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平老故事】记旧社会修建于康平境内的两座“喇嘛庙”

□ 杨满堤

平安寺

一、建庙时间与时代背景

建庙时间无确切时间可据。约于清乾隆、咸丰年间。是修建于康平地区的三个大“喇嘛庙”中较早的一座。当时清王朝平定了蒙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后,采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达到“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俾满所欲,无二心焉”的目的。“平安寺”的修建主要是体现清王朝的这一政策。从当时附近的“刀兰套海”、“敖汗窝堡”、“哈拉户硕”等村落名称分析,当时应是蒙族聚居的地方。黑鸦屯的“黑鸦”也可能是蒙语的“音读”。原为蒙古科尔沁部落,属达尔罕王、博王、宾图王封地,柳条边城之外汉族人禁居的蒙族游牧地区。至清嘉庆年间推行移民政策,始有大批汉族人从河北、山东等地移来,为蒙古“三王”纳租开荒种地。因汉族移民逐渐增多,嘉庆11年(1806年)始在昌图设“厅”抚边管辖康平地区。直至清光绪三年(1833年)昌图升格为“府”,遂于次年移“分防经历”于“康家屯”(县城前身)。1880年经奉天将军歧元奏请,始设康平县制(原属科尔沁左翼中、后两旗南境及前旗东境各一部分)名康平县。修庙时间当在建县制以前的以蒙族聚居为主的迄今200年前后。

二、庙宇建筑规模供奉神位与传教活动

庙址位于今文华村(原名黑鸦屯)中心部分,现文华村小学处。以“子午线”"为中轴。坐北向南“山门”(又称“马殿”)。中间为正门,两侧东西各一间,分塑“四大天王”神像(也称“天王殿”),俗称“四大金钢”,分管四方天下。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执绢索(蛇);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执宝幢。据迷信传说:执剑者代表“风(锋)”;持琵琶者代表“调(弦)”;执伞者代表“雨”;执蛇者代表“顺(降伏)”。脚下各踩“二怪”(共称“八怪”)。寓意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院中心“神道”两侧各石雕高约两丈余,名为“药王”、“药上”(译音),一红脸,一蓝脸,居坐于石座上的神象(老百姓称“大石人”)。

最后正殿,建筑形式仿西藏“布达拉宫”,平顶,前低(层)后高(两层通顶)。前无“明柱”;上无尖顶,更无高挑檐牙。殿正面辟有横列无数小窗,殿门上横“丕显神庥”金字匾额。大殿中间泥塑佛是身高入二层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身佛象(据有关材料介绍:“观世音”是信徒们虚构的人物。造相是根据“千手经”塑造。)头上有三只眼睛,表示通晓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代。在头上的“宝冠”中央又塑有观世音的师父阿弥陀佛塑象一尊。共塑有42只手。据佛经记载,配上ニ十五“有”(每只手掌管二十五种因果报应),有“千手千眼佛”之称。两旁各塑名为“善才”和“龙女”双手合什的菩萨弟子站象。两侧靠后墙的平台上塑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神象。(据材料介绍:十八罗汉源于佛经《法住记》中记有十六罗汉功德,以后又加上《法住记》的作者“庆有尊者”和译者玄奘,始谓“十八罗汉”)。此外又塑所谓“天公地母”,象征人类生殖的又称“欢喜佛”的塑象。

大殿神象前列神案,上置香炉等供器与诵经时敲击的法器。神案前地面放有供跪拜的蒲团、设有喇嘛集体念经的“经座”。两侧排列藏经卷的“经箱子”与排列在“经架子”上的非常珍贵的名为“经干九经”(音译)的108部经卷。各类分别放在木制长约一米,宽、高各5寸的长函内。每函都包在带有大飘带的黄缎子包袱皮内。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二十五、四月十八为“庙会”。庙中大喇嘛也称“佛爷喇嘛”。除日常按教规带领喇嘛诵经外,有时被信徒请去为逝世老人治丧通经。

喇嘛皆为男性。由于迷信,居民小儿生病,有的就许给庙上当喇嘛。一生不结婚。不愿“出家”就在“庙会”时参加“跳墙”仪式后,名义上就算“喇嘛”了。可以在家生活,娶妻生子名“跳墙喇嘛”。据说最多时住庙与“跳墙”在家喇嘛达300余人.

