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嗜酸性肉芽肿

                            嗜酸性肉芽肿 

注释:常发生于 5~15 岁青少年,可能发生在任何骨,但最常

见于扁骨,颅骨最常受侵,颅盖骨(常见于顶骨)比颅底骨常

见。 


影像学表现: 

X 线: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具有清晰的非硬化边缘,表现为

穿凿状。内板和外板不平衡破坏导致“双边征”;溶骨病变可能含有残余骨碎片,称为“纽扣样死骨”;病变扩大,数目增多,聚合形成地图样外观,被称为“地图颅”。 

CT:病灶密度略高于灰质,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骨窗显示“斜

边征”、 “纽扣样死骨”更清楚。MRI:病变 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相邻的硬脑膜可以出现线样强化。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男性,10 岁。A.颅骨侧位X线显示顶骨圆形溶骨性病变,可见“双边征”(箭) ;B.增强CT显示左顶骨骨质破坏,病变密度比脑实质稍高,颅外部分呈低密度(箭)和左颞肌(小箭) 肿胀。内板受损比外板多,呈“斜面征”;C.MRI T1WI病变“套袖样”外观,与灰质等信号,颅外部分呈低信号(箭) ;D.T2WI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颅外部分呈明显高信号;E.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可见“硬膜尾征”(箭头)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男,21 岁。A.颅骨侧位X线显示额骨溶骨性病变,可见双边征(箭头) ;B.CT骨窗示病灶边界和钮扣样死骨(箭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颅盖骨局限性骨病影像诊断(总论)
术中大出血——大蛛网膜颗粒压迹误诊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EG-套袖征
锁骨关节从未受过伤,为什么CT会发现溶骨性骨质破坏?【确诊丨医学影像经典病例455】
临床检查|骨嗜酸性肉芽肿|疾病百科
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