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平老故事】向祖先致敬 ——沙金台乡地理小村的故事​

向 祖 先 致 敬
——沙金台乡地理小村的故事

口王甸葆

五汗朝老

康平的最西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人人到了沙金台乡都感受到了与他乡绝然不同的地理民风民情色彩,从古到今林林总总,编成故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我则对这里看似平静实则奥秘无穷的小村发生了极浓厚的兴趣。你看,那绿树掩映聚居在山坳里、坡岗间或是平畴沃野之中的小村小屯,歪劣的土屋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多是白墙红瓦砖院套那崭新的居所,人间烟火,猪牛鸡鸭都在这里氤氲成安祥的农家生活。那众多的神奇故事就埋藏在这些居民住户里。

推古知今,祖先开荒占草渐成村落,每一个村子的落成都因山因水而居,地理环境为小村提供了绝对必要的生存条件,年深日久便有了独到的个性风格,人们把它叫做民居文化。

展开康平地图在沙金台乡区域位置审视,赫然映入眼帘的是:西边一片绿,东缘两处蓝。绿代表树林,蓝则代表水面。一片绿是国营张家窑林场的区域,两处蓝分别是柳树屯乡花古水库和张强镇四道号水库。这三处林水面积虽不属于沙金台乡,却都在临界边缘,为沙金乡营造了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沙金台乡处于严重的干旱地带,有了这三处林水相裹挟,不能不说是一种福气。不过也不要因此而产生过多的遗憾,沙金是有水面的,靠近内蒙边缘的沙漠与国营林场绿地相夹的地方,不远处一岗之隔接连有两座水库。张家窑水库、满斗水库因内蒙沙漠源流在这里落成,都是沙漠之源的汇聚,面积虽然小了一点,却都是清冽的甘泉汩汩流出,成为花古水库和四道号水库的上游源头,三地水面以等腰三角形由河流和人工干渠相连,把沙金台多干旱的土地框定在水川金三角之内,干旱年份减少了许多灾害,故祖先在这里落脚扎根。

那么沙金台乡整个地势又是怎样的呢?这要通过细细察看才能说得明白。沙金台乡地处康平西北部边沿,地理环境独特优美,它的地势有的人描述为南高北低,其实是一个大致的概括。一条彰桓公路横贯东西,一般认为路南为高,路北低洼,可是中间区域和西边敖力营子一带也很高啊。另外,利民河流域在西部南部山岗间拉出河川地带,使这里高中有注,显出复杂的地理环境。若细致描述起来再看:一条利民河从北部内蒙沙地聚水发源,于辽蒙接壤的张家窑水库汩汩流出,成为秀水河的上游,清澈的河水穿过高山丘陵向南流去,它的流域成为沙金台乡一张最为优美的图画,在风沙干旱严峻的丘岗间,突然出现一注平川河流,一股湿润气息扑面而来,绿树水草布满流域期间,一座座小村沿流域散布开来,显得生机盎然。这里的上沙金台村西部、敖力营子村、嘎土窝堡村、东窑村等都在其间。这个秀水河上源一直被称为利民河,它刚刚起源始发,就有满斗水库一支经流的源头加入进来,汇成一条川水径直南下,这里的张家窑、任家洼子、满斗营子、敖力营子等村庄,居于几支溪流间,围沿在张家窑林场边缘,林森叶茂,气候湿润,农民们安居乐业林果富足。

利民河南下越过彰桓公路便又与马架子、武汉朝老一带过来的支流汇聚,形成了西南部三角地带的低洼平畴沃野。河的西南面为陡峭的山地,这里没有沙漠,似乎风也消减了很多,一码是成色很好的山根土地,为医巫闾山余脉,辽西丘陵的末煞地带,小村凹陷在山谷间,僻静悠闲,具有古色古香的味道,外地人走进这些小村,仿佛是在探访异域民族居落,幽静之中生出好奇,便总想多逗留一段时光,探出它有史以来的奥秘。其中的前后八大虎、古寺喇、寿延、西窑等等就是这里的典型小村。背靠山坡,支支岔岔的溪流具归往利民河,留下来的是高爽干燥,僻静舒坦而又不失利民河流域水气蒸腾的温润,真是一处令人向往的好居处啊!

