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平老故事】康平史前史文化的叙述


编辑制作:康平法库微同城

(ID:ddaqian2000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80年以来,考古工作者走遍了康平的山山水水。在跋涉艰苦的考古调查工作中,寻觅古人遗迹,发现各历史时期文化遗存地点281处。证明康平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本文就康平发现的旧石器与新石器十点文化遗存,叙述康平史前史文化。要说明这个问题,无处稽查文献资料,因为在这个时代里,古代先民尚未创造出文字,传说“结绳记事”,没留下文献记载。就必须用考古调查资料,来说明远古时期康平人群梗概始末。借此,了解康平古代史。 

一、远古时期的文化遗存

古文化遗存,就是人类在同大自然搏斗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所留下的遗物和遗迹,叫做文物,统称历史文化遗存。远古时期的文化遗存,是指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人类所留下的遗存。

猛犸象肩胛骨

人类的生存繁衍,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情况而选择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康平地貌形成,大约在地质年代更新世时期。这时地球已度过第四纪冰河期,大地转暖,气候温和。这为人类及各种动物造成了生息繁衍的气候条件。康平地方多丘陵岗地,土质较为肥沃;河流纵横,胡泊遍布。根据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可知远古时期的康平是森林茂密,灌木丛生,平野莽莽,绿草如茵,有禽兽嬉戏其间;湖水涟漪,芦浦荡漾,成群虾鱼遨游其中。康平古老的大地上,到处是郁郁葱葱生意盎然的景象。这温和的气候,美好的环境,肥沃的土地富庶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客观自然条件。1980年以来,康平境内出土“猛犸象”、“驯鹿”、“马鹿”、“野猪”等古脊椎动物化石,是更新世晚期动物遗骸。可证实康平地方在一万年以前,是气候温和,水草丰盛的自然环境。

猛犸象牙齿等实物

四不象复原图

早年在东升乡吴家河畔,发现“四不象鹿角化石”,其上有人工砍凿刮削的痕迹。据专家认定:“四不象是更新世晚期动物,活动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地方”。“康平发现的四不象鹿角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的最北部地点”。据专家认为其上人工痕迹,“当是人类用过的古器或骨料”。截至目前,康平地方虽未发现人类化石或遗物,但“四不象鹿角化石”上的人工痕迹,显然是经过人的加工所有骨料或器具,可能是经过周缘地区的人类携带这里,或者为当地人类用过。而留下的遗存。这足可证明一万年前康平地方有了人类足迹。为证实这个问题,用周边地区发现的人类化石作以说明。

四不象鹿角化石

营口金牛山,本溪庙后山均发现了距今五十万年前的人类遗存;朝阳地区喀左鸽子洞发现距今约十万年前的小孩牙齿化石;建平南地乡发现距今五年前的人骨化石,考古学称为“建平人”,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阶段。这些人类遗存,相距康平地方不甚太远,这说明康平地方发现的“四不象鹿角化石”,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可能的自然现象,故而在旧石器代晚期,康平地方可能有人类的活动,约不为谬论。

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向前发展,人类跨入了新石器时代。距今七千年至三千五百年间,康平地方就有了原始人群居住。这是康平人的祖先,“筚路蓝缕,以处草莽”,开发了康平这片肥美的土地。用勤劳的双手,艰辛的汗水,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为我们留下璀璨夺目的史前文化遗存。

1980年至1986年间,我县境内发现2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地点。现将有典型意义的遗址简介如下:

王树门前遗址:位于海州乡王全村街西,王树门前耕地之内,在蚂蛉河北岸之上。文化遗存属新乐下层文化,距今七千二百年。

修李窝堡沙场遗址:位于卧龙湖北岸,修李窝堡沙场处。已为挖沙破坏,荡然无存。文化遗存属红山文化早期文化,距今七千年左右。

马架子山遗址:位于沙金台乡嘎土窝堡村,利民河支流北岸的马架子山上。文化遗存含新乐下层与红山文化,距今约六千年左右。

四家子遗址:位于二牛所口乡李家村四家子北沙丘中。文化遗存属红山文化,距今五千七百年。

张家窝堡遗址:位于二牛所口乡西王村张家窝堡北沙丘中。文化遗存属偏堡子类型,距今五千年。

戴家窝堡遗址:位于两家子乡戴家窝堡北山丘之上,地名称孝坟岗。文化遗存含新乐与红山文化因素,距今四千五百年左右。

沙金台村西坨子遗址:位于沙金台村以南的利民河支流北岸之上。文化遗存属高台山文化,距今四千年左右。

沙金鹿场遗址:位于沙金台乡鹿场北沙丘中。文化遗存属东高台山文化,距今约三千五百年。以上介绍的古文化遗存,参见《康平文史资料、第三集》与1992年1期《考古》杂志。

我县所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未经科学发现,均属调查资料。这对认识康平地方远古文化面貌,难窥其全貌。但就上述资料可以说明康平地方处于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为康平古代史编年提供了实物资料。

二、发展阶段与社会性质

通过上述康平地方所发现的原始文化简介,证明康平史前时期,就有了原始人群居住与所进行的的各种各样活动。

距今七千年至六千年年间,在海州蚂蛉河北岸,卧龙湖岸畔,利民河边马架子山上,首先升起了人类的缕缕炊烟。在蔚蓝色穹庐笼罩下,构成第一幅康平人类历史的美丽画卷。标记着原始人群建筑的半地穴房址,进行农耕、狩猎与采集的生活生产活动。

这三处原始人群居住遗址,所留下的遗存不尽相同。卧龙湖畔的修李窝堡沙场遗址,出土牛趾骨,说明了饲养家畜活动。马架子山遗址是以发达的细石器为特征,说明以狩猎活动为主。文化间存在差异,说明了原始人群来康平地方的时间不同,有早有晚,在大的历史阶段中是处于一个历史时期。

距今四千年至三千五百年间,我县的沙金村,后八大虎、张福窝堡、沙金鹿场、敖力营子、东岗子、赵家店村等地的文化遗存,都是这个历史时期的原始先民所留下的遗迹与遗物。还有发现71处青铜时代遗址中有类似的文化遗存,未进行整理,不一一列出。总之,这个历史时期的原始人群聚落遍及各地。

康平出土猛犸象肩胛骨化石

   从这个时期文化遗存看,分为高台山与东高台山文化类型。沙金鹿场遗物显露出与偏堡子文化有继承发展关系,下沿为东高台山文化。这时期墓葬为单人土坑竖穴墓,随葬品有壶、罐、碗、纺轮等器物。出现了双孔石刀等生产工具。表明农业经济有了发展。这就不难知道在这个时期的康平地方,已处于原始文化发展的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的历史阶段。促进康平史前史文化逐渐融合,表现出流向东高台山文化的演变发展时期。

上述阐明了康平地方在远古时期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大约跨越了三千五百余年漫长的岁月,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揭示了康平史前史文化发展的序列,与康平远古历史发展的过程。证明康平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其文化遗存是我国史前史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平县出土陶器

三、康平远古先民的精神

文物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本身就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历史的载体,具有任何其他物质多不能代替的价值和作用。文物不仅是历史先民所创造的物质结晶,而且也是创造精神文明的象征。精神也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到,人们却认识和掌握了精神这种物质。它是通过了某些物体或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象征,被人们所掌握称为精神。这两个意义来说,康平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就构成了康平史前史文化的标志。

我县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陶器造型庄重古朴,拿现时生活中的器皿来看,仍未脱胎原始文化的雏形。在新石器时代生产条件极为低劣的条件下,远古先民采用泥条盘筑法手制陶器,并在陶器上用压印、划刻技法,装饰各种各样花纹。特别在制造彩陶时,更见匠心工巧,造型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把陶器表面打磨光滑,涂上红陶衣,绘画上黑彩花纹图案,再窑烧成器。这不仅要求制陶工人有高超的技艺与审美观点,而且还要有操作制陶工艺的管理水平。可以说远古先民在制造陶器方面,为我国手工艺开创了先河。五千年以前,在陶器装饰印文、划文,之后发明了彩陶,成为五千年多年来工艺美术史上的先驱者。这不仅说明远古先民对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和幸福的寄托,而且也体现了为实现人们的向往和寄托,所付诸实践的无坚不摧的创造精神。

