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去领略“余杭三万里”!

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的持续热映,人们的视线再次投向那个文人骚客赋诗言志的时代。李白、高适、杜甫、王维等一众诗坛“顶流”登场,激发了人们对唐代诗歌的浓厚兴趣。

唐诗和宋词,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看完《长安三万里》,很多人开始期待宋词版本。

说到宋词,那肯定少不了余杭了。南宋立都杭州,余杭成京畿之地,朝廷的西南门户,引得诸多名人雅士纷至沓来,苏轼等一众词人,留下了许多余杭故事。

宋韵杭州,余杭之一脉,笔墨浓重。那些动听的诗词旋律穿越千年,成为读懂余杭的“序”,作为不朽的文化遗产,余韵悠长。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两度任职杭州。他喜欢西湖,老少皆知;而他最钟情的,是径山!

在杭州的为官期间对径山曾一游再游,三上径山抒豪情,想在径山“筑室安迟暮”,过一个“洒扫乐清静”的晚年生活。

他眷恋径山风景。据《四库全书》《苏东坡全集》《余杭县志》《径山志》等记载,在径山作诗达12首之多!

那么,苏轼为什么如此青睐径山?答案就藏在诗词之中。宋熙宁五年八月,他第一次上径山,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游径山》。

游径山

(苏轼)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镫相回旋。

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

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

在那高山之巅,殿宇成片,山房连云,径山寺坐落其中。站在径山之巅,看远方天目山脉连绵不断的山势,像一群野马奔来。其势雄伟壮丽,却又不失温婉娟秀。行文一气呵成,极具想象力。很多人说,这是余杭历代关于径山的诗歌中最有气势的一首。

再次游径山,苏轼游兴依然颇高,作诗《再游径山》:“含晖亭上望东溟,凌霄峰头挹南岳。共爱丝杉翠丝乱,谁见玉芝红玉琢。”更是把径山的高耸俊秀描述得美不胜收。

元丰二年,苏轼从徐州转任湖州知府,澄慧禅师去湖州看望他,临归时他写下《送渊师归径山》,其中“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句,一直为历代到径山的诗人所共鸣。

送渊师归径山

(苏轼)

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

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

在与堂兄的书简中,苏轼说:“余杭风物之美冠天下。”苏轼正处于人生之一低谷时,而带给他抚慰的正是这里的山山水水。

受苏轼之惠,径山有了千年来最好的吟咏诗句,让径山的自然景色有了诗的凝练,让文学的美与禅宗的意融通于一处。

近日公布了浙江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1处。其中,洞霄宫遗址被列入古遗址。历史上,苏轼曾多次前来此游玩,并发出“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的感慨。

洞霄宫始建于汉代,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史书记载,洞霄宫发端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先是设坛于大涤洞前,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迁今遗址上,为天柱观,昭宗光化二年(899年)重建。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漕臣陈绕佐以此地清涌泉、祥光现、枯木荣为“三异”上奏,得宋真宗赐额“洞霄宫”,洞霄宫之名由此始,并将其列为“天下第五名山洞府”

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 过旧游

(苏轼)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

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

苏轼一行人徜徉于洞府山间,在洞霄宫门外东南嵌空数丈的大磐石上休憩盘桓,这里“天人合一”的环境,让众人远离俗尘,流连而忘返。

文人们的加持,为洞霄宫的山水名胜增添了几抹文化色彩。

一弯苕溪,一脉文明。苕溪是浙江的八大水系之一,更是余杭的母亲河。

苕溪两岸山水逶迤,田园清幽,历来为文人诗客向往的游览或归隐之地,并留下诸多人文胜迹和诗词佳作,是名副其实的“诗溪”

苕溪道中

(曹勋)

秋日苕溪路,轻舟棹晚霞。

梦魂犹畏客,行李乍离家。

细细来凉吹,娟娟有晚花。

平生云水兴,老境似难夸。

题苕溪渔隐图

(胡仔)

溪边短短长长柳,波上来来去去船。

鸥鸟近人浑不畏,一双飞下镜中天。

米芾《苕溪帖》

北宋元祐年间,米芾从无锡去苕溪,作诗六首,写成《苕溪帖》,至今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南宋胡仔归隐苕溪,著《苕溪渔隐丛话》,是继阮阅《诗话总龟》的巨著。

这条古老的河流,记录着余杭的变迁。穿城而过的苕溪,浸润着瑰丽多彩的苕溪文化,昭示着千年宋韵的“流动”与“传承”。

出余杭街道南门不到二里,南湖即呈现在眼前。远处九锁、天柱诸山,峰峦时隐时现;眼下阡陌桑田,塘漾棋布,房舍成列,林木葱茏,其四周又围以坚固之堤坝。

(描绘南上湖南下湖形势的《陈令创筑之图》)

事实上,南湖是东汉时期为防御苕溪洪水而修建的滞洪功能区。至今已有1800 余年历史。南宋至明清时期,人们喜欢把南湖比作西湖。当时繁华,传说老余杭的老年人有一句口头禅描述:“南湖六桥十字堤,桃红柳绿。”“南湖十八墩,墩墩有黄金”。

历代文人雅士面对湖光山色,自然触景生情,吟咏南湖。宋代诗人龚大明赞南湖曰:“更看楼台相掩映,风流端不减西湖。”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水鸟、野鸭、芦苇、落日,岁月静好,风景独美。

南湖

(龚大明)

梅林初歇水平浦,浦上青山展画图。

更看楼台相掩映,风流端不减西湖。

现在的南湖,春赏桃红,夏闻荷香,秋观芦雪,冬遇琼花,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展现了城市别样的美。

百丈的釜托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梁朝,北宋时期甚是繁荣。釜托寺作为一座佛教古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另有诗云“山幽起陋寺,灵慧扫尘埃。

王安石在前往南京上任的途中路过釜托寺,作下这首《题釜托寺》。

题釜托寺

(王安石)

寥寥古寺半遗基,游客经年断履屐。

犹是前梁旧堂殿,尘昏金像雨昏碑。

如今的寺庙,颇有江南园林的风雅韵味,可以在此偷得浮生半日清闲。

即便你没有来过余杭,你也可能听说过余杭的北湖草荡。古人说“三分秋色一分芦”,没有看过北湖草荡的芦花,你的秋冬季就多了一分小小的缺憾。

陈若虚,累迁工部、刑部郎中,编有《九僧诗集》等。他的一首《余杭景》收录于嘉庆的《余杭县志》中。

余杭景

(陈若虚)

趿屐溪桥一望中,青山绿水景无穷。

芦花两岸晴山雪,苕水一溪春涨红。

秋冬季节,在北湖的河岸上欣赏落日,夕辉映照在白色的芦花上,泛出温暖的橙红色。偶尔有人泛舟江渚之上,共同构筑了这幅诗意的画卷。

千百年过去,这些诗词中提到的余杭景致,依然能在今天寻觅。而这些曼妙的诗句,带我们领略到余杭的诗情画意,也让更多人感受到这里的独特余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杭历代诗词欣赏
余杭县名胜古迹简介
余杭看山图
卷六◎诗九十九首
道医学堂丨诗词歌赋序跋之答撄宁子、洞霄宫诗
杜甫、苏轼、陆游都曾为长寿作诗,你还不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