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平老故事】张强镇大集

张强镇大集

□刘新华

过去,张强镇东侧有一条小河,由镇子北面上游的几口泉眼汇集而成,由北向南,流过北卡子门附近的木桥,缓缓而去。河水平时只有两三股小溪流,很窄很浅很清,行人可以迈过去。雨季河道变宽,河水变深,流动的速度也快了许多,把上游的树枝和树根冲落下来,孩子们捡回家当烧柴。小河的西岸是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河床上有粘性很大的黑土。当地人用这种土做火盆,烧出来油黑发亮不起层不裂纹。东岸的淤沙中含有少量淡黄色的土,挖回家不用筛,参上草屑和成泥,直接用它挂墙里子。斜坡上长一片绿盈盈的柳树毛子,老百姓家的母鸡和母鸭到里面下蛋,偶尔会看见成堆的鸡蛋或鸭蛋。谁家的鸡鸭到柳树毛子里下蛋谁知道,不是自己家的,看见了也不捡。沿着一条行人踏出的小路走出柳树毛子,迎面是一口水井,全镇的豆腐匠都到这口井挑水。井水甜,做豆腐好吃。

张强镇随着东西两侧丘岗的走势和小河的弯度呈南北走向。房舍建在两座丘岗夹挤的沟里,街道长度不足400米。几十年前,张强镇的集市不是圈在目前的大院子里,而是把各种摊位星罗棋布地摆放在狭窄的街道两旁。夏日夜短,忙碌一天的庄稼人和买卖人躺在炕上好像就睡了那么ー小会儿,天就要亮了。这时候,在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中,能听见小河似有若无的流动声,晨风弄出的轻微的树叶摩擦声和小鸣的啼叫声。在小河的两岸,在古老的小镇里,在沿河的村落中,开始响起此起彼伏的狗吠和鸡鸣。各种细小杂碎的声音遥相呼应,优雅而流畅,渲染出破晓前的宁静,使人感到无比的清爽和舒坦。晨光熹微中,披着露珠的田野和深灰色的房舍渐渐清晰,通往张强镇的大道小道上开始走来推车挑担赶集的人群。他们迈着急匆匆的快步涌到镇里,在长长的屋檐下抢占有利地势,摆下自己的摊位。长不足400米,宽不足10米的鹅卵石道路几乎承受不了汹涌的人流,快要爆裂了。太阳缓缓升起,从北至南的街道两旁摆满了庄稼人自产的准备卖掉的产品。连接不断的摊位和摩肩接踵的行人掺杂拥挤在一起,浓烈的旱烟气味和同样浓烈的汗酸气味在人群的头顶上形成一个庞大的气团,熏得人几乎室息,却不影响赶集的人们快活地享受十天一次的集日。他们在集市上卖了想卖的买了想买的,悠然闲散地推销着挑选着。街上所有的商铺全都大敞店门,用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热情的吆喝招揽本乡和外乡的顾客。门口挑着幌子的饭馆更热闹,卖掉农副品兜里揣着钱的男人们争先恐后聚到这里,一边品着烧酒一边哼唱二人转小调……

张强镇,原名哈拉沁屯。哈拉沁,蒙语谐音,盾牌、守护者和交通要道的意思。清王朝定都北京后,张强镇成为蒙古达尔罕、博多勒噶台和宾图三位王爷的旗地。这里是大清朝的龙兴之地,也是蒙古牧民游牧的草场,禁止关里人进入、开垦和耕种,好比现在的自然保护区。嘉庆7年(1802年)开禁,大批山东、河北闯关东的移民来到这里,科尔沁草原的三位王爷才得以招募内陆人为他们垦荒租佃。

《清史稿》记载,嘉庆11年(1806年)10月,盛京将军富俊奏报朝廷:

“左冀后旗以南(当时的张强镇地界)招垦开荒,经历四载,人数两万有奇"。

《清史稿》还记载,嘉庆23年(1828年)9月,盛京将军奕瞰奏报:

“左翼后旗以南(当时的张强镇地界)科尔沁郡王旗界牧马荒场,召集流民私行开垦,查共有一千四百余户,均系无业游民,携眷种地度日,若按户驱赶,未免失所。”

从这些史料上看,当时张强镇境内,为蒙古王爷开荒种地的大部分是关内逃荒流落到东北的汉人。他们日出而作,繁衍生息,达到了可观的人数。那个时侯的张强镇历史,几乎就是游牧人与农耕人争夺生存空间的历史。

历经数十年,逃荒来到这里的关里人完成垦荒租佃后,张强镇人口增加,生产发展,经济增长,草场沃野郁郁葱葱。1899年(光绪25年)各种民间手工业作坊初具规模。1911年(宣统元年)成为法库边门以北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业集镇,粮食贸易额平均每年一万石左右。《满蒙都邑全志》记载,哈拉沁屯地处辽宁最北部,南与法库,西与彰武,北与内蒙交界毗邻。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哈拉沁屯在晚清时期就已经发展成为康平西部的经济文化中心,烧锅、油坊、饭馆、茶馆、烟馆、书店、旅店、澡堂、药铺、皮铺、当铺、鞋帽铺、绸缎铺、杂货铺、铁匠铺沿街排开,一百多家商号拥挤在三百多米长的街道两旁,是柳条边外第一物资集散地。当时,平均每年收购牛八百头,马三百匹,羊两千只,皮张四百张,大部分运往法库门和新民屯。年产烧酒两万斤,面粉八万斤,全部卖给蒙古人,经济辐射面方圆数百里,有歌谣唱道:

拉不败的哈拉沁,

填不满的新民屯。

科左后旗的蒙古人,把去哈拉沁屯赶大集,在哈拉沁屯饭馆喝过一回酒,当作终生的炫耀,几十条卖完粮食的空麻袋落在馆子里,也不回去取,为什么呢?哈拉沁屯的馆子,吃酱油不花钱咧!

2018年6月10日

作者简介:


刘新华,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沈阳市文联首批签约作家,8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40多篇,出版长篇小说4部。其中,长篇小说《夏末秋初》获沈阳市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短篇小说《老街上的青砖小屋》获《北方文学》1992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老故事更新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张山营赶大集
清明休闲游去哪里 蓝田鲍旗寨赏油菜花 焦岱镇赶大集
中国历史地图 明前期
沈阳蒙古族的来源
东八佐领
【杂谈】因石结缘,友谊无国界,中蒙石友齐聚一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