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彰武地名】彰武县地方戏曲
彰武县地方戏曲

二人转

解放前,本县有十几个“二人转”戏班。三、五人搭班,农忙务农,农闲演戏,行头、乐器等较简陋。演员均为男性,饰女角者称“包头的”,男称“丑”。多在农村冬闲季节演出,每至农历正、二月尤盛。剧目有《古城会》、《华容道》、《霸桥》、《黛玉悲秋》、《燕青卖线》等。但也多演出一些如《黄氏女游阴》等思想内容不健康的剧目,而且在演出时又多有调骂打逗,唱词也较庸俗。较早的戏班有李广林(艺名大长条子)成班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称李广林秧歌班。民国期间有樊起生(艺名金香水)、姚万金(艺名姚老常)等戏班。伪满时期有邵国臣(艺名筱桂舫)、樊起生、孙振东戏班。

解放后,“二人转”戏班多数不再演出。但仍有些零散旧艺人在农闲时间演出。1953年孔家村成立地方戏演出队,到“文革”前解散。1957年由10名旧艺人组成彰武镇地方戏剧团,亦在1966年解散。近年“二人转”在农村仍有业余演出,县文化馆加强了辅导,举办不定期调演,培训骨干,并排演了《双进城》、《柳湾新歌》、《吹鼓手招亲》等新节目。

鼓书、评词

解放前,县内说东北大鼓及讲评词的较多。县城内及哈尔套等集镇多在茶馆设书座,艺人每说唱一段即当场收钱。书目多为“子弟书”段,亦有说成部的《杨文广征南》、《胡延庆打擂》等。在农村有零散说书艺人,较多的是一些盲人,既说书又算卦。每至农闲或有办婚、丧事,艺人则前去说书,借此挣得一些工钱。解放后,说书艺人逐渐减少,50年代县城内茶馆仍设书座,“文革”后则不多见了。


皮影戏

解放前,皮影戏(俗称驴皮影)在本县亦较为流行。驴皮影是用驴皮刻制成某些历史故事中的成套人物,夜间用蓖麻油或线麻籽油的灯光投影于影窗之上,配合独具特色的唱腔和说白,同时移动影人,表演某些历史故事的一种地方戏曲。在农村为喜庆丰收演唱者称“太平影”,也有为消灾免祸许“愿影”的,通常以三夜为一台,也有唱五天或七天的。县内皮影戏以平安、丰田、冯家、苇子沟等地的班子声名较著。演出戏剧目有《五峰会》、《下南唐》ン、《破洪州》、《杨家将》等。建国后有的班子继续演出,至“文革”期间,皮影戏被视为宣传封建迷信而禁演。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榆树文史丨榆树二人转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史(一)
爽直山东人最爱梆子戏
兴县的戏曲及民间秧歌
《十三道大辙》东北二人转年轻演员老艺人联唱串烧九腔十八调戏曲
彰武,还有你记忆中的样子吗?
彰武黑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