沙金乡的垡子墙

再说利民河往下流去便进入了康平西部有名的花古水库,沙金台乡沿湖一带的村屯,围守湖岸显出了自己的优势。这一带都是山地,靠近湖岸却没有低洼濡湿之忧,个个村子都居于高处,俯视耀眼的湖水,任利民河水汩汩流入也不挽留,守着河湖赚些水资源的副业收入,高显于水边的山地旱涝保收就足够了。东窑、前旧府、邓家店、道不侵、保祥窝堡、双庙子等屯落的居民在这里年年月月欣赏湖水风光勤劳致富,一派农家日子知足常乐的光景。

沙金台乡的东北部又换了一个场景。这里广袤的低洼平畴一望无边,直延续到北面的内蒙古高原,望见了厚厚的沙埃,也就到了辽蒙边界。过去这里一直是荒草连天盐碱十足十年九涝的区域,连居住在这里的村民自己都厌弃祖先选择的这块贫瘠的地方。而到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沙金台乡举全乡之力,发动勤劳的民众修筑排涝干渠,利用科技改造田野的盐碱土质,获得了巨大成功。如今,昔日被称为荒上的一带区域,成为了有名的大粮仓。这里人均土地多,连续干旱的年头也照样丰产丰收,机械化作业、除草剂免耕、优良种子化肥等,使农民轻轻松松便如愿以偿。你看,东扎气、孙家洼子、大山底下、新房子、李成窝堡、刘木匠窝堡、红旗、太平庄、姜家窝堡、孙家窝堡、王天福窝堡、张福窝堡等等,如今都成了富足的村子,昔日盐碱地、土平房的形象早己没了踪影,黑土地一望无边,绿树掩映簇拥起座座村庄,白墙红瓦大院套,猪牛羊等家畜圈养已成规模,小康的日子就在眼前。

全乡的中间区域仿佛一只龟背的顶高部位,浑圆的岗地,缺少河道溪流,干旱肆无忌惮地扑向这里,作为脊梁的龟背地带也只好忍着,等待雨季到来才能解除干渴。西二喇嘛、西扎气、上沙金台、西一棵树、石头井子部分等都在龟背上世代居住,过去雨水连绵的年份特别多,这里是上好的山地,眼见得周围涝洼地一片蛙鸣四起,相比之下他们的优越感是满满当当的。你看,西南面是陡然下沉的利民河流域平川;北面是张家窑水库泄洪干渠,沿低洼地带经过东北红旗太平地域直至四道号水库,是大片的低洼盐碱有加的荒原:东面是花古水库沿岸与四道号水库链接的干渠,都是低洼地带,哪也没有这里海拔高,所以乡政府就搬到这里来了。敖力营子村是全乡最西北的一个行政村,这里紧靠内蒙沙漠地带凸起两座山,村子夹在两山之间,是全乡较为特别的一个地方,科尔沁的风沙无情的刮过来,到了这里也就到了国营林场,林区把狂沙挡在这里消弭了,早年的风口,现在绿树成荫,守着秀水河的源头活水,旧社会匪患盗起的地方,如今人们过得如此安详如意。

