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彰武地名」前福兴地乡村屯名字及由来

1985年资料

自然情况

前福兴地乡位于彰武县中部。东接兴隆山、兴隆堡乡。西靠柳河,隔河与双庙、丰田两乡为邻。南邻城郊乡。北与冯家镇接壤。土地面积118.5平方公里。有1,821户,8,009口人。辖5村民委员会、36自然村。乡人民政府驻地前福兴地。位于县人民政府驻地彰武镇西北,相距11公里。乡名因驻地而得。

该乡土地平坦,亦属本县低洼易涝地区。境内有白音歹河,流长13公里。柳河流径境内长14.2公里。耕地面积为38,515亩,以农业为主。有林地面积51,686亩,为本县林木较多地区之一。

乡办工业有综合厂、砖瓦厂和饲料加エ厂。年产值近40万元。全乡有1所中学,8所小学和1所医院。乡人民政府驻地有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支局、中、小学和医院等单位。彰武县平安奶牛场设在该乡徐家村境内。交通上有大郑铁路、丹霍公路由境内东部经过。彰哈北线公路亦经过境内,较为便利。

政区沿革

该地于清末时为北乡所辖。民国时期为平安堡村。伪满时为平安村。国民党统治时期为平安乡。1947年冬彰武解放后为第一区所辖。1956年划乡时分属于六合堂和大沙カ土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属冯家人民公社。1981年5月人民公社体制调整时,建立福兴地人民公社。1981年8月,因地区重名,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前福兴地人民公社。1984年改划为前福兴地乡。

村屯名字及由来

福兴地  村民委员会

驻地花家窝堡。位于前福兴地乡中东部。有耕地7,363亩,以农业为主。全村299户,1,310ロ人。1984年后李家大队撤销时,将后福兴地划入。辖7自然村。村名因驻地而得。

花家窝堡  自然村

系福兴地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前福兴地西,相距1.2公里,县城西北11.7公里,靠白音歹河(柳河支流)东岸。有耕地700亩。27户,125ロ人。村约建于清光绪年间,因有花姓于该地定居得名。

前福兴地  自然村

系前福兴地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县人民政府驻地彰武镇北偏西,相距11公里,大郑铁路西侧。有耕地1,180亩。87户,369口人。相传在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时,有一毛姓从吐默特左旗(即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福兴地迁来此地定居,后形成聚落时便沿用了原籍地名,约在伪满时期又更名为前福兴地。

七方地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西北,相距2.3公里,七方地水库南侧,乡级公路西侧,白音歹河由村东流过。有耕地850亩。37户,171ロ人。村约建于清末,相传是以当时土地数量得名的。

马架子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西偏北,相距4.3公里,柳河东岸,彰哈北线公路东侧。有耕地850亩。37户,141ロ人。村约建于清末,相传在养息牧场时期,牧民曾于该地搭过窝棚,因称马架子。

杨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西偏南,相距2.7公里,白音歹河西岸,彰哈北线公路东侧。有耕地1,000亩。32户,161口人。村约建于清道光年间,相传有杨福于该地定居,后成聚落时,名杨福窝堡。清末《彰武县與图》记该地为“羊胡窝堡”。解放后于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期更为杨家窝堡。

靠山屯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西北,相距3.6公里。有耕地830亩。38户,181ロ人。村约建于清末,因村落位于小土山前,遂得名靠山屯。

后福兴地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北,相距1.3公里,乡级公路东侧。有耕地940亩。41户,162口人。村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当时有三户较贫苦人家于该地居住,名小三家。后于伪满时期更名为后福兴地。

徐家  村民委员会

驻地徐家街。位于前福兴地乡南部。有耕地6,767亩,土地较为平坦,以农业为主。全村311户,1,386ロ人。辖7自然村。村名因驻地而得。

徐家街  自然村

系徐家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前福兴地南偏西,相距3.5公里,县城西北8.7公里。地处白音歹河和小地河中间。有耕地1,034亩。32户,146口人,村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时有徐姓于该地立地窝堡遂得名。村内设有供销商店及小学。

