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了三十年的卤面和菜市场里的米线
丁记卤面承载了无数昆明人对卤面最初的记忆,我们慕名而去,打车到凤凰村,外地司机还纳闷:“你们去城中村那么个破地方干嘛?”“我们去吃面呀!”

“三十年老店”的招牌早已泛白,面馆的门面也小小的,早上七点开门,下午两点收工,客人全时段络绎不绝。

菜单精简,两两选择:面条还是米线?粗的还是细的?汤的还是拌的?大碗小碗还是小小碗?

心里头有了主意,就跟着队伍排,回望一眼菜单,哦这是在昆明,还有饵丝呢……

厨房一览无遗地展现在食客眼前,师傅们配合默契、效率奇高,这边把面扔进锅里翻一翻、立马捞出来装碗,那边接过碗就转身加料,酱油、卤水、咸菜各一勺,最后利索地加帽,各式帽子、堂吃打包,搭配组合都不带搞错的。

桌上放着五颜六色的抹布,看着好干净,不像擦桌子的,原来店里的碗都是高温消毒出来,烫手得很,必须拿布包着才能端到自己桌上。

昆明人说的帽子,就是我们的浇头,肥肠卤得紧,肠壁瘦而薄。

拌开来,一切都不同了!这卤味与粗圆的面条极搭,面身滚了圈卤汁,面色都红润起来,风味浓沉。

杂酱帽子,卤得温和、不咸不淡,一派平和的感觉,衬托着同样温和感觉的米线,肉糜细碎、脆哨响亮。

望身边,一块块彩色抹布躺着,白瓷碗边,一道道酱色的卤汁流淌,我看本地人还喜欢往卤面里加葱蒜叶,再打一碗清汤。

这秘制的卤水太迷人,我吃了还想吃,起身重新排了一遍队伍,加一份小小碗的血旺,只要三块钱。

烫烫的血旺还颤着气孔,挂着红油、吸着卤汁,更香辣也更鲜亮,简直把这间简朴的小屋都照亮。

不论是肥肠血旺还是脆哨杂酱,它们卤得各有分明风味,但又能彼此互相融通,这大概就是三十多年卤面的魅力吧!

来昆明,又怎能不去篆新农贸市场?上次来逛完,特意写了篇:菜市场是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啊……这次再访,看到老朋友都觉得亲切,看到新食物又觉得欣喜。

我可太爱云南的招牌了,泡沫塑料硬板纸,随手掰一块,写上三言两语竖那儿,就很勾人,每一样都想买!

辣辣小吃是菜场里的明星,小小的店铺永远大排长龙,上次来没排上,这次终于吃到了。

大概只有昆明人才能想出在米线上加豆花这么浪漫的吃法吧!

米线是传统的酸浆粗米线,温润又滑爽,新鲜的豆花嫩得好似白云朵朵,在一片洁白之间,是明艳的调料,辣酱浓如红霞、香而不辣,灵魂是一勺本地人从小吃到大的拓东酱油,又黏又稠,鲜里透着甜。

豆花米线已然迷人,我没有想到的是,店里的汤圆也甜美感人。

两位阿姨靠在墙边,默默地揉面、包馅、下圆子,一粒粒珍珠般的汤圆在锅里浮浮沉沉,大的包心,小的实心,客人点一碗,就轻轻舀出来……在这个白白的小小角落里,一切都那么生动又温柔。

汤圆的口感软糯极了,咬开一个小口就涌出一包黑芝麻,配上甜白酒煮很像上海的酒酿圆子,裹着红糖豆粉又像四川的红糖糍粑。

这一咸一甜的小吃,我们就挤在矮矮的小桌板边吃,在人潮汹涌的菜市场,感觉无比满足,我想,这就是美食的动人之处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碗米线斩群妖 | 我在昆明这5家米线店跪得端端正正
昆明好多人都是它的“脑残粉”,散落在民间的美食!
【昆明】豆花米线!好好吃!!
昆明传说中肉片巴掌大的“双帽”卤面,每天提前2小时下班找碗
一碗卤面镇店30年!北京路这家面馆,藏着无数昆明人的回忆...
昆明这23家昆明老店美食,吃过20种你就是美食界的扛把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