民楼。

1950年,“树基小学”改名为“河南北路小学”。

1977年,“河南北路小学”改建为“山西中学”。

1978年,天后宫大殿移至松江方塔园,之后作为茶室使用。

图 8:松江方塔园天后宫大殿

2000年,天妃宫(天后宫戏台)被公布为闸北区(今静安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松江区政府重修,并从福建莆田请来一尊大型木雕天后像,部分恢复了祭祀和文化研究活动。这年河南北路拓宽,东看楼和部分门楼被拆除。

2006年,为配合市政建设,天后宫剩余建筑全部落架,木构件则被保留下来。闸北区文物部门委托专家进行测绘、打包、存放、拍照记录等工作。在保护性拆除时,钟鼓楼、东看楼及门楼东端皆已缺失或改建,仅存大部分门楼及部分戏台、西看楼

(三)

天后宫戏台的复建

2016年,根据相关规划要求,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计划利用当年落架后保留的各种构件,恢复戏台、门楼、看楼的原状,对天妃宫(天后宫戏台)进行异地保护。

2019年,文物专家对天后宫1033件木构件和1601件砖石构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类、编号、拍照、测绘、扫描、病害检测、树种检测及进一步的保护研究。经过多轮方案比选和评审会的反复探讨、斟酌,终于确定了异地保护的最终方案。依据方案,修复团队将2006年落架保存至今的原木构件如数用于天后宫的异地保护中。此次异地保护迁建工程内容为门楼、戏台和东、西看楼,以形成相对完整的四合院落,并将原大殿的位置作为遗址展示。

2020年,经过多轮方案比选和评审会的反复探讨、斟酌,《静安区文物保护单位天妃宫(天后宫戏台)异地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审批通过。

2021年,天妃宫(天后宫戏台)正式进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

天后宫戏台的修复历程

天后宫是典型的江南殿堂式古建筑,而它的原建造者贾钧庆是香山帮著名工匠。香山帮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中的重要流派,其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也对天后宫戏台的复建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复建内容包括门楼、戏台和东西看楼,以形成相对完整的四合院落,并将原大殿的位置作为遗址展示。

图 9:复原后天后宫戏台

图 10:复原后的天后宫戏台看楼

为保留天后宫建筑的精髓,修复团队在施工准备阶段便深入拜访复建所需的木作、砖雕、大漆、灰塑等技艺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与香山帮匠人,最终由这些经验丰富的非遗传承老匠人带领团队完成了本次天后宫复建的砖雕、木雕、灰塑等传统工艺的施工。

图 11:戗角

图 12:灰塑-龙头

图 13:灰塑-天兵天将

图 14:灰塑-水果

图 15:复原后的木斗拱构件与花版

依据对遗存木构件材性的分析,施工材料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例如木柱、梁、枋、斗栱均需采用杉木,藻井构件须采用香樟木等。因此在对天后宫进行修复时,团队深入周边多处旧建材市场,精心挑选出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包括老旧木材、鼓墩、旧砖瓦等。原遗存的木构件主要为藻井、斗栱、枋类等,已经保存了15年。修复前,团队又对原构件又进行了一次清点,共清点遗存的砖、石、瓦构件有一千六百余件,并对缺失的构件提前进行补配,提前加工。

图 16:遗存木构件复原-琵琶撑

天后宫戏台螺旋形藻井是建筑中最出彩的部位之一,由底架、斗盘枋、插拱、凤头昂、遮轩板、封栱板、上云头、井盖板等700多个木构件组成,结构特殊、造型复杂、修复难度很大。为了提高修复方案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修复团队先后完成了调查-复核-研究-三维模拟-试拼装等前期工作。最终,凭借古建筑木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香山帮匠人”丰富的经验,并结合三维模拟等科学技术手段,修复团队摸清了藻井各个部件的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准确还原了藻井的模样。

图 17:藻井放样

图 18:复原后的藻井

经历原貌修复的天后宫将于年内向公众开放,复建后的门楼砖雕、云形砖斗拱、波形木斗拱等都是清代建造时期的原物。游客们即将可以完整、清晰地看到当年精美的浪花纹饰和图案。未来,天后宫将成为上海苏河湾地区的文化地标之一,给大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空间体验,了解历史切片,延续城市文脉,承载文化记忆。

图 19:天后宫门楼南立面复原前后对比图

图 20:天后宫保护利用效果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天后宫”“慎余里”修缮后亮相,苏州河静安段形成历史老建筑长廊
【提示】百年“天后宫”“慎余里”修缮后亮相,苏州河静安段有这些历史老建筑
【沪说】苏州河畔一座孤楼与它的如尘往事:河南路桥边的上海总商会旧址
游三山会馆
上海天后宫、慎余里保护修复成“遗产日”论坛案例
歷史文化古跡——浙江寧波慶安會館(下)【圖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