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

唯美摄影

风景图片


简要病史:男,49岁,突发肢体活动障碍。

CT如下:

半年后MR复查如下:



        Wallerian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WD),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所引起的轴突和髓鞘顺行性变性。1850年,Waller首先描述被切断的周围神经远端的组织学改变Wallerian变性。中枢神经系统Wallerian变性可发生于皮质脊髓束、皮质延髓束、皮质脑桥束等神经纤维束中,常见原因为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肿瘤和脱髓鞘病。变性以皮质脊髓束最常见。

病理改变

病理过程分为两部分: 轴突变性和髓鞘变性。轴突变性在先, 髓鞘变性在后。

MR显示的锥体束异常信号主要反映的是髓鞘的变性过程: 髓鞘先溶解成细长的椭圆形的节段, 再进一步分解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然后, 髓磷脂分解为简单的脂类, 最后分解为中性脂肪被吞噬细胞吞噬。随着组织中脂类含量逐渐减少, 组织变为亲水状态, 水含量增加。

Kuhn等根据原发性脑损伤发生后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将Wallerian变性分为4期:

  • 第1期:病程4周内,轴索退化退变,伴轻微生物化学变化;

  • 第2期:病程4-14周。髓鞘蛋白破坏,髓鞘脂质尚保持完整,变性组织的亲水性有所增加;

  • 第3期:起病后数月至1年,变性组织的亲水性明显增加,髓鞘脂质破坏并有神经胶质增生;

  • 第4期:在发病后1年至数年,表现为受侵区域萎缩,其中以脑干病侧缩小最为突出。

        MR表现:

        WD于原发性脑损伤发生后3~4周即可由MRI检出,表现为受累神经纤维束走行区T2加权像(T2WI)出现低信号,此种信号改变是由神经髓鞘蛋白降解所致;12~14周后受累区T2WI呈高信号改变,代表髓鞘脂肪破坏、胶质细胞增生及水分增加;数年后患侧脑干萎缩,表现为脑干非对称性体积减小。

        WD周围可伴有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病变局限,边界清楚,上下范围不超过连续3个层面,多个梗死灶之间不呈连续走行,范围大多集中在同一血管分布区域。WD在MR检查单一层面上与腔隙性脑梗死不易区分,但在连续多个层面上观察具有明显特征性,经脑干冠状位图像可清晰显示锥体束的形态、信号改变及其与原发病灶的关系,更易鉴别诊断。

        Wallerian变性在磁共振上直接征象与病灶同侧沿锥体束走行路径条状等T1或长T1长T2信号,T2Flair序列常呈高信号,间接征象为与脑损害同侧的脑干萎缩



mMDT影像实战

    

     邀你挑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枢神经系统华勒氏变性的MRI特征分析
华勒氏变性的诊断要点
译文 中英141 | 小脑上脚华勒变性首例报道 | 格-莫三角 肌阵挛三角--彭丽丹
华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
Wallerian(华勒氏)变性
脑梗死继发改变的影像学表现(实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