有人问我,你一个外乡人,对远在西北部的沙金台乡却如数家珍,真就奇了怪了!我则相告说,因为我对沙金台这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亲见亲为。那你的兴趣从何而来?我只好如实相告:其兴趣就来自于一个个小村的名字,拗口难懂又觉神秘不可知,欲探究竟者,兴趣愈加浓厚也!我最初接触这些村名的时候,很是愣怔了一刻。你看,武汉朝老、西喇嘛窝堡、道不侵、寿延、古寺喇嘛窝堡、大山底下、敖力营子、满斗营子、嘎土窝堡…这些村名又奇又怪,让人摸不出头脑,特别是口头交流,陌生人根本听不懂,经过多遍重复,最后确定了读音但也不知道是哪几个字。沙金台的乡亲们特有耐性,用手指在手心上划,甚或找到笔一笔一划写出来指给你看。这一看不要紧,不仅难于理解其意,更让人仅凭字面想入非非了。想入非非要凭人的年龄、文化、经历、学识、爱好等等,作出许多完全不同的诠释,对该地名的解释就不免要有些离谱了,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最早一则事例发生在县广播站。站里的播音员是一位刚上任不久的女孩,拿来稿子读播,录音机磁带盘转起来,开始录音:一则来自沙金台乡的报道…当她读到“西二喇嘛窝堡”这个地名时怎么也连不成句了,自己不禁笑出声来,录音员大声叫停。读稿中断是常事儿,因大笑而停机还是首次,女孩觉得这地名太过于拗口不可思议。消息传出来,人们遂觉得沙金台这地方名字就是怪,再有文化的人也解乎不开。比如“道不侵”是什么意思呢?我在地图上发现它的时候很激动。它就在柳树屯乡花古窝堡水库的西北边沿上,往前走便进入水面,肯定是没有路的,对于湖水西面区域来说,这里肯定是一个荒蛮的隅角之地。我立刻想到了白居易的神童诗句:远芳侵古道……而这里水边一处,芳草萋萋艾艾,遮蔽了村庄坡岗,开荒占草伊始,不多几户人家屯聚在这里,就连车马碾压的道路都不会接通这里的,任凭荒草漫漫围堵村庄,与外界鸡犬不相闻尔,水边的世外桃源,充满着古诗里的独特味道。

卧牛石

“武汉朝老”又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村名。莫非是武汉过来的祖先在这里立户建村?那么“朝老”又是什么呢?
至于寿延窝堡,我之前还是闻所未闻,只因一次在县里一个私营驾校报名,接待我的老板是一位中年美女,她说她的老家是沙金台乡的。我随便地问了一句沙金台乡哪个屯的呢?她回答得很快:寿延!哦……我不好再抠根问底,按着读音重复着:瘦艳、狩艳、寿宴、瘦厌……是哪两个字呢?回来拿地图一查,是寿延。从未听说过,莫名其妙!

后来,出于好奇总想到这些拗口的村子去看一看,一个一个抠根问底,究其奥秘各个击破。而其中一个屯名的奥秘很快被我一眼就识破了。一次去西扎气回来,在车上向北面望去,本来低洼平阔的原野,突然有一座山突兀地显现在那里,山下是一片人户稠密的村子。我脱口而出:大山底下!探问当地人果然如此。同车的人问我,山根下的村子多去了,你怎么判断的这么准呢?我得意的说,这是一种瞬间的感觉,我相信我的第六感觉。你看,山有的是,村子有的是,而这个山是孤独的,孤零零的一座山,山根下一片热气腾腾的村舍房屋,典型的大山底下!后来经查史料具体得知:清嘉庆年间有蒙古族人在此圈地放牧,因居住在无名的山下而得名。后来蒙古族人迁走。光绪初年,关内移民李永朴在此地南一华里处开荒占草,还渐形成了李水朴窝堡。可是该屯位于低洼沼泽地带,常受水气。1961年,沙金台公社在原来蒙古族人的村基上建起了敬老院,李永朴窝堡全屯人家全部迁移过来,便改用古代原名:大山底下。