庙产主要是土地。因建庙时,周围多属“五荒”,土地很多,大部分租给村民耕种。清末,民国以至伪满初期蒙族人多数西移,居民以汉族为主,烟火逐渐衰落,土地只剩40余垧,由当时任姓衣户经营。庙内仅有一位姓白的喇嘛带两个徒弟看庙”。伪满后期又都离去,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民国时间曾于该庙东侧经汉族村民建一座关帝庙,名“会守寺”,属道教。因喇嘛庙已无看庙喇嘛,就由当时的康平县道教会长,原县城“清华观”道士姜诚海(他曾被道教会送往日本“神学院”属大学层次带“四角帽”)管理该庙财产,庙名合称“平安会守寺”。

三、神象、经卷转移与庙宇毁坏经过

由于这座庙在蒙族人中声望很高,日本统治者又推行“重蒙满轻汉族”的民族政策,伪满后期,由当时兴安东省哈拉忽苏庙向伪满“国务院”管理蒙族事务的“兴安局”申请,派家住在我县小塔子村的姜化东(他曾任某县伪局长,夫人是蒙族人)为代表来县交涉,经“兴安局”批准分去庙产土地一半(20余垧),并把两座“大石人”与非常珍贵的108部经卷运到哈拉忽苏庙去。分得的土地仍由任姓村民耕种。此后庙宇无人看管,殿堂神象逐渐坍塌,逐渐成为平地。

长寿寺

该寺初建时间亦无准确记载可据。应是康平境内三个大喇嘛庙中最后建成的一座。从所在地陶岱屯与附近的东关家屯、五棵树、泡子沿等村名分析,当为蒙汉开始杂居,汉族居民逐渐增多的清廷向柳条边城之外推行移民政策的咸丰年间。村名称“屯”,已表示出汉族村落的特点。地处水泡子北侧,土地比较肥沃,汉族移民逐渐增多集中,农业生产日益发展,很快地成为县内南部较大的村落。所以庙宇规模就比较大,建筑艺术也比较高,住庙喇嘛与庙产也比较多。供奉的神位也体现了蒙汉杂居,汉族增多的信仰特点。

在庙宇建筑规模与供奉神位方面:建庙当初应是蒙族以至满族所信仰的佛教为主,与“平安寺”相似。但规格较高,艺术性也较强。“山门”也是三间,中间为“庙门”两侧各一间,奉祀“四大天王”神象,面貌凶恶,颜色各异,手持琵琶、宝剑、绢索、宝幢法器,脚下各踩两怪(详细说明如“平安寺”此项说明)。“山门”外正面上方悬“长寿寺”金字牌匾(据说是日俄战争时,日军某部司令部驻于陶岱屯时,日军军官武藤(姓)所写)。

庙内正殿也是仿西藏“布达拉宫”造型,共三层(传说为九九八十一间,但建筑面积小得多)。与“布达拉宮”不同的是第三层殿顶是三棵相交成三角形尖顶并以层层“斗拱”架起的檐牙高挑的中国宫殿形式,并铸有两只相望金光闪闪的铜鹿(称“望鹿”)。殿内正面三层贯顶泥塑“如来”佛象(即释迦牟尼十种法号的第一种,梵语为多陀阿伽,意思是“如实道来而成正觉”。金钢经称“如来者,无所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该佛头部高入第三层殿中。主佛左右塑“观士音菩萨”与“千手千眼佛”佛象,佛身较小仅在第一层殿中(观士音菩萨亦称“南海大士");“千手千眼佛”如“平安寺”中有关说明。塑象艺术性很强,栩栩如生。前列“神案”上摆香炉等供器与敲击法器。神案前列跪拜蒲团,并设有喇嘛集体诵经的“经座”。“经座”两侧列供藏经文的“经箱”与“经架”。据说藏经比“平安寺”还多,有三百多卷。两侧靠墙设有步入二层的楼梯。二层北部“如来佛”两侧的平台上塑有“十八罗汉”象,或坐或立,形态各异,“十八罗汉”详如“平安寺”说明。且塑有“托塔天王”“济公”等塑象,体现出当时汉蒙杂居的信仰特点。

