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共浴室的春秋岁月(上):大众沐浴的兴起 / 作者:沈思睿
userphoto

2023.01.14 上海

关注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洗澡,在现今都市的人居环境中,基本上是比较私密的事情。然而,曾几何时,去公共浴室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生活习俗,甚至已经超越了个人卫生的范畴,成为一种颇具影响的社会活动。

大众沐浴的兴起

溯源而上,公共浴室与佛教寺庙有着密切关联,亦被称为“温室”,主要供僧人和宾客洗浴用。佛教于汉朝传入中国后,也带来了洗浴的习俗。东汉安世高译《温室洗浴众僧经》中有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主张洗澡,认为洗浴得法可消灾:“除去众僧去七病,如是供养,便得七福。”

东汉安世高译《温室洗浴众僧经》

 唐代义净大师(635—713年)赴印度求法归国途中,于南海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部)撰写《南海寄归内法传》,内容叙述印度、南海诸国戒律实践的情形及寺院生活的状况。其中也有记载:“那烂陀寺有十余所大池,每日晨时,寺鸣楗槌,令僧徒洗浴。” 

中国历史上,宫廷内很早就有浴室,只不过它不属于公共范畴。《全史宫词卷二·五帝》中有记:“《物原》载,高辛氏始造为湢。湢,浴室也。”高辛氏,又称帝喾(kù),黄帝曾孙,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也就是“上古五帝”中的第三位。这样算来,浴室的历史已有几千年。

2018—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内三号古城北侧区域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完整揭露了栎阳城遗址的多座宫城建筑,其中就有浴室、壁炉等生活设施的遗迹,这是战国时期秦国后宫真实写照。

宋初《太平御览》转引南朝宋王元漠的《寿阳记》:“明义楼南明义井,有三浴室,上以清王候宰吏,中以凉君子士流,下以浴庶类。” 可见浴室(池)这一设施渐渐从宫廷寺院向社会扩散,民间开始出现营业性公共浴室。

《太平御览》中转引南朝宋王元漠《寿阳记》关于公共浴室的记载

南宋耐得翁所著《都城纪胜》对当时南宋都城临安市民阶层的生活与工商业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其中就有“浴室谓之香水行”的记载。

《御题临安志 都城纪胜》中关于浴室的内容

《上海通志》记载,明代上海县城厢内就有“混堂衖”,据考在现今陆家浜路278弄,外仓桥街26弄。上海人一般把洗澡称为“汏浴”或“淴浴”,而去公共浴室泡澡称为“孵混堂”。

“混堂”这个词也是历史悠久的。清代嘉定学者钱大昕所著《恒言录》是一部俗语辞书,钱氏采用探源溯流式的方法和引经据典的分析,找出常用词语的原始出处。其中“混堂”就引用了元代萨天锡的诗:“混堂云:一笑相遇裸形国。”

明代郎瑛所著《七修类稿》中也有“混堂”专条记载。江南吴地的习俗是甃大石为池,再安放大锅,锅池相通,用辘轳引水,穴壁注灌,一人专烧火,池水相吞,遂成沸汤,名曰“混堂”。

笔者在1947年版的《老上海百业指南》(行号图)中找到了这两条小弄堂——陆家浜路278弄附近(浴堂弄),外仓桥街26弄(混堂弄),现今这片区域已经找不到过往的痕迹

 1886 年上海刊印的《点石斋画报》( 第76期 ,10-11页)中有一幅“混堂着火”图,惟妙惟肖,虽然描述的是苏州某浴室的场景,但也很有参考价值

上海开埠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市面日趋繁荣,各种服务性行业也是方兴未艾,洗浴行业便是其中之一。清末文人葛元煦撰著的《沪游杂记》一书在光绪四年(1878年)由日人翻译介绍到海外,缩编为三卷,并配加插图,添写译注,书名改为《上海繁昌记》。其中就有如下记录——

租界盆汤以盆汤衖之畅园、紫来街之亦园为最久,星园继之。官坐陈设华丽,桌椅红木嵌湖石。近增春园怡园,密房曲室,优雅宜人......

《上海繁昌记》中有关盆汤的记述

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洗浴业日趋兴盛。“增值服务”也不断提升,堂内兼有剃发、剔脚等。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浴资,官盆每浴钱70文,客盆钱30文。光绪八年(1882年)宝善街(今广东路)西首开设新锦园盆汤,我们可以从当时的广告中一窥当年的细节,这家浴室也是当年沪上首屈一指的洗浴服务场所。所谓“盆汤”,就是澡盆,相对大池子,显得较为精致和私密,所以收费也高。

1882年6月23日《申报》“新锦园新设盆汤”告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洗浴业也开始借鉴西方,进口洋设备,进一步提升服务档次。当年法大马路吉祥街(今金陵东路江西南路)就开出了玉津池汽水盆汤浴室,广告中描述新造洋房,首家进口立式蒸汽锅炉代替“地龙锅”,特购“西洋浴盆”,各盆装有冷热自来水龙头,甚至还配备电话。

1909年,福州路上又开出一家主打“维新”“卫生”的盆汤浴室,名为“凤凰池”。开业告示中提到“西式官房,红木坑榻,坐位宽畅,四面亮窗透彻,内外装设幽静,并设暖房浴池,比众不同……”

据统计,当年沪上各类浴室已有16家,冠名也颇具特色,后缀多带“园”“池”字。宣统二年(1910年)山东路双凤园改良维新盆汤登场,从美国引进淋浴设备,面盆安装冷热自来水龙头,还装上了淋浴喷头,享用一次140文,这种上海人俗称的“莲蓬头”也开始进入大众生活。至民国初年,有统计上海各类浴室近30家,而其中又分池汤、盆汤两种,盆汤则进一步细分为洋盆、官盆、客盆,价格也按照服务和环境等依次提升。

1908年1月4日《申报》“上海新开玉津池盆汤浴室”广告

TO BE

CONTINUED…

参考资料

  • 《上海通志》《上海饮食服务业志》及各区县志

  • 相关年份《上海年鉴》

  • 孟浩:《乐园抑或危境—公共浴室与民国上海社会生活》

  • 《申报》资源:爱如生申报数据库

部分图文来源: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知沪者也丨盆汤弄桥和老上海的混堂生活
盆汤弄的浴室、厕所和电线杆子
舊上海澡堂風情【圖文】
洗澡的记忆
也说上海的混堂
【袁念琪】“混堂”中的老上海味道(04.11.1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