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粉墙·黛瓦·人家——悠悠周庄情之二十

       周庄的风致,除了古桥和流水,更有那傍河人家。

                   傍河人家(寅公 图)

       周庄人家,因水而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河水阁,具有浓浓的水乡意味。

                   临河水阁(寅公 图)

       周庄有近百余幢古宅、60余座砖雕门楼,其中半数以上是明清之际所建。古宅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而今古风犹存,风姿依旧。

                                 明清古宅

       在穿越时间的街巷里行走,高大而深灰的砖墙,幽深而寂静的院落,鱼鳞瓦上长满了稗草,屋檐下饰有卷草如意图案,间或雕刻一些传统戏文,门楣上精致的木刻雕花在娓娓地倾诉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巷旁即是古宅

       周庄所有的建筑都是百转千回,楼在桥边,窗在水上,水道直通人家的客厅,户户相连。

                                水乡人家

       这些原是大户人家的老房子,每一幢都诉说着周庄当年峥嵘时期的老故事,都藏着我们老祖宗完整的水乡生活。时至今日,沈厅、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贞固堂等诸多建筑仍保持了明清时代的风格,的确保存了明清以来水乡的神韵。

                                   贞固堂

       建筑文化是周庄的最大特色。周庄由数不胜数的明清和民国时期建筑所构成的文化氛围,确实令人陶醉。这些历史悠久、各具风采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空间格局和传统特色,使周庄成为江南典型的水乡之镇。

                                明清古宅

       这里每一幢古宅都很漂亮,与西方的高楼大厦完全是两个世界。好像明清和民国那些个时代,正次第向我们款款走来,让我们恍惚并陶醉于传统文明的氛围之中,好象与我们穿着长袍或绣鞋的祖先在历史的窄巷重逢,不但呼吸相闻,而且心魂相守。

                                明清古宅   

       周庄古宅是一座座物化了的精神家园。步入气势非凡、规模宏伟的沈厅,如同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沈家那由荣到败的岁月,我才真正领略了那江南水乡深宅大院的气派。

                                       沈厅

       这是周庄富可敌国的传奇人物沈万三的故宅,典型的明清建筑,虽为其后人所筑,但七进厅堂也足以显示其宏伟的气魄、雅致的格调。门厅、客厅、内宅、绣房、膳室、走廊……全部建筑物呈递进状向纵深推进,从街面直至后河排列得十分幽深,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群,每一处都印上了岁月的沧桑。主、客、仆所行所居之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沈厅门楼

       在沈厅,可以站在临河的小楼上,欣赏着缓缓而行的小船;或站在后厅的天井中,采撷着飘香的桂花,一切都悄然生趣;也可以抬眼观厅堂梁柱,处处隽刻蟒龙、麒麟、飞鹤、舞凤、亭台楼阁,以及传统戏文等图案,线条精美流畅,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镌刻在一块长不盈尺的砖板上,显现出前、中、远三影,其刻工之精、构思之巧,着实令人赞叹不已。如今这个颇有分量的古民居中主人公的悲剧故事仍让人浮想联翩,为周庄的流水、小桥凭添一分沉重的气氛。

                           沈厅正厅梁架

       那栋位于双桥之南的张厅,亦系明代建筑,前后五进,小河穿屋而过,有“轿从前门进,船从家中过”的独特建筑风格,原为徐家住宅,后卖与张姓,故称“张厅”。旧时的“王谢堂”,今日已是寻常百姓家了。

                                 张厅一角

       还有一处叫人追思的旧宅,那是贞丰桥旁的迷楼。当年这幢二层小楼是一家母女俩开的酒店,南社诗人柳亚子、叶楚伧、费公直、陈去病等人常聚会此处,饮酒赋诗,谈论时政。他们还以此楼为名,出版了诗集《迷楼集》。如今这座小楼危危立于水畔桥旁,人去楼在,不复有当年之风华。

                                      迷楼

       特殊的人文环境和厚实的文化底蕴,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周庄古镇近千户住宅,90%以上临水而居。砖、瓦、木构造的这些一层或两层的瓦顶房屋,立在街道两旁仅一跨之隔,有“依楼可谈情”之趣。

                   水乡民居(寅公 图)