道不侵

去道不侵是一个夏季晴好的上午,车从彰桓省道下来,经过双庙子就看到了花古水库北沿了,沿湖边向南驶去,湖面渐宽,眼见得一面山坡间,一座村落面水朝阳,紧紧贴近水面,好不自在。这肯定就是要去的小村了,因为图上标明,没有哪个村子像它这样亲吻着湖水。到得村子来不及察看小村的容貌,一行几人的视线全被湖面风光吸引去了,说是看小村来了,倒是先看湖吧,湖就是小村面的最主要的部分。花古水库不是很大,一眼就能清晰望见对面的拦蓄大坝,一如从前于对面的大坝对望这里,猜想这里的道不侵。水光潋滟,视野开阔,居在这里的村民也许荒年饿着肚子,心情也是恰快的吧!东侧不远,一段长条形不高的小山石突兀的在水边起脊探身,深入水面,好似为小村竖起一个标志,极为夺目好看,风水宝地,落脚的祖先许是早就看好了。深入到村中,街巷沿山坡错落有致,砖套、大瓦房,家家养牛喂猪,鸡鸭群舞,羽翅光鲜漂亮,当问起村子为哈叫道不侵,老实的村民们摇着头,如实相告说不知道:祖祖辈辈就住在这里,就这么叫着,也没问过为啥呀!好不容易找到一位耄耋老人,让他讲一讲古史,老人慢条斯理的述说着,说是听祖父说过,祖先是为蒙古王爷看窝棚的,屯子名大概就是因这儿起的。老人的话与《康平地名概览》中的解释极为相似,书中释解:咸丰年有蒙古族人在此放牧,搭建窝棚。“道不侵”蒙古语意“看守窝棚的人”。光绪初年,有胡、秦两姓于关内移民在此垦荒,后渐成村落,故称之为道不侵窝堡。

武汉朝老也是县域最西端的一个小村。它与邻近的马架子小屯深深地陷入国营林场的包围之中。地图上张家窑林场仿佛一只巨大的绿色扳手,张开大大的扳口,把两个小村钳入口中,马架子在外一些,武汉朝老紧靠屯边。多年前我来这里采访蒙古族人家,对这里的环境颇感新奇。一过嘎土窝堡右转便进入了林场的“扳口”,扳口的上颚是森林茂密的高高山梁,立刻感觉出一股森森凉意。不多远路过一小村,领路人说这是马架子,听这村名就有进入了深山老林的感觉,古朴荒凉之中,又透着农家小日子的温暖。穿过小村继续深入扳口,林子越发密集,一面是弯曲过来的山梁,一面是河流平洼地,田野上的庄稼被外围的森林拥抱着,一股林区特有的阴湿气息扑面而来。哦,武汉朝老,你的名字这样迷人,你的居处又是如此的奥秘而封闭,你和扳口外的村落又有怎样的不同呢?驱车从东头进入村子,那个时候红砖瓦房与泥抹平房参半,家家户户的院墙,除了木桩篱笆就是大块草垡砌成,古色古香另有一番农家特色。村子很长,接近西一户姓周的人家,女主人是蒙古族,娘家是内蒙科尔沁深处的,出嫁过来至今,母语难舍,我们的来意是让她示范一下蒙古族的家常用语,她待人很热情,于是又找来一位前街的蒙古族姐妹来作蒙语对话唠起家常,周家男主人则一旁做翻译,仿佛一台戏圆满摄入镜头,片子播出来,人人顿感新奇,都想到武汉朝老走一趟,做个深入探访。