平安地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南,相距3公里,乡级公路西侧,小地河东岸。有耕地1,210亩。59户,261口人。村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居民以祈求平安而命地名为平安地。

王家街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南偏西,相距4.5公里,小地河西沿。有耕地995亩。57户,268口人。村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时有王姓于该地立地窝堡遂得名王家街。

胡家街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南偏西,相距4.3公里。有耕地1,166亩。44户,206口人。村建于民国十五年(1226年),因胡姓而得名。

西于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西南,相距2.3公里,地处白音歹河、小地河中间。有耕地826亩。35户,138口人。村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相传当时有名于湖的于该地定居,后成屯落时遂得名于湖窝堡。旧县志记载:民国时,属平安堡村于胡窝堡。后演变为于家窝堡。令分为东于家窝堡和西于家窝堡。

东于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南偏西,相距1.7公里。有耕地596亩。23户,107ロ人。1941年形成村落,因地处于家窝堡之东而得名。

腰窝堡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西偏南,相距4.3公里。有耕地1,100亩。61户,260口人。村约建于清光绪年间。相传早年为一蒙古族人的地窝堡。该村现为彰武县平安奶牛场管理。村西有一辽金时期遗址。

星火  村民委员会

驻地宋祥窝堡。位于前福兴地乡北部。有耕地8,404亩,以农业为主。全村372户,1,601口人。辖6自然村。原为宋祥生产大队,1960年更名为星火生产大队,今为星火村。

宋祥窝堡  自然村

系星火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前福兴地西北,相距4.4公里,县城西北15.4公里。彰哈北线公路由村前通过,设有公路站点。村内有星火小学。村南0.5公里处有一辽金时期遗址。有耕地984亩。40户,180口人。村约建于清末,相传当时有名宋祥的于该地定居,后成聚落时遂名宋祥窝堡,沿用至今。

西二老窝堡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西北,相距5.9公里,彰哈北线公路东侧,设有公路养路道班。有耕地2,300亩。80户,362口人。村约建于清嘉庆年间。光绪朝该地为罗海龄之地窝堡,称“二老爷窝堡”。清末《彰武县與图》记该地为“老爷窝堡”。解放后于土地改革时期更名为二老窝堡。1957年,因聚落增多,分为东二老窝堡和西二老窝堡。

东二老窝堡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西北,相距5.5公里,乡级公路南侧,设有公路站点。有耕地900亩。43户,193口人。地名含义见西二老窝堡。前福兴地乡敬老院设于村北1公里处。

周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北偏西,相距4.3公里,乡级公路东侧。有耕地1,500亩。64户,278口人。村约建于清末,因周姓而得名。

大山屯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北,相距4.1公里。有耕地1,420亩。78户,317ロ人。村约于道光年间即有住户,后成聚落时以地处东大山南麓而得名。村西北山坡上建有前福兴地乡烧结砖厂。村北偏东400米处有一辽代遗址,约为古庙建筑遗址。

陈家子围子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北偏西,相距2.9公里,乡级公路东侧。有耕地1,000亩。67户,271口人。据传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时即有住户,始有陈姓筑围而居得名。

六合堂  村民委员会

驻地腰七十六窝堡。位于前福兴地乡西北部。原分为六合堂、七十六两个生产大队,1984年合并为ー个村。有耕地7,688亩。全村303户,1,317ロ人。辖8自然村。村以六合堂得名。

腰七十六堡  自然村

系六合堂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前福兴地北偏西,相距7公里,县城西北18公里。34户,14口人。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时该地为一蒙古人名七十六的地窝堡,遂得名。后周围相继出现几个聚落,该村依方位称腰七十六窝堡。

西七十六窝堡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北偏西,相距7公里,乡级公路东侧。有耕地1,100亩。47户,191ロ人。村落形成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地处于一小坨子西,当时坨子上曾长满桑树。名该地为桑树坨子。解放后更名为西七十六窝堡。