二层南部的平台上于帏幕中塑有男女交媾的所谓“天公地母”俗称“欢喜佛”塑象。以上供奉神位,首先体现出蒙族人信仰特点;随着汉族移民的不断增多,在扩建中,又体现出蒙汉杂居,佛、道相容的历史性与地域性的信仰特点。首先在“山门”前东西两侧竖起高近三丈,上冠“金顶”的红色旗杆。接着又于“山门”内,“神道”两侧建起“钟鼓二楼”;树起记述建庙经过的两幢石碑。此后又于庙宇西侧建起“关帝庙”,接着又于后面建起“娘娘庙。与文华村建“关帝庙”不同的是没有另起庙名,统称“长寿庙”。

该庙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只在正殿内塑有“天公地母”象,而且在东部的一个亭子里也塑有“天公地母”象。庙宇北墙又镶着“天公地母”的石浮雕象。该庙不只是庙宇建筑、佛象雕塑艺术性强,且由于地处康平南部,土地比较肥沃,经济情况、文化水平都比较高,(是县内第一个功名人清“秀才”、民国省议员郑宗侨的家乡),所以寺院环境比较幽美,院内大殿前东西两侧都栽有松、柏、槐、榶、槭等木;且植有椿树、元宝树、文官果、丁香等开花结果的珍贵树种,形成幽美、清静的神秘境界。“长寿夜月”被誉为“康平八景”之一。

该庙属红衣喇嘛教派。“大喇嘛”(也称“佛爷喇嘛”)或“状元喇嘛”群众也叫“庙上大当家的”前后有白玉斋、白景春等。住庙喇嘛最多的达50余人。正月十五、四月十八、四月ニ十八为“庙会”(与佛道两教神位建在一起有关)。“庙会”"期间,周围群众多来焚香拜佛祈祷消灾。同时也进行商品、农产品交易与开展演地方戏等民间文娱活动,是广大群众所期盼的日子。住庙喇嘛除依教规进行诵经祭神活动外,且组成县内唯一的喇嘛教“经箱子”(即由喇嘛组成的诵经班子)。当时较富裕的家庭老人逝世要请道教、佛教或喇嘛举行“道场”念经,为逝世老人祈祷免灾升入“天堂”。(当时县内有以县城“清华观”为主的“道士经”;以齐家屯“万庆宫”为主的“和尚经”与以陶岱屯“长寿寺”为主的“喇嘛经”)。

住庙喇嘛按住在庙庭两侧分称“东仓”、“西仓”,分别管理庙产,经营土地。共有土地近百垧。东仓喇嘛30多人,土地较多;西仓喇嘛仅10多人土地较少。土地大部分租给附近农民。东仓较富设有招待客人的“客屋”。屋内供奉御赐“慈橲太后”的照片与逝世大喇嘛的袈裟与“闻烟壶”等遗物。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后,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保田自卫战秀水河子阻击战时,曾在该庙设“兵站”,宗教活动完全停止。康平进行“土地改革”时,因土地出租有剥削行为,土地分给群众,喇嘛也多还俗为民。群众在破除迷信教育中,烟火中断,庙宇逐渐倾圮,庙址逐渐成为村民住宅区。

编辑:康法微同城  图片来源:网络

老故事更新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满清羁縻统治下,蒙古族差点绝种
散文天地|塞外古剎​​ 文/李继业
农村这几种庙不可不拜
走进锡林郭勒大草原(之二十五)走马观花“集惠寺”(上)
河北承德篇
内蒙古汉语方言音译地名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