康平红山新乐文化石器

康平远古先民,为实现美好的生活愿望,而创造了大量的多种石器,用以披荆斩棘,刀耕火种,开发建设康平这块土地,发展农业生产。他们创造的石器,有打制而成,有磨制而就。我们收藏两件石锄,制作精美,造型艺术。不仅是生产工具,而且也是难得的艺术品,为全国所少见。总之,不管打制石器也好,还是磨制石器也好,件件都渗透着远古先民血汗的结晶,表现着远古先民的坚强意志和期而不舍的艰苦奋斗精神。

康平出土细石器

原始人群在同大自然搏斗中。索取物质赖以生存的同时,为使生活更加富庶美满,进行了狩猎活动。康平远古先民用玛瑙燧石为料,创制了大量的狩猎与生活用具。他们所制作的精美石镞,用以射猎;制作的不同形状的刮削器,用以刮削兽皮等用,考古学把这些工具统称为“细石器”。从制作“细石器”来看,就是用今天的生产工艺水平,也是高尖端的技术生产品,也难制作出一件完美的细石器。然而,在当时生产工艺及生产条件低劣的情况下,康平远古先民用两只手,采用特殊的技法,制造这种工艺水平较高的“细石器”,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这不仅反映出远古先民为改变生活状态,而付诸于实际的艰苦卓绝与开拓进取的勇往直前精神。

康平发现的细石器

上述说明了康平远古先民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文明,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康平远古先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也就是华夏先祖所创树的民族尊严与民族精神。炎黄后裔继往开来,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为强盛的民族!

四、远古文化渊源与流向

人们共识“华夏民族祖居黄河流域”。今天看来,这种说法值得讨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文物考古事业,各级党政领导都极为重视,使文物考古事业蓬勃发展。随着考古新的重大发现不断涌现,给人们新的认识。就新石器时代而言:黄河流域有裴里岗,磁山、仰韶文化;长江流域有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有岔海、新乐文化。这些远古时期的文化,在所处历史年代上虽有早晚之分,但总体看,时代大体一致,处于我国历史距今约八千年至七千年间。这就可以说明我国史前史文化发祥地,不是一元说,而是多元说,打破了“华夏民族祖居黄河流域”的说法。

我国所发现的远古时期文化遗存,在文化内涵上有着互相交流,影响发展的因素。这说明创造这些历史文化的先民,都是构成华夏民族的重要因素,无疑都是炎黄后裔的先祖。笔者认为华夏民族,炎黄后裔,不是指一种民族,或是汉族而言,在远古时期,应当是众多部落、多种部族形成的群体,而构成华夏民族的含义。

顺山屯遗址图片

康平地方史前史文化是辽河流域远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首先由新乐下层文化、红山文化的传入发展,又不断发生交流影响,融合演变的历史过程,渐自流向高台山、东高台山文化,近而过渡到青铜时代文化——顺山屯文化或其他文化。

兴致于此所使,吟《祖宗遗存难求》诗一首,作为本文之末:

历史长河岁悠悠,文物自身谱春秋。

孰说康平史冷漠?吾觅古迹述情由。

远古文化放光芒,康平历史渊源流。

炎黄子孙莫忘祖,祖宗遗存实难求。

笔者虽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十五载,由于水平所限,在叙述认识康平史前史文化上,难免谬误百出。请读者不吝赐教是幸!

1994年4月24日稿

康平法库微同城商业信息免费发,自己就可以编辑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华文明该从何时算起?
苏秉琦重建中国古史框架的努力和中国文明起源研究
苏秉琦[中国现代考古学家]
李济:踏入文明的过程——中国史前文化鸟瞰(待定稿)
河姆渡是什么人种?
探秘广富林,揽尽上海千年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