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虹口新地标!鲁迅来上海第三天就去的书店,现在以新面貌对外开放啦~
userphoto

2022.12.18 上海

关注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沿着四川北路一直向北走,在四川北路山阴路口停步,映入眼帘的是一栋
青咖色砖木外墙、
西式山花点缀、
日式木格窗、
红瓦坡顶、
中式橱窗的建筑,
挂着“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的新牌匾,
这就是今天要带大家认识的新地标!↓
历经一年的规划、设计和修缮,由内山书店旧址、前新华书店山阴路店和周围空间贯通后修缮改造而成的“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原来的内山书局以全新似“旧”的面貌重新与大家见面。
为了让大家一饱眼福,先沉浸式体验书局新面貌。↓

视频来源:上海虹口视频号

PART 1

鲁迅与内山书店

既然书店新的名字叫做“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肯定是因为鲁迅与内山书店有很深的渊源。
1927年10月5日,鲁迅初到上海的第三天就专程前往在虹口售卖进步书籍的内山书店买书,这是鲁迅从广州到上海后逛的第一家书店。
所以在一楼临街,转向二楼楼梯处的白墙上会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叫周树人。”
“哦,您是鲁迅?久仰大名。
我知道您从广州来到上海,
但是我不认识您,
真对不起。”
这段对话出现在内山完造的书《我的朋友鲁迅》,内山完造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记述二人第一次在书店见面的场景。





此后,这里成为贯穿鲁迅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
当时的内山书店位于魏盛里(现四川北路1881号),1929年迁至施高塔路(现旧址所在地),鲁迅在不久后搬到拉摩斯公寓,距离内山书店仅二百米左右。1933年,鲁迅搬进大陆新顿,这是由内山完造以内山职员的名义租下的,介绍鲁迅入住的,距离书店仅一个路口之遥。

内山书店旧照(图源:上海虹口)
鲁迅在此买书、收转信件、与友人来往,与革命者和国际友人会面,甚至是避难,内山书店成为他人生最后十年经历的重要见证;在内山书店的种种活动促成了他与内山完造的深厚友谊,也让内山书店成为其生命的重要据点。
由于内山书店享有治外法权,可以销售被当局查禁的图书,鲁迅会将自己被禁的书放在这里出售,甚至发行到国外,所以鲁迅是这里的常客。据统计,他一共去过500多次,购入1000多本书籍,鲁迅每年至多要花费2400元购书,少则也要600元,多数是从内山书店购得,这在当时是比很大的数目,即使是在读纸质书匮乏的今天,用这样一笔钱买书的人也不多。

内山书店旧照(图源:上海虹口)
在鲁迅生命中,有两位日本友人至关重要,其一是鲁迅未成为鲁迅前,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其二是鲁迅成为鲁迅之后,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甚至在他去世前几个小时最后写下的文字就是给内山完造的求救便条。

鲁迅与内山完造(图源:上海虹口)
11月26日开业当天。专程来沪的鲁迅长孙周令飞说道:“鲁迅在为《呐喊》捷克译本所作的序里说,'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然而最平正的道路,却只有用文艺来沟通。’希望这家新的书店可以成为一座新的沟通桥梁。”

鲁迅长孙周令飞

PART 2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





历史上这个仅100余平方米的内山书店被扩展为800余平方米的书局,成为一个集书店、咖啡店、展馆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文化综合体。

现在跟着小编的视角,一起去看看这个新地标都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吧。↓




一楼: 

分为三个部分,内山书店原址、“引玉集”、“南腔北调集”三个空间。


目前只开放一个入口,进门就到了“引玉集”,这个名字借用鲁迅编选的中国第一部苏联版画集《引玉集》之名,取“抛砖引玉”之寓意。

以博物馆式的陈列,呈现中日文化交流的图书,辅以海派文化、主题图书及书店自主研发的文创产品。

左手边的空间是“南腔北调集”,是一个咖啡馆——石藤咖啡,石藤咖啡为了书局专门研发了限定特饮:“朝花夕拾”“社戏”。

从“引玉集”往右手边走就来到了整个书局的核心:内山书店原址

这里介绍了内山书店的由来。
1885年出生的内山完造在1916年与井上美喜子结婚后,两人一同来到上海,1917年在北四川路魏盛里(今四川北路1881弄)开设了内山书店。
书架上展示了两个系列:《鲁迅与内山》和《中日友好先驱》,详细介绍了鲁迅和内山完造的珍贵友谊以及内山完造为中日友好做出的贡献。

清廉机关建设




内山书店店堂右侧有一张较大的桌子,围绕桌子的是一圈藤椅,桌子上摆着有年代感的茶壶和杯子,这是在复刻鲁迅举办文艺漫谈会时用的八仙桌和藤椅的场景。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展品也很有纪念意义,像是内山完造送给鲁迅儿子周海婴的日本玩偶金太郎、内山完造夫妇送给鲁迅的银杯、书店给鲁迅的购物节账单、鲁迅致内山完造信的手迹,以及《题三义塔》图等。

部分展品展示

其中《题三义塔》图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932年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在上海闸北三义里的废墟中捡到一只弃鸽,取名“三义”。带回日本后给子死掉,西村真琴为这只鸽子埋骨建塔,并花了这幅画寄送给鲁迅,鲁迅为此做《题三义塔》,在诗中鲁迅表达了中日两国人民终将友好相处的信念。


二楼: 

书店主要的经营区域,这里分为“而已集”和“集外集三个部分。


沿着木楼梯走去二楼,小编注意到,每踏上一级台阶 ,靠墙一侧的楼梯处就会有小夜灯亮起,设计十分人性化。

到了二楼,来到了书店主要的经营区域,这里分为“而已集”和“集外集”,提供社科、哲学、美术、艺术、文学、影视等门类的精选书籍。

“集外集”的长桌是读者阅读的位置,那个摊开放着《北斗》的座位,是“留给丁玲”的。
“而已集”的文创展台上,摆放着《为了忘却的记念》手稿,木刻版画主题明信片、信纸、文创笔记本,制作木刻版画需要的工具等——鲁迅曾大力推动木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编辑出版木刻画集。

还有一些设计得很有氛围感的角落,坐在那里感受时间的沉淀,也很适合拍照。


三楼: 

华盖集”、“三闲集”分别坐落于书局两侧楼道的尽头。


从二楼上三楼的楼道处,循环播放着关于鲁迅的视频影像,来到三楼,“华盖集”“三闲集”分别坐落于书局两侧楼道的尽头。

“华盖集”是书局的收藏室也是展示区,可以举办主题临展和漫谈会。

“三闲集”是一个阁楼,特意保留了房屋原始木梁,过去是新华书店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如今用作自习室、会议室。
此时三楼正在举办“鲁迅与安徒生纪念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哦~

逛了一圈下来,发现这是一家耐看、耐读、可以“浪费时间”的书店,这一处处设计不会特意设置讲解牌,就像八仙桌和藤椅的那个角落、丁玲的座位一样,但是喜欢阅读的人会不自觉地去一点点发掘它们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值得去读的书店!

店名: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
营业时间:

09:00—20:00

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2056号
(地铁3号线东宝兴路站1号口步行810米)

文字:张以宁

摄影:张以宁

来源:“老虹口周到”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弥漫着鲁迅先生气息的书局
虹口深处:有名士风趣的北四川路 | 孙孟晋
跟随鲁迅打卡虹口(上):他去过500多次的内山书店“回来了”
你还记得吗?那些年,虹口的那些书店
寻找老建筑里的旧书局 ... 姚一鸣
姚要武 | 故居寻访:走进鲁迅旧居,“景云深处是吾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