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舌尖上海|弄堂里的回忆,最后一家要关了!不止是舌尖上的情怀,上海人看了都懂→
userphoto

2023.08.08 上海

关注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 上海人

老底子的传统点心

👇👇👇 

老虎脚爪

大家还记得伐?

(点击图片回顾详情↓↓↓)

此前

小坊曾报道过

老静安的升阳小笼馆

还有售卖老虎脚爪

当时还有坊友说

“一旦手艺失传了

美味只能留存在记忆中”

让不少老食客遗憾的是

这家陪伴了我们整整65年的

弄堂口小店

如今即将和我们告别


随着旧区改造的加快,

升阳小笼馆所在的“新华里”,

已经悬挂起征收的宣传横幅。

这家老字号也即将进入倒计时...

魔都最后一家“弄堂厨房”

石门一路上的升阳小笼馆

是隶属于新镇江的

国营老字号饮食店

这家老字号

还有“独门特色”

👇👇👇

“弄堂厨房

这家从1958年至今

藏在弄堂里的小馆

依然跟以往一样

👇👇👇

在“弄堂厨房做好的食物

通过一个小窗户

传递给了等候堂食的顾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不少上海人都有这样的

日常生活小片段

👇👇👇



骑着三八大杠出门,和去老虎灶打开水的姆妈打个招呼,路过弄堂小馆,被煮面、下馄饨、蒸小笼馒头的白雾弥漫所吸引,然后简单吃一顿…

在弄堂口,耳边似乎传来80年代满街的自行车铃声,混合着熟悉的吴侬软语。而在如今旧街区不断更新的魔都,像这样老上海常见的弄堂厨房,也只剩这么一家,成了屈指可数的城市往日记忆。

70岁收银的姜师傅表示

这个弄堂灶台

是上海滩仅有的

姜师傅:

我们的灶台在开放弄堂,居民全是串通的,人来人往的,这种上海滩没有的,只有我们这家。



魔都的市井味



这家开了65年的老字号

还留有着国营老店的影子

👇👇👇

弄堂边的灶台、

窄小的店堂、卖票木制帐台

习惯着8小时工作制

从早上7点开门

营业到下午2点半关门

更难得的是

这里还有着和店铺

岁数相仿的老师傅们

或许上海的市井风味

在他们手中才格外出彩

👇👇👇

在饮食行业干了45年的何师傅

在弄堂口

那张有点斑驳的灶台前

煮面、下馄饨、蒸小笼馒头

一阵白雾弥漫开来

忙里忙外的何师傅

汗水已湿透了他的背影

何师傅:

当初店里的环境就是棚棚、摊摊,就像马路上摆摊头。现在做小笼、面、馄饨,顺便带一点老虎脚爪、黄桥烧饼、蟹壳黄。



和这个灶台年龄相仿的何师傅

如今不得不将

再次做出人生的选择

何师傅:

不做了,岁数这么大,退休了。



食客念念不忘弄堂老馆


这样的饮食店,

在老上海的眼里,

就是当作自己的家庭食堂,

早上来吃一碗辣酱面、辣肉面,

是一件“色色一一”的早饭。 

一位家住附近的60岁上海老爷叔,从高中起一直在升阳小笼馆吃点心。

尽管周围开了不少饮食店,但他依然对升阳小笼馆的味道念念不忘,已经习惯了“上海老师傅”做的口味。

市民:从小在这里吃的,吃到现在。味道不要太好,面下得不烂,菜正好合上海人本帮菜的味道。

既然叫小笼馆

做起小笼来自然有一套

头皮薄而韧

汤汁丰盈不腻 肉馅紧实

这一口是恰到好处的清鲜

市民:特色就是小笼呀,有汤汁,还有小笼皮子薄,不破掉的。

何师傅:好吃呀!小笼本帮,不是很甜的,不像无锡小笼很甜的,我们不甜的。

弄堂

是上海最具特色的民居形式

也是老上海独一无二的象征

而弄堂口的小店

更是无数老上海人的回忆

你记忆中的老上海味道

停留在那道菜?

来源:“新闻坊”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你从未见过的历史照片19-51 老上海百姓普痛人家的日常生活 冰西瓜 剃头滩等
【魔都絮语】忆说在上海消失的123样东西,当心看哭侬!
上海最后一家弄堂灶头厨房,开在市中心60多年,招牌老虎脚爪晚一点到都吃不上! #上海美食 #美食探店...
上海人家老底子哪能进行“上岗培训”?
舌尖上海丨阿拉屋里厢的红烧肉,吃到“打了耳光都不肯放”
#老寿眼中的上海#黄昏时分的上海老弄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