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世凯家族曾经有多牛?

河南项城现存袁寨全貌

袁甲三的老家项城,地处豫皖交界,西周为项子国,汉初设项县,隋时始有项城名,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史记·项羽本纪》载:“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项羽因祖上封地于此而得项姓。项城时属河南陈州府,今称河南省项城市,昔日县城旧址成了秣陵古镇,陈州府也更名为今天的淮阳县,与项城一河之隔。

袁家世居项城袁阁村,到袁甲三的曾祖袁志恭这一代,才有了自己的田产。袁志恭生于乾隆年间,其子袁九芝、孙子袁耀东在乡下以童馆授学为业。袁甲三发迹后,举家迁居张营。至捻军兴起,项城一带面临匪患威胁,张营地属平原,四周一马平川、畅通无阻,面对捻军长驱直入,无险可守。1858年,袁家便从张营迁至东北二十里处,筑寨墙,挖壕沟,设吊桥,迅速建起一座寨堡,取名袁寨

袁寨本为当地石姓人家的一座庄园,扩建后占地近三百亩,房屋五百余间,分三组并列建造,建筑檐牙高啄,砖雕精美,是一个布局考究、左右对称的轴线式纵深院落。袁寨围墙厚约二尺,高达三丈,东西各有两层寨门一座,上下各三间;四角各建炮楼一座,每隔丈余筑一垛口,由庄丁日夜轮流把守。寨外壕沟环绕,深约数丈,寨门前设吊桥,一旦察有敌情,吊桥升起,寨门紧闭,可谓防御严密,固若金汤。捻军到来时,袁寨常常成为村民们的避难之所。类似寨堡当时在项城有一百多座,至今仍有不少村镇名称保留着“寨”的字眼。历史渊源正在于此。

袁寨现存大门,此门已非彼门

袁家发迹始于袁甲三,追根溯源,则归功于其母郭氏。郭氏是与项城毗邻的淮宁县(今河南淮阳)人,父亲郭如珽是当地大户,本来袁郭两家并不门当户对,但郭家看重的是声誉。袁九芝“温恭孝友,处邻里谦和忍让,虽以非礼犯之,不较也。其厚德至今里党犹称道之”,儿子袁耀东名列庠生,端品厉学,口碑与其父不相上下,郭如珽便将女儿许配给了袁耀东。

袁耀东是一位大龄秀才,多年一心科举,挑灯夜读,站在他背后的成功女人,便是老婆郭氏。郭氏出身富家,颇懂礼数,对子女也教育有方,日子虽然清苦,但两人男读女织,生活倒也幸福。可惜好景不长,袁耀东人至中年,乡试屡考不第,因苦读不辍,未及不惑便“勤学赍志以殁”

科举从隋朝建制到清末废除,一千三百多年间,共录取十万多名进士。有清一朝,中式者达两万六千多名,晚清每科平均两百到三百人左右。那么多举人绝非庸人,得售者却是寥寥,算上牺牲在童试、乡试、会试路上的学子,淘汰率可谓惊人。书读得不好肯定中不了,读得好也未必中——因为运气差。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可想这一千多年,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想要金榜题名需要经历多少磨砺,不少还是精神痛苦。范进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代表。尽管如此,仍有大批学子在这条孤独漫长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从袁耀东的祖父袁志恭到父亲袁九芝,袁家一直恪守科举入仕的祖训,到了袁甲三这一代,其母亲郭氏也丝毫没有松懈,她不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还当掉嫁妆和首饰支持孩子读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他们能读出个名堂,光耀门楣。

郭氏勤恳能干,袁家兄弟也很争气,两长兄囊萤照读,同入县学。长子袁树三不但中了秀才,还成为秀才中的廪生,属于享受政府补贴的优秀学员。几年后次子袁甲三也不负众望,同样以一等秀才的身份荣膺廪生头衔,着实让郭氏欣慰不已。

袁寨建筑

兄弟俩都拿到了国家奖学金,眼看前途有了指望,袁树三却有了急流勇退的打算。每当想起此事,他多少会有些不甘。从入塾到秀才,他一路都是成绩优异,之所以读到最后没能再考下去,原因和今天的穷人家孩子一样,作为家里主要的经济支柱,袁树三不得不选择辍学。

