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平老故事】相逢在东关

相逢在东关
——陪同华子扬赴关家屯小记

□李春芳

华子扬

1987年9月22日,我陪同华子扬夫妇去东关屯乡关家屯村访友探亲。华子扬同志1946年4月至1948年10月曾任康平县第二任县委书记。在他领导下一起打土豪、搞土改的王宝棠、周长海、张志民等老同志,一听说华子扬从北京赶回来了,大家都聚集到村办公室等待。老友重逢格外亲。当年冲杀在斗地主、分田地最前线的、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今天已是发如三冬雪、须如九重霜的老人了。老友久别重逄,相互问候身体状况,很自然地联想到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康平的解放和建设,所遇到的困苦和付出的艰辛。华子扬回忆说,当年我乍到康平时,形势非常紧张,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向我区发动猖狂进攻,妄图把我新生政权消灭在萌芽之中。多亏了像今天在座的老同志一样的穷哥们,一心一意跟党走,刀按脖子不回头,不为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大家撇家舍业、舍生忘死,同县委一起发动群众,搞反奸清算,动员翻身农民参军参战,建立县、区地方武装;拆毁地主恶霸的炮台,收缴他们的枪支。这样,才逐步使新生政权站稳了脚眼,也オ有了后来“三打康平”的胜利,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和进攻,摧垮了反动政权和恶霸地主的武装,巩固和发展了民主政权。康平成为辽吉的根据地和一地委的巩固后方,为辽北的解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想当年,如果没有像诸位一样的、众多的和党同心同德的干部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就很难有康平的解放和土改的胜利,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华子扬的简短回顾,使在座的同志都感动不已。老友相聚,无话不谈,话题一个接着一个。从个人生活的变化,谈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从艰难困苦的昨天谈到改革开放的今日。特别谈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民们的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不仅使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开始向小康生活迈进。王宝棠、周长海对老书记说,如今吃的不再是碾子推的红高粱米,而是电机加工的“文化米”。过去逢年过节很少吃到的大米、白面,如今都成了家常便饭;穿的不再是家织土布,而是五颜六色的涤纶、毛料;住的不再是矮趴趴的土平房,而是宽散明亮的红砖房、“北京平”或大瓦房,有些人家还盖起了楼房;不识字的越来越少,农村开始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不少农家子女还走进了高等学府:过去农村文化十分落后,如今,老百姓坐在炕头上就可以从收音机、电视机里收听、收看到天下大事和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农民确实富起来了。天渐渐晚了,下午5点多钟,华子扬夫妇告别老友,到他内兄家探望。他们相互询间了身体状況、生活水平等,之后,驱车回到康平县城。

编辑:康法微同城   图片来源:网络

康平故事更新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 | 吴志跃:走过海陆丰这片红土地
气魄
平和暴动的历史地位
瞿秋白想要毛泽东到上海工作,但是毛泽东却选择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夷陵评论||广播剧《我宣誓》集评4:玖鼎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怀念领袖毛主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