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金家坝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金家坝,现为吴江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黎里镇)的一个社区,位于该区西北部。相传,清代该地以金为大姓,因经常发生盗劫,由金姓发起在白潮圩河口筑一大坝,设置木栅,派专人监管进出船只,当地称这条坝为金家坝,当地的地名也称作了金家坝。

后梁开平三年(909),吴江置县,金家坝境域隶属吴江县久咏乡和范隅下乡(宋代为感化乡)。清雍正四年(1726),吴江析为吴江、震泽二县,金家坝境域隶属吴江县,其地大多属二十八都,一部分属二十六都、二十七都和二十九都。民国元年(1912),吴江、震泽二县合并为吴江县,全县设18个市、乡,金家坝境域隶属同里市、莘塔乡、周庄乡、北厍乡和八坼乡。1929年8月,吴江全县设10个区,金家坝境域属第二、六、九等区管辖。1949年5月5日,金家坝解放,属芦墟、同里等区管辖。1957年10月,全县撤区并乡,金家坝境域属龙泾乡、北厍乡、屯村乡、同里乡管辖。1958年9月,吴江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金家坝境域分属北厍、莘塔、同里、屯村等4个公社管辖。1962年7月,吴江县增置金家坝人民公社,公社机关驻金家坝集镇,金家坝始为独立建置。1983年元月,金家坝公社改为金家坝乡。1994年3月,金家坝撤乡建镇。2003年12月,金家坝镇与芦墟镇合并成立新的芦墟镇。

◆ 清乾隆《吴江县志》载久咏乡等

如今,在金家坝集镇上虽然鲜见名胜古迹,但在其周边村落散布着不少历史文化遗存。




雪 巷











◆ 雪巷村
◆ 雪巷石驳岸

金家坝社区东北方有一个古村落,名曰雪巷。走进雪巷村,只见南北向的雪巷港纵穿着,港东一条东西向的浜岸上,垒砌着整齐的石驳岸,足有百多米长,临水躺卧着三座双落水河埠,西边那一座的面石,长有1.5余米,宽有1.2余米,甚是宽阔,堪与江南名镇震泽师俭堂第一进前河埠的面石相媲美。雪巷港也绵延着百多米长的石驳岸,四、五座单落水、双落水河埠参差其间,六根方方正正的船舫石矗立着。据当地人言讲,这些遗迹是当年江南巨富沈万三和乡绅陈氏遗留下来的。

◆ 雪巷河埠

◆ 雪巷船坊柱

传说元朝末年,沈万三母子从浙江南浔逃难到雪巷村来定居,母子俩先是在港西陈家帮工,沈万三做放牛娃,沈母当佣人。母子俩起早摸黑干活,日子过得很是艰辛。一天,沈万三到北边白蚬湖畔去放牛,看见前面有一只野鸭在叫,仿佛是在跟沈万三打招呼。沈万三觉得很好奇,就追起野鸭来。追到一个坟坑头,野鸭突然间不见了。沈万三找寻时,见到坟坑头有一个洞,往里一瞧,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到了晚上,沈万三将白天所见之事告诉了母亲。随后,母子俩去湖边把银子全部背了回来。翌日上午,港西陈东家见沈万三母子不来干活,就跑来港东找。到了沈家门前,只见房门紧闭,往门缝里一眯,只见屋里全是银子,沈家母子正在忙着清点。陈东家知道沈家发了大财,就找了媒人来提亲,把自己女儿嫁给了沈万三,从此以后,沈万三买田地,盖房子,做生意……当年,沈万三在雪巷建有大小房屋几百间,宅屋沿河是长长的石驳岸、宽宽的瓦船坊和高高的大围墙,门口则立着两只威严的石狮子,宅后建有一个大花园,园内池塘、假山、石舫、九曲桥应有尽有,亭台楼阁样样俱全。后来,沈万三为扩展生意,去了周庄。

◆ 沈万三塑像

当地有关沈万三的传说固然不可全信,但沈氏乃雪巷望族,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至今留存的遗迹足以说明历史上的雪巷确实辉煌过。在沈氏家族中,曾经人才辈出。生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卒于咸丰三年(1853)的沈懋德,字翠岭,好交文友,喜藏书籍,尤多刊刻历代遗书。他历时二十寒暑,先后校订刊刻张潮、杨复吉所辑《昭代丛书》四百种以及王鸣盛《蛾米编》、吴翌凤《国朝文徵》、朱洊《古文汇钞》等,计达数千卷。后又收罗沈惟鐈、林则徐的有关绪论,续辑丛书一百余种,成为当时文坛上的一大盛事。至今,雪巷沈氏后裔还藏有《昭代丛书》的遗存木刻本。

◆ 清光绪《吴江县续志》载沈懋德

◆ 清光绪《吴江县续志》载沈懋德宅庆善堂

沈塘是雪巷的又一位知名人物,他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卒于民国10年(1921)。沈塘幼时即好画,每于墙壁及几案上随物画形,光绪十五年(1889)春,他受业于著名画家陆恢门下,后参与陆恢总负责的《补绘承华事略图》,深得吴大瀓、张之洞等名臣文士的器重。民国3年,沈塘偕李平书游日本,日人争留为师,他谢归苏州。回苏后,他初与陆恢同居桃花坞,后移家旧学前大新巷,重理笔墨,四方以缣素求画者不绝于门。