东七十六窝堡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北偏西,相距7.2公里。有耕地825亩。26户,112ロ人。村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时有一刘姓于东甸子定居建房,名东甸子,又名刘大院。解放后因该村位于七十六窝堡附近,又更名为东七十六窝堡。

前七十六窝堡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北偏西,相距6.3公里,白音歹河北岸。有耕地1,413亩。53户,221口人。1953年根据方位命名。

六合堂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西北,相距8.8公里,六合堂河西岸,彰哈北线公路北侧。有耕地1,455亩。64户,283ロ人。相传村建于清光绪十ー年(1885年),该村名约以某家之堂名而命。村内设有供销商店及小学。村南400米处有一金元时期遗址。1946年初,彰武县政府曾一度驻该地。

四合屯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西北,相距10.2公里,六合堂河西岸,乡级公路北侧。有耕地1,039亩。30户,150口人。村建于清末,相传因彼时有四户居民得名。

三家子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西北,相距8.3公里。村跨六合堂河东西两岸。有耕地1,091亩。6户,112ロ人。村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时因有三户居民得名。原名穷三家。解放后更名为三家子。村东南200米处有一辽代遗址,解放后于该遗址采集到桥状耳、偏平鼎足、石磨盘残块等多件古物,为青铜时代遗址。村东北1公里处有一辽代遗址。乡级公路由村中通过。

三家子河西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西北,相距9公里。原与三家子为一个生产队,1958年因其地处河西,始单独命名为三家子河西。有23户,104口人。

大汐カ土  村民委员会

驻地大沙力土。位于前福兴地乡东北部。大郑铁路、丹霍公路均由境内通过。1984年后李家大队并入。有耕地10,333亩,以农业为主。全村476户,2,098ロ人。辖8自然村。以驻地得村名。

大沙カ土  自然村

系大沙力土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前福兴地东北,相距5.1公里,县城北13.3公里。有耕地2,592亩。112户,496口人。形成村落时间较早,一说是古语地名,读音应为“萨日吐拉”,是指山,意为该地有山,附近有村落。以形成村落先后称“大萨日吐拉”、“小萨日吐拉”;另说似满语地名,含义不详。村内有供销商店及小学。该村中间有一辽代遗址,解放后于该遗址采集遗物较多。村东南200米处及村东北200米处各有一辽代火罐墓地。

铁西屯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东北,相距4.5公里,大郑铁路西侧。有耕地1,232亩。47户,194口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形成村落,因地处铁路西得名。

林场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北偏东,相距4.4公里,大郑铁路西。有耕地596亩。27户,129ロ人。村北为原生产大队办果园。1962年大沙力土生产大队于该地建林场,,遂称该地为林场。在村西0.5公里处发现一古遗址,年代不明。

何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东北,相距3公里,大郑铁路西侧。有耕地1,380亩。56户,280ロ人。村落形成于1940年(伪康德七年),因该地何姓是老户,遂得名何家窝堡。

后李家街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东北,相距5公里。有耕地1,200亩。56户,263口人。村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彼时有两户李姓于该地定居,遂得名李家街。后聚落增多今分为前李家街和后李家街。

前李家街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东偏北,相距4.8公里,兴隆山水库东侧,地河东岸。有耕地700亩。39户,184口人。地名来历见后李家街。

白家街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东北,相距4.4公里,大郑铁路和丹霍公路的东侧,地河西岸。有耕地993亩。60户,228ロ人。村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以蒙古族自姓命村名。

曹家街  自然村

位于前福兴地东北,相距6.3公里,地河西岸。有耕地800亩。38户,162口人。村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以曹姓得名。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诺贝尔文学奖: 12 本最值得读的经典
哥们滑滑梯,摔惨了。 #新知创作人
五脏好不好,看看五种津液就知道:1、肝在液为泪:杞菊地黄丸;2、肺在液为涕:玉屏风散;3、脾在液为涎:香砂六君丸;4、心在液为汗:生脉饮;5、肾在液为唾:六味地黄丸
2023年上海大学菊花展(二十九)
接纳和允许一切发生,才是真正的强大
梁锦英老师的行草书千家诗欣赏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