袁甲三功成名就后一度替哥哥痛惜,尝言“吾辈少孤,赖吾兄教养成立”,言语间隐隐有一丝愧疚。但袁树三知道,他是家中长子,不光甲三,老三凤三、老四重三将来也要读书,母亲身单力薄,家里的担子必须由他来扛。于是,袁树三就从优等生成了一名社会青年,还好他腹有诗书,后来以廪生资格去陈留县做了一名训导兼教谕,工作性质类似于现在的教育局局长。

袁凤三后来也中了秀才,但学业不如两位兄长,秋闱屡屡失意,又无廪生资格,干脆断了深造的念想,花钱捐了一个禹州教谕,和长兄一样搞起了教育。尽管学习成绩一般,袁凤三也绝非庸碌之辈。据传他在教谕任上时,有一批土匪闯入禹州境内大肆劫掠,他身为一名文职官员,竟单枪匹马闯入匪营,以如簧之舌,成功遣散匪众。捻军势起后,屡攻禹州,凤三守城有功,颇得人望,获赏四品官衔,以同知候选。但他这个教谕一干就是近二十年,直到病逝任上,都一直未能补缺。袁凤三死后,其灵柩由禹州运回项城,当地百姓自发为他送行,“士民哭巷,追思弗衰”

袁寨院落一景

郭氏的四个儿子中,仅老四袁重三一生没有功名。三位兄长常年在外地为官,母亲年事已高,袁重三科举碰壁后,便没再捐什么官职,索性在家和侄子袁保中一起打理这个庞大的家庭。读书虽差强人意,但在治家理财上,袁重三却是把好手。当时袁甲三等人身居官位,每月俸禄除部分留作自用,都会按时寄往家中。这些钱袁重三未作擅动,都积攒起来,用以购置田地、在县城经营商铺,多年下来,仅凭丰厚的佃租和多家店铺的商业收入,袁家在项城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富。可以说,提及袁氏发家史,袁重三功不可没。

袁氏家族五世同堂,人丁兴旺,袁耀东有四子我们已经知晓:树三、甲三、凤山、重三。树三有两子,保中、保庆;甲三膝下三子,保恒、保龄、保诚;凤三有独子保颐;重三的四个儿子分别为保晋、保纯、保恬、保皖。下面的“世”字辈就更多了,仅袁保中和袁保龄膝下就有十三人。按照旧俗,这统计的还是男丁。若是男女老幼算下来,足有百十口之多。


袁寨主建筑

袁甲三考取廪生后,在当地望族高崃云家做家教。高是嘉庆年间的进士,其父高玉麟为乾隆时期的贡生,兄长高颉云是举人,长子高钦中、次子高钊中经甲三启蒙教授,后来也均得进士。高崃云考取功名后,南下浙江做了知县,官职虽小,口碑却极高,广受人民欢迎。高氏一族是书香世家,高崃云既有学识,为人为官又正直清廉,誉满一方,在袁甲三当时的脑海里,老高简直是偶像级别的人物。

晚清时期,项城有三大望族,除高家和后来成为项城第一望族的袁家,还有光绪年间考中进士的张镇芳家族,高家衰落之后,张家理所当然成为项城的第二望族。张镇芳过继而来的儿子张伯驹和袁氏二公子袁克文,跻身名扬一时的“民国四公子”,其家族影响可见一斑。

高家是正宗的书香门第,“往来无白丁”这句话也名副其实,经常与知识分子打交道,甲三自然受到不少耳濡目染的影响。1834年,二十八岁的袁甲三中举,次年中进士,成为袁家第一个跳出农门的人。

此后袁家一发不可收拾。1850年,甲三长子袁保恒中进士,同时入选翰林院,是袁氏家族里唯一的翰林。1858年,树三次子袁保庆中举。1862年,甲三次子袁保龄再中举人。短短二十多年里,袁家出现两位进士、两位举人,秀才更是不胜枚举,在那个连举人都被视为稀有物种的年代,“一门两进士,弟兄两举人”的家族盛况让袁家在当地成为烜赫一时的名门望族。