       为适应江南温湿多雨的气候特点,这些厅堂式的住宅一般设有天井、穿堂后院,呈院落布局;屋盖是青瓦,外墙用砖砌;屋顶、屋檐、空斗墙、观音兜山脊或马头墙,形成高低错落的形体节奏和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貌。虽然没有城市里高楼大厦的那种高昂气派,但却有一种特有的古朴韵味,江南小镇的风光在周庄尽显绝美。置身其中,不禁有人在画中游、返璞归真的感觉,让人浮想联翩。

                                水乡民居

       小桥、流水、木屋,展现眼前的是水墨周庄的画面。水乡多河的环境出现了水巷幽弄、小桥、驳岸、踏渡、码头、走马堂楼、石板街、水墙门、水阁、过街楼等极富水乡特色的建筑小品,成为我国建筑艺术的珍品,组成了一整套的水乡居住环境。

                                水墨周庄

       由于江南水乡一直是全国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人才荟萃,因而水乡多诗书传家。又由于物产富庶,工商繁盛,这些城镇历来是官宦退隐、富户别墅、学士散居之地。那些有文化素养的人当然是精心营造房舍;而一些富绅商贾也附庸风雅,聘请饱学之士筹划,所以在许多水乡城镇中留下了不少精美的宅院。有些富商、官宦的大宅,与园林巧妙结合,形成了非常精致的私家园林,更增添了民居本身的吸引力。而一般平民住的普通小宅,或沿街,或沿河,平面布局较为随意,为水乡城镇特有的小巷和水巷景观。小桥流水里,幽栏曲榭中,尽是寻常人家的青砖乌瓦、随意出入的厅堂阁楼。

                   水乡民居(寅公 图)

       水乡人家因水乡的特殊地貌而呈现“与水为邻”的特点:民居或依水而建,或与河平行,沿河居民临水设门设窗,建起大小、形态及方位皆有不同的水埠,造成了极富变化与情趣的临水空间,与桥、廊等江南建筑的典型元素一起形成丰富天真的建筑表情,体现了江南建筑艺术的无穷意味,成为一种文化与文明象征。是的,周庄的人走过一代又一代,周庄的水流过一年又一年,流至900多年后的今天的,是依然还鲜活的周庄的文化、周庄的精神,是留存在苏南大地、淀山湖畔一粒晶莹的黑珍珠。

                   水乡人家(寅公 图)

       走在周庄那长长的街巷里,站立在五颜六色的招幌下,穿行在高低错落的建筑间,看着那一条条坑坑洼洼、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伸向幽凉的小巷深处,猜想那一幢幢老去的深宅大院,或许是收留诗意和残梦的地方。画廊、茶楼、蓝布坊、中药铺、形形色色的人,低调或者张扬,按照自己的意愿栖居。潮湿的木门刻着时间的伤痕,灰尘扑扑。透过门缝看进去,老式的床挂着烟火薰黑的夏布帐子,碎砖地上,大概践踏过无数活人和死人的脚印。老宅破墙,连天井的门窗也东倒西歪,青石的井圈浸泡在苔藓的清滋气里,踩响咯吱咯吱的两尺宽的木扶梯,我担心那颗刺猬似的头颅,会顶破那扇蜂窝似的楼门。

                                水乡人家

       在这些令时光放慢了脚步或者停滞的地方,老人们完全不理会我们这些外来惊奇的目光,自娱自乐地喝着茶;中年妇女则坐在自家的门槛上挑拣青菜,过着平和安静、与世无争的日子,那知足的样子让你羡慕和嫉妒。

                                悠闲生活

       走出小巷,墙头歪歪斜斜写着几个小字:“小桥流水人家”。是的,这就是我梦中的周庄。青石、巷陌、流水、深宅,伴着夕阳淡淡的余辉,一切都是那么静谧谐和,还有一种柔柔的温馨的感觉。

       原创作于200211

       20056月修改

       原发表于红袖添香文学网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镇】盈盈水巷,梦里周庄,云赏秋日物语
古镇风情
中国最美古镇
张厅和叶楚伧故居【水乡古镇三日游】
那些江南的6大古镇,你去过几个?
水墨江南——周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