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走凉山,我心依然
2018-12-17 阅读1019

凉山,我又来了。

2018年11月,彝族年期间,我再次来到了凉山的布拖和美姑两地。

说实话,抛开内心的系念与情怀不论,凉山这方土地都有太多值得记录、值得表达、值得铭记的东西。

凉山的220万彝族同胞,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才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现代社会的。巨大的时代跨越必然伴随着文化、习俗和观念上的巨大冲突,而且大多数高寒山区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恶劣,加之特殊年代对生产力的破坏,如此几重因素的叠加,使凉山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

好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凉山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近些年的投入不断增加,尤其在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方面的投入更是不吝财力。而且,年轻人外出读书和打工者也越来越多,随着与外界的接触与沟通,他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生活习性也趋于良性改变。他们也开始有理想,有追求,有融入现代社会的渴望。而这些,都是他们的祖辈和父辈所不具备的。这些变化有的在明面上,比如交通电力通讯新村等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日新月异;有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比如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但凡这些年常去彝区的朋友们,都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些变化。

可以乐观地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凉山定会赶上我们时代发展的步伐。为我们的彝族同胞加油!


希望凉山在发展的同时也保持住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住老木苏(老人)的善良平和,恰波(汉子)的热情开朗,阿米子(姑娘)的美丽纯朴,阿依(小孩)的快乐天真。

真的,再进凉山,我心依然。

凉山的土地,是彝人心中的最爱。

隐于山坳的村庄,是彝人世代繁衍生息的故乡。

彝人村寨的田园风光,一派宁静安详。

关山千万重,夕阳无限好 。

夕照村头,炊烟袅袅。

适逢彝族新年,我们的行程就从这里开始。彝族年,家家户户最大的事就是杀年猪。

彝人杀猪,一定要用干蕨草烧毛,烧到毛焦皮黄,再冲洗擦净。

搬肉回家,准备煮肉过年。

搬肉的年轻人,其中一人染着黄发,现代的潮流也浸润着边远的彝区。

火塘边,一位恰波正在做着过年的准备工作。

灶台边,阿米子忙着煮肉。

坨坨肉起锅,年饭即将开始(坨坨肉是彝族同胞过年的主菜)。

过年了,这家的女主人仔细地打扮一番。

阿米子穿起节日的盛装,美丽中带着几分羞涩。

母女俩,这个场景挺有趣。如今,4G网络已覆盖凉山村村寨寨。

过年我也要打扮哦!一位挺和善而有点喜感的老木苏。

真是乐死人

村寨里,两个妹子迎面走来。左边打扮比较时髦的平日在外打工,只是过年才回到家乡。

火塘,是彝家必备的家庭设施,平日里家里的起居饮食与聚集大多在火塘边进行。火塘习俗是彝族重要的文化组成。


过年,家人们围坐火塘,其乐融融。

过年,玩得最开心的照例是孩子。

有客人来了

孩子们尽情玩耍,虽然简单,但是快乐。

我家的羊

我要飞

大山的孩子

专注于玩手游的彝家孩子。

如今,手机也成了彝人的标配,连小孩子也玩得很溜。

瞧这一家子。彝族习俗,生孩子一定要多几个,特别是前边是女孩,那就要一直生到见男孩为止。不过,随着年轻人受的教育和见的世面越来越多,这种观念也逐步在改变。

村里来了外人,女孩子羞怯又好奇。

姐弟俩和小狗,很温馨的画面。

村头的温暖

纺线的妇女。彝人的标配——查尔瓦(披毡),是彝族妇女们手工纺织羊毛制作出来的。

这位大叔冲着我们竖起大拇指,连说“瓦吉瓦”(很好的意思),态度十分友好。

祖孙三代合个影

岁月

惯看月落日升,世事了然于心。

艰辛刻在奶奶脸上,天真写在孙女眼里。

彝家即景

父子情深

村头母子

享受太阳的恩赐

吸一口兰花烟,别提有多美!

丰收人家

彝家大嫂

口渴了,喝口水。

如今,凉山的边远山村也用上了自来水。

姐妹仨

村寨儿童

鸡鸭满院

劳作的彝家。女主人正在舂土豆泥,准备做香肠。

牵白马的妇女

父与子

温暖的怀抱

昨天与明天

沧桑

村边即景

害羞的老木苏

纺线线

彝族妇女

新年伊始,彝人们开始为一年的生计谋划,牲畜交易市场引来第一场交易。

交谈甚欢

一个着急,一个稳起。

好心情

卖牛少年,似乎玩手游更重要。

市场父女。

看女儿的装束,一定是在外打工,过年回家,与爸爸一同前来卖牛。

这也是如今凉山的写照,两代人观念的碰撞。

市场即景

高山顶上牧羊人。

美姑县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上有一种牧草,羊吃了肉质特好,可以卖个好价。因此,不畏艰辛的牧羊人就在高山顶上搭起窝棚放牧,夜晚也不回家,与羊同住。

这样的放羊地称作“羊窝子”。牧羊人上午10点左右才能把羊赶出去吃草,因为羊吃了带霜露的草会生病。

高山顶上放牧人

这就是晚间羊与人同住的窝棚。牧羊人正在编扎圈羊的篱笆。

太阳即将落山,牧羊人赶着羊群回来了。

大凉山上牧羊人俯瞰群山,豪气侧漏。

彝人是不畏艰辛的,他们也是向往美好生活的。他们的血脉代代传承,未来的光明定可期期待。

“我们是大山的儿女”,村头一群儿童忘情地放声高唱着这首歌,凉山的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凉山走向未来的脚步一刻也不会停止。

凉山的新生代有理想,有情怀,他们是凉山的希望之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才是凉山彝历新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为什么说了解这些彝族村寨建筑文化特色,才是真正了解彝族文化?
彝族民居
何万敏 | 彝族火把节,灵动且狂欢
脱贫叙事诗之昭觉县火普村、三河村
彝族同胞有哪些风俗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