那次去是专事采访,关于村名的奥秘无暇顾及,多年过去,这次重来村子还得找周家。相隔这些年村子变了样,清一色的砖瓦房,土头土脸的矮平房难于寻到了,红砖院套连环一样整齐相接,不多几处草垡墙段,成了人们看新景的参观对象。房屋院落面貌全变了样,几经打问才找到了周家。新房新院,周老汉和妻子都老了一大截,家庭过得挺富足,几个儿女都出息在外,有的当了医学院的教授,老两口在家养老了。他们说武汉朝老这地方水脉好,空气异常清新,老死在这里也足意了。当我们问起村名的来历,他抹着胡茬讲了一段故事,当然也是听长辈人传叙的。说是清朝雍正年间,一位蒙古王爷狩猎来到这里,远远的在后山坡上,望见一棵大树下卧着一头巨大的青牛,此地荒无人烟哪来的家牛,莫非是野牛歇息在此?,不管什么牛搭上一箭再看。王爷拉满弓,一箭既出瞬间的脆响声中,箭簇崩断好几截,这オ知道是一个黑色的大石头。王爷为此奇遇给此地取名为:兀罕触鲁。兀罕是卧着的牛,触鲁是石头的意思,意为卧牛石。后来此地有开荒占草者,逐渐成为村落,人们用汉语音把蒙语叫白了,读成“武汉朝老”我们为老人的讲古情节所吸引,听得呆了,恍然大悟之间急不可待地问道:“那个卧牛石还在吗?”“在,在呀!”周老汉也提起了精神,显然为家乡的灵物有这些人来探秘而受到了感动,领着我们绕到屋后翻墙到街后的田地里,继续往西头走,来到村街西头,一户院墙后面,一棵老榆树下巨大的黑石卧入田土中,已不见牛般大小。老人说,年深日久,整个卧牛石已深深埋入土中,真正地卧下去了,地表上面只剩下这么大了。老人又说,卧得越深越好,这是为全村人户聚财呢!我们的生活好了,还得靠它保佑呢……

寿延窝堡座落在利民河平川地的边沿,紧紧靠在西南面的山根处,辽西山区的余脉就此抹煞在利民河边。太阳将要落山时,我们赶到了村子,迎面遇见一伙妇女出了家门往山上走。生活好了,晚饭吃得早,无事去山根的道路上徒步行走。

与寿延窝堡村民聊起村名

我们惊讶,这么闭塞的村庄,人们也像城市的居民那样开始主动锻炼身体了.听说我们打问村庄里的古事,一群人都围上来看新鲜,问起村名,一群妇女咯咯地笑起来:“寿延就是寿延嘛,还问怎么来的,我们哪知道哇!”一个中年汉子接过话茬说:“还别说,咱这屯子还真有来头。听说寿延是人名,老老辈上的。这街(gai姓陈的和姓于的来得最早,你问问陈家的后人吧。”

陈殿月(左一)

按着指点我们找到了陈殿月老人,今年已经80岁了。按着他的说法,陈家是蒙古族,最早来此开荒占草的户主叫陈寿延,是从朝阳过来的。蒙古族都不写家谱,所以多少辈份排序也弄不很清楚,立户建村大概有200多年了。

笔者与陈松林(左一)

陈松林老人也证实,寿延不是姓寿,是我们老陈家开荒占草的祖先,叫陈寿延,早年给蒙古王爷管账,后来随王爷过来的,都八九辈儿了。具体说老家应该是朝阳王陵四家子。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陈寿延这位建立村子的先祖在我们的心中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让我们向先人致敬。

一片黑土地,山窝里、河流边、密林中、荒原上、沙漠边缘…沙金台乡的村屯人户按着祖先的意愿,一直坚韧地生活在各自的小村。小村有故事,故事中叙述的都是从开荒占草、立户建村,从贫穷一步步走到富裕的漫长历史。村民们不要为自己的村名拗口而羞于出口。历史就是历史,村名也是历史,而且是最真实、最简洁明了的历史记录,他为我们了解历史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它的拗口难懂。啊,沙金乡的小村,人人向往的山水角落。

作者简介:王甸葆,男,辽宁康平人。康平县作家协会主席、康平历史暨辽金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会期刊执行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 | 找寻世外桃源,唤醒内心深处
石窝里的沙金
繁峙十大最美乡村新鲜出炉,快来看看有没有你们村!
小村暗道
那弯弯雪竹,那淡淡乡愁!
寂寞梧桐(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