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阳掌故】郑家洼子的青铜短剑

青铜短剑是铜、锡合金制成的丁字形短剑。它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青铜器时代的产物。青铜制成的剑,有长有短,因文化内涵有别,又因其与同时出土的文物相比较有其自身特征,形成了“青铜短剑文化”。青铜短剑文化在辽东、辽西、辽南皆有发现,在吉林和长城以南的河北一带也有出土,但各地出土的短剑各具特色,又分成了很多类型。

沈阳出土的青铜短剑,首次是1961年在郑家洼子猪场发现的。那次发掘到27件青铜器,就有1把短剑。1962年在郑家洼子大队院内,又发现了1把短剑。第3次是在红砖厂取土场大面积开发时,挖掘了14座古墓。在14号土坑墓中,出土了1把青铜短剑,在12号大墓中得到3把。

郑家洼子出土的青铜短剑,由4部份组成:有剑柄、剑身、剑鞘、剑镖。剑柄与剑身接为一体,剑鞘与剑镖接为一体。剑柄,成丁字形,有青铜铸的、镌着较精细的三角勾连纹;也有以石粉之类加粘合剂制成的,外表嵌有骨片花纹;也有以不规则的多孔石制成的,但并不多见。无论哪种剑柄,在丁字的横头都嵌有一个用赤铁矿石磨制成枕状的加重器(也称“剑把头”)。

剑身为青铜铸造,中有凸脊,两侧曲刀较薄,为合模造,剑身长短一般约在32-37厘米。

剑鞘主体为木制,鞘外多用革皮色镶,下端插入剑镖内。

剑镖为青铜铸造,通身缀以大形三角勾连纹,用一个销子将剑鞘固定在镖上。为免销子外露不雅,又将鞘的一端制成缕孔的青铜铃,内置一舌,使之振动发响。

大墓中为何出土的短剑较多呢?这从发掘到的墓葬品中找到了答案。大多数土坑的随葬品,只有一把陶壶,有剑者甚少;偶尔发现短剑,也是一般用剑,只有剑身,质地颇差。而棺槨大墓多为厚葬,有陶壶、马具、弓箭、铜镜、刀和刀囊,斧和斧囊,绿松珠子,天河石大项链等。大墓中的死者,不论是人是马,皆以青铜器装饰周身,连靴上也缀满了铜泡。大墓中的短剑,也很华贵,质地优良,出土时剑身闪光,刀刃锋利,在剑鞘末端还有华丽的青铜剑镖。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当时的贫富分化已很悬殊,开始进入了奴隶社会。
青铜短剑的出土,对我们研究沈阳历史有着重大的价值。

作者:于崇源;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读】与中原兵器科技交流的证据:辽宁青铜剑文化脉络探析
青铜短剑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沈阳这处轰动考古界的遗址,有许多未解之谜
<中国传统宝剑>节选
看古代高大上的宝剑装饰艺术,涨姿势!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剑
西周的柳叶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