袁寨一角

袁甲三建勋疆场后,早已作古的袁志恭、袁九芝和袁耀东被清廷诰封一品大员,健在的家族奠基人郭氏被加封一品诰命夫人,她九十大寿那年清廷亲赐御匾,百岁寿辰又“颁御书扁头,曰百龄衍庆,并旌赏如例”,圣眷荣于一时。

晚年的郭氏生活低调,尽管圣眷在身,却没有丢掉俭朴的本质,不但自己只穿布衣,还制订家规,凡是在老家生活的袁氏族人,都须如此。后来袁世凯在彰德(今河南安阳)归隐期间即以布衣示人,其女儿袁静雪回忆称,袁氏平时也始终严守这项家风,“从来不穿绸衣服”。史载,安享天伦的郭老太太晚年吃斋念佛,每逢天灾或无收之年还会在袁寨门前生起灶台,施粥给排着长队的乡邻,其周穷恤匮、乐善好施之名在项城一带颇得称道。

在袁志恭的后人中,除袁九芝这一支,其弟袁九能膝下有一子袁耀南,为袁耀东的堂弟,其孙子袁保基的次子袁世钧,是袁氏大家族里唯一一位远离政治而在商业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人物,现在的项城政府所在地水寨,他就是较早的建设者,所谓“水寨兴,袁氏功”,说的便是袁世钧。

相传,袁家有一个经久不散的“家族魔咒”:男丁均寿不过六旬。当初郭氏进门不久,公爹袁九芝抱病而亡,丈夫袁耀东死时连四十岁都不到,均为英年早逝。祖孙三代中,只有袁甲三相对长寿,也没能活过花甲之年。1843年,袁氏家族的厄运再次悄悄降临。这一年是道光二十三年,黄河发生水患,开封一带顿成泽国,城墙也被冲得七零八落。陈留隶属开封,教育局局长袁树三被选派督修城墙。正常情况下,这件事轮不到他,专业就不对口,可谁让你能力强又有威望呢?得到重用,是政府对你的肯定和鼓励。袁树三有些犹豫,本职工作完全没问题,这件事他确实外行,百善孝为先,他决定请示母亲。

回到项城老家,郭氏给出的答案是“王事不可不勤”,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虽然你不是驰骋沙场的军人,但做好你应该做的分内之事,同样是精忠报国。袁树三回到开封,不辞劳苦,日夜督工,严防出现豆腐渣工程,虽然这年他才四十多岁,却最终因积劳成疾,遽然病故于任上。

袁树三官职不大,却是袁家第一位因公殉职的人,未来的日子里,袁氏家族会接二连三有人带着这样的荣光结束他一生的使命。1864年,袁甲三病逝于剿捻任所,时年五十七岁;1873年,袁保庆病故于江宁盐法道任所,四十八岁;1878年,袁保恒殉职于开封赈灾现场,五十二岁;1889年,袁保龄殉职于旅顺军港督办任上,四十八岁;1891年,袁保颐协助戡定台湾“漳蕃之乱”,此后返回天津,猝然病逝。除袁甲三、袁保庆病故于任所,保恒、保龄、保颐均是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某种程度和意义上讲,这种家风不啻为袁氏家族的成功密码。

安阳袁公林牌楼

如果说袁甲三的离世预示着袁家自此中落,另一人则注定要在袁甲三铸就家族荣耀的二十年后,将袁家的辉煌带入巅峰。
就是他,以免于流血的和平方式一手终结了延续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王朝和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也因他一手策划实施,中国教育史上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终被废除;汲汲政治之时,他一生致力于军事、教育、实业,开创了近代军事、文化教育和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样是这个人,他一手创建起来的中国第一支现代陆军——北洋军,影响和统治中国长达三十余年。可以说,他的出生直接左右了中国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方向。
个人影响历史谈何容易。此人此举,却桩桩件件具有改变历史进程的里程碑意义。于他而言,“载入史册”似乎都成了最低标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795年,袁世凯的曾祖母郭氏坚决要搬出袁家自立门户,袁曾祖父袁
袁世凯曾祖母郭氏,袁氏家族的精神支柱,一个成就显赫之家的女人
【陈州故事】14:袁世凯故事之袁寨的兴衰
张永久的日志
【故事、旅游】 “粉 丝”、周口关帝庙
袁世凯的成功绝非偶然,家族背景强大,良好的家教少不了|16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