◆ 沈塘山水册页

另可佐证雪巷沈氏乃望族大户的是2012年2月,在河道清淤中,浜口靠沈氏大屋驳岸一侧发现了6门古炮,此前,1957年在沈氏大屋废墟的瓦砾堆中也曾发现2门古炮,总共有8门古炮。据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55年第1期《近代史资料》收录的同里王姓署名“知非”所撰《吴江庚辛纪事》日记中载:庚申(1860)五月十六日黎明,长发(指太平军)三四百人,至王家木桥,乡民溃散,团勇、圩勇打仗开枪……三鼓,借得雪巷沈仲廉处济勇百名,炮八座……”可见,当时的雪巷沈氏建有保卫家园的武装,不仅有“济勇”百名,还有大炮8门哩。












杨 文 头 村










◆ 杨文头村入村口

金家坝社区东南约3千米处有杨文头村,坐落在牛长泾塘东南口上,东临三白荡,扼守津口。村旧名为杨坟头,因宋末元初游击杨将军葬此而得名。清康熙《吴江县志续编》、清乾隆《吴江县志》、清道光《分湖小识》等记载,杨坟村在舍月甲圩、里亦圩,在其西,舍月圩上有元游击杨将军墓。明万历末年,里人去土为田时,得一石碑,上镌“游击杨公之墓”字样。明周之道有诗曰:“宋末元初世已纷,相传州将葬杨坟。兵家自古称无敌,荫室于今渐有闻。天上星明昭武曲,人间碑在识将军。英雄气概终难泯,夜夜湖边起阵云。”

◆ 清康熙《吴江县志续编》载元游击杨将军墓

◆ 清道光《分湖小识》载游击杨将军墓

明吴江人、万历进士、山东按察司副使沈珫有子沈自龙、沈自駉,“当崇正,来自城中,析居杨坟村”。沈自龙仕至山东都司,至清康熙年间卒,沈自駉为明代诸生,与明末清初抗清义士吴昜同举义兵,兵败后投水而亡。二人的墓均在杨文头村,其子孙散在村落。另据载,清咸丰十年至同治二年(1860—1863),太平军控制芦墟时,在杨坟头村东建有营垒,设立关卡。

◆ 清道光《分湖小识》载沈珫二子析居杨坟村

改革开放后,杨文头村成为“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江苏省百佳生态村”,村貌焕然一新,整个村子就像是一个景色秀丽的公园。前些年,笔者曾为该村撰制了两副对联,是为:“两湖掀浪映虹螮;千户沐阳迎菊兰”和“昔日杨将军独力抗敌;今朝美乡里两湖映虹”。联中的“两湖”,指杨文头村东西两头各有一个湖泊;“虹螮”,喻指村上的多座桥梁。近年,杨文头村又迎来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将于2024年建成通车的沪苏湖高速铁路的苏州南站就建在村头。

◆ 杨文头村湖景

◆ 正在建设的杨文头村沪苏湖高铁苏州南站

◆ 沪苏湖高铁苏州南站施工近景











梅 湾











金家坝社区西南有梅湾村,东与石前村交界,南与北厍大长港隔水相望,西与小里港村紧邻,北与油车港毗连。据清乾隆《吴江县志》记载:“宋梅妃墓,在二十八都写壁圩。霍册云妃墓不著(著,显扬之意)何代,或疑南宋遗墓,昔甚大,今仅存数弓(弓,丈量土地的器具,两端距离为五尺)。”相传,宋高宗御驾南渡,随行船只十余艘,一百余人,由苏州葑门过南星湖、叶泽湖,至梅湾时,梅妃得痨病重危,为减轻旅途累赘便疏散亲属,于当地安家耕种,此村遂故名“梅湾”。

◆ 清道光《分湖小识》载梅湾

◆ 清乾隆《吴江县志》载宋梅妃墓

另据清道光《分湖小识》转引《文竹山房杂录》记述,梅湾建有明代申时行的别墅。申时行(1535—1614),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南直隶长洲(今属苏州)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阁大学士,谥号“文定”,后世尊称其为“申文定公”。苏州弹词《玉蜻蜓》中徐元宰的原型即是申时行。申时行在梅湾这里有水田一顷,称为“鹤田”,为他养鹤的地方。

梅湾村港北有凌氏节孝坊,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清乾隆《吴江县志》记曰:“凌氏,廿八都梅士灿妻,年十九,夫亡,守节四十一年……雍正十二年题旌。”据此,可知该坊建于1734年。坊为两柱三楼式,由花岗石砌筑,飞檐翘角,气势昂然。坊高5.1米,明间内宽2.54米,两侧边楼各向外挑出0.5米。下坊额上的浮雕为“双龙嬉珠”,往上大小坊额的文字因在特殊年代抹过石灰而依稀难辨,主楼牌匾的文字与图案也已漫漶。让人觉得珍贵的是,该坊是金家坝现存唯一的一座石牌坊。

◆ 凌氏节孝坊

梅湾村西南有梅家栅,四围都是湖荡,东靠石前荡,南临老人荡,西依南参荡,北邻石头潭。清初吴昜率白头军抗清,在此处建营寨募义兵,多次出击清兵。后兵败,吴昜入分湖周瑞营,又大败清军,并在这里伏歼清军。












永 兴 桥











◆ 永兴桥

金家坝还存有一座古桥,在星谊村双石自然村,名永兴桥,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点。该桥东西走向,梁式单孔,由花岗岩构筑。桥长17米,堍宽2.8米,顶宽1.7米,梁孔宽5.4米。初建于明末,清代中期予以修建,现桥为民国18年(1929)重建,距今已近百年,浮卧在碧水之上,给空旷的村野增添了一道“小桥流水”景致。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人文:雪巷传奇人物沈瓞生及其族人丨尔雅斋
雪一直在下
沈家村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庄
网红书记
白蚬湖:只把古镇当儿养
这个村子了不得,明初中国首富生活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