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徽州潜口民宅\清园

29日到绩溪观赏徽派建筑最充实的一天,上午看了龙川胡氏祖宅,胡宗宪纪念馆,胡氏宗祠,绩溪博物馆。午饭后,去徽州区岩寺镇潜口村,路途较远。下午一点四十分到达。那里是1982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建立“明代民居建筑群”,后又批准建立“清代民居建筑群”,并列入全国文物保护计划,按照“原拆原建、集中保护”的原则,将散落在歙县境内民间且不宜就地保护的明清古建筑进行集中保护,于是就有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潜口民宅”。“明代民居建筑群”于199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清代民居建筑群”于200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后统一为“潜口民宅”,并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潜口民宅”入口,因是国家文物局批准建立的,属于博物馆性质,所以免费进入游览。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年间,国家战乱,烽烟四起,有一位孤独无依的老妇人,其丈夫早已战死疆场,儿子也去替父出征,只剩她一人独居,每天只有与雀儿为伴。一天夜里,大雨倾至,破旧的房屋受到大雨冲刷,檐梁变得瑶瑶欲坠,而此时妇人已早早睡去,与妇人相伴的雀儿见状,立马飞到枋与柱间,化作一只木鸟支撑住整座房屋。雀儿化身为房屋的一角,雀替的名字由此而来。


雀替的雕刻或写实,或写意,或精致细腻,或粗犷豪放,姿态万千。当你走近它时,请记得抬头,凝视这份容易被忽视的美丽。雀替的形式大致可归纳成为七类:大雀替、龙门雀替、雀替、小雀替、通雀替、骑马雀替和花子牙。

明清时期的雀替,在靠近柱头处都是有三幅云及拱头承托,除了一般的雀替形式外,还有骑马雀替,花牙子雀替等变体。雀替的表现手法往往隐喻而含蓄,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民间故事、小说戏曲以及动物花草皆被赋于一定的寓意。正是这些寓意,让日子变得温暖起来。


雀替,其形好似双翼附于柱头两侧,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来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它如同一只栖居在古建檐梁上的云雀,展翅欲飞。这种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被称之为“雀替”。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


雀替的制式成熟较晚,虽于北魏期间已具雏形,但直至明代才被广为应用,并且在构图上得到不断的发展,至清时即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构件。其形好似双翼附于柱头两侧,而轮廓曲线及其上油漆雕刻极富装饰趣味,为结构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明清以来,雀替的雕刻装饰效果日渐突出,有龙、凤、仙鹤、花鸟、花篮、金蟾等各种形式,雕法则有圆雕、浮雕、透雕。

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柱)相交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其制作材料由该建筑所用的主要建材所决定,如木建筑上用木雀替,石建筑上用石雀替。“雀替”是清式名称,它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叫“绰幕”。而雀替这种构件,据目前资料来看,最早见于北魏的云冈石窟。元代以前雀替构件大多用于内檐,而元代以后,特别是清代的雀替普遍用于外檐额枋下,并且清代时还规定了其长度应为所在开间的面阔的四分之一。



诚仁堂,又称为金家大屋。房子共有三进、有三个天井组合而成,总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700多平方米。


这幢住宅是清代中后期一位富商的住宅,房主是一对兄弟俩,哥哥叫金文台、弟弟叫金北台,兄弟俩在上海开当铺发迹。三十多岁时,两人回到家乡建了这座诚仁堂,因为是金氏兄弟所建,当地又称“金家大屋”。

梁柱、窗栏刻有“福禄寿”、“三羊开泰”、“魁星点斗”等图案


畊礼堂,建于咸丰年间,距今约140余年。这幢民宅,是一幢官宦住宅。这是清园里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幢民宅,叫畊礼堂,“畊”就是现在的“耕耘”的“耕”,意思是以耕为本;“礼”就是礼仪。合在一起就是要求后代以耕为本,读书兴业,讲究礼仪,确保家运长盛不衰。从外面可以看一下,这幢房子的进深和开间差不多,基本是四方形,远看就象一枚方方正正的官印,寓意这是官宦之家。


说它大,是因为这座宅子共有32间房,楼上16间,楼下16间,而且间间通方,每间一丈(老尺)端方。前后有两个天井,二楼有两个跑马楼,这种结构,在清代民居中较为少见。




明清时期的雀替,在靠近柱头处都是有三幅云及拱头承托,除了一般的雀替形式外,还有骑马雀替,花牙子雀替等变体。
















据房主吕氏的后人介绍,他家的祖辈是清朝的四品官员,娶有四房妻妾,子孙满堂。除了上述讲的一些特征之外,这幢宅子还有一些与一般的清代民居不同的特点,比如它的大门采用门框石和石柱石,大门两边各竖有两块站板石,每块有2吨重,左右对称,气势恢宏。又如正门两旁的清水八字墙,图案如菱形,每个菱形中央设置一个小正方形,且装饰面砖做成黑白相间的波纹,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还有该宅砖木雕刻细腻精美,以蝙蝠、喜鹊等图案为主,反映了人们对科举考试,入仕为官的美好愿望。
洪宅,晚清普通平民住宅。原坐落在歙县竹铺乡珠川村中,2004年9月拆迁到潜口民宅清园当中集中保护。清代后期砖木结构楼房。三间两进,上下对堂,通面阔8.6米,进深14.23米,占地面积为122.38平方米。该宅结构简单,楼下明间照壁枋上有毛笔书写的“大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月初三大吉”字样。天井阶沿不整齐,室内天井悬挑楼引,为安装槅扇窗和其他装饰,为一普通农民住宅。该宅建筑体量不大,但独具特色,一是咋看是两层,实为三层;二是明间设置双“三星高照”木作装饰;三是宅同面阔、进深都不大,楼层高度比例适度缩减,整个住宅檐高比例科学,远观近视都小巧玲珑,但主人匠心独运在门楼上下功夫,门楼砖雕细腻,线条富于变化,楼上四个窗口插图设计精美。


古戏台,原在歙县显村,由洪氏家族兴建,分上下两层,底层主要供戏班子住人和放置“行头”,”道具“的,上面用来演戏,两边演员进出的门洞设计成花瓶现状,竟喻平平安安;右边的门洞则是树叶的现状,竟喻叶落归根。


老谢家茶的分号,义仁堂正面





 义仁堂, 程氏宗族一支祠,建于清康熙五年(1687年)。门套外面竖有四根方形的茶园石石柱,象征着礼义廉耻,该祠现为老谢家茶的分号。“义仁堂”楹联: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


整个建筑从结构到装修严谨朴实,具有厅堂建筑的庄严感,同时具有家族融合聚会所要求的亲切感。


谷懿堂为清中叶徽派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徽州商人歙县潘氏住宅,房子大门门框偏西5度,正对南方,辟邪气,纳吉祥。原坐落在歙县北岸镇大阜村,2001年迁至潜口民宅清园内。清嘉道年遗构。通开间8.75米,进深17.75米,建筑面积236平方米。由门屋、大厅和居室组合而成。大门居中,上设砖雕门罩,进门为一披水门廊,左右为一步架挑廊。大堂三间厅,前设轩,轩间双步梁搁置于前檐通月梁上、下垫以雕琢之挑头木,挑头木下为倒爬狮斜撑。后金缝置照壁通后进,居室为四合院,楼梯置左廊内,两廊为直接到地槅扇门,上通间置额花版,厢房窗洞上亦置横风窗。二层大堂前檐设拱厢,并置栏杆。该宅斜撑、挑木、木板、雀替、窗扇及栏杆板均为细腻的雕刻。其屋面亦满铺望砖,厢房设天花板。


主楼为三间二进建筑,尤其是厅堂的建筑,四列屋架16根落地柱,显得十分壮观,具有典型的清代厅堂建筑的特性。上面这根大梁,叫大月梁,长8.8米,给人高大震撼的感觉。挑头下装有雕琢精致的倒爬狮子斜撑,这边的斜撑上还雕有松鼠葡萄,喻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木雕雀替上还刻有松鹤马鹿等,徽州商人把自己期盼健康长寿、功名利禄的愿望都溶入了自己的建筑。


万盛记是古代店堂的记号。属于吴氏家族。吴氏家族早期是做家庭纺织及蚕桑生意的商人。挣钱后,转做茶叶生产及销售。这是个典型的前店后宅的房屋结构。前进是个店铺,右侧原本有个柜台;前后宅中间还有一个中廊隔开,两侧房为帐房和店员居住;后进为三间带楼廊结构,为主人及家眷居住区。


后宅两侧的木门及窗,均雕刻精细。门上刻有12月花,窗上为四季花。每一朵花各不相同,形态各异。窗栏上刻的是八仙使用的物品砖雕上刻有癸龙。癸龙是传说中的一种既像牛又像蛇又像龙的一种动物。




收租房,这是西溪茶商程云卿设在乡间的建筑,该房进深不足5米,但开间有31米,便于收租、扬晒和搬运等经营活动。


汪顺昌宅,典型的徽州乡村知识分子的住宅,住宅里高外低,意涵步步高升,宅中开设私塾,现为太极馆。


陈培本堂,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是当时的一个大地主的家宅。


程培本堂的天井及内部木雕装饰。


镂空的木雕门窗。因程家主人曾在浙江经商,木雕中还反映有杭州的街景。


木雕窗上,还镶有当时非常奢侈的来自浙江的玻璃。有几块玻璃已经缺失。木雕也有些断裂脱落的。如果没有人及时修缮,只怕很快都会破损毁坏掉。













对面山坡就是明园。


其实潜口距徽州古城不远,那天在车上坐等了好长时间。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潜口民宅
风水旅游:安徽呈坎双贤里 江南第一村(组图)
古徽州十日游(十三) 潜口民宅博物馆
典雅篇——潜口民宅
徽州行----潜口民宅
安徽潜口明宅:徽派古建典范 身心文化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