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上消化道4种恶性肿瘤CT分析

读者信息: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民医院  初艳龙

所读书籍:《消化系统CT诊断》

原著主编:林晓珠、唐磊

一、食管癌

1.临床概述

     食管癌预后较差,病理学上绝大多数是鳞状细胞癌,腺癌仅占少数,主要发生在食管-胃连接部,早期食管癌生长缓慢,当出现症状时,肿瘤多已为进展期癌。患者主诉包括进食时哽噎感,胸骨后或背部不适感或烧灼样、针刺样疼痛,形成气管食管瘘时可有进食时呛咳。由于食管绝大部分没有浆膜覆盖,纵隔内结构直接受侵的风险较高。

2.CT表现

    ①管壁增厚:食管癌引起管壁增厚早期主要表现为偏心性不对称管壁增厚,进一步可发展为环周性增厚。

    ②管腔改变:癌肿食管壁僵硬,管腔变窄,狭窄明显者上段正常食管可扩张,有时可见潴留物。

    ③异常强化:食管癌多数呈相对高度强化,肿瘤较大时可发生变性坏死,导致强化不均。

    ④黏膜溃疡:食管癌增厚较明显时可显示溃疡,表现为黏膜侧的缺损、不规则,可见低密度内容物充填。

   ⑤周围侵犯:食管癌侵出外膜可导致外膜面模糊不清,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可见毛刺、索条或结节。一般测量肿瘤和主动脉的接触面,>90°则主动脉受侵可能大;肿瘤明显压迫且突入气管腔内或心包内要考虑侵犯的可能性。

二、胃癌

1.临床概述

     胃癌多为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腺癌病变,包括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特殊类型,分为早期癌和进展期癌,原发癌的侵袭性依据癌肿侵犯胃壁的深度判断,胃癌最常见的播散途径为淋巴结转移,其次为腹膜转移和肝转移。

2.CT表现

    ①胃癌的形态主要包括胃腔内肿块、胃壁增厚伴突向腔内溃疡和胃壁弥漫增厚,早期胃癌可见黏膜面局限性线样高强化,溃疡可不明显。

    ②癌肿胃壁僵硬、胃腔狭窄,增强扫描可见癌肿胃壁异常高强化,浆膜面毛糙模糊,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并索条、结节。

    ③胃癌易发生纤维化,影响对比剂的廓清,故强化特征多呈渐进性。

     ④根据胃癌形态及与邻近胃壁的关系,分为Borrmann1-4:1型:蕈伞型;2型:局部溃疡;3型:浸润溃疡;4型:弥漫浸润。

    ⑤黏液腺癌可显示片状低强化黏液湖或泥沙样钙化,印戒细胞癌常呈明显强化。


3.鉴别诊断

    ①扩张不良的正常胃壁:可借助相关征象进行辅助判别

     a.胃黏膜形态:扩张不良正常胃壁仍可见波浪状黏膜纹理的存在,以及黏膜沟内存留的气泡影,而起源于黏膜的胃癌则难再显示。

     b.各时相胃壁形态的变化:由于正常胃壁存在蠕动,在增强各时相胃壁的形态往往出现明显变化,而癌肿胃壁僵硬,很少随时间而发生形态的明显改变。

    c.强化特征的差异:正常胃壁分层强化,动脉期黏膜面明显高强化,至静脉期强化即迅速下降;胃癌多为持续高强化,并常常表现为自黏膜侧向浆膜侧的造影剂渐进充填。

    ②消化性溃疡:多为腔外溃疡,溃疡口部的胃壁可形成环周隆起,并向溃疡口轻度翻入,造成溃疡口部相对较窄,相当于钡餐造影的项圈征或狭颈征,溃疡周围的胃壁增厚常以黏膜下水肿改变为主,CT增强多为低强化,且伴内部增粗迂曲的血管。

     ③胃炎性病变:胃窦部好发,CT表现为胃壁增厚且柔软,多为对称、均匀性增厚,强化程度多偏低,动脉期可见分层。

    ④胃肠间质瘤:两者起源不同,GIST起源于黏膜下,由于表面黏膜覆盖并保护肿瘤,往往出现桥皱襞征象,动脉期显示高度强化的黏膜层跨过肿瘤表面,并与邻近正常胃黏膜相延续;两者溃疡形态不同,GIST溃疡形成机制为肿瘤内部坏死,坏死物穿透黏膜后排入胃腔内形成,故多呈潜掘状、裂隙状和烧瓶状形态;而胃癌溃疡为黏膜面病变直接坏死脱落形成,多呈较宽大的火山口状。

    ⑤淋巴瘤:表现为胃壁增厚,CT征象上表现为一低二不符:强化程度较低且均匀,胃壁明显增厚与胃腔狭窄不明显及浆膜面外侵程度较轻不成比例。

    ⑥异位胰腺:起源于黏膜下,多向腔内生长。局限性胃壁增厚或梭形结节样黏膜下占位,由于被覆黏膜层常伴炎症,可见增厚及高强化,病灶长短径之比多>1.4。

三、胃肠间质瘤

1.临床概述

    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原发性间叶组织来源肿瘤,起源于控制胃肠道起搏的Cajal间质细胞,好发部位为胃,其次为小肠。GIST病变较大时可伴随的临床表现包括胃肠道出血、腹痛不适及腹部肿块,有时可伴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贫血。

2.CT表现

    GIST起源于消化道黏膜下层,可见完整、光滑、连续的黏膜皱襞跨过肿瘤表面,形成桥样皱襞典型征象,肿瘤较大者可伴溃疡形成,由于被覆黏膜的保护,溃疡由内而外形成,形态多为窄口宽基,呈潜掘状、烧瓶状或裂隙状。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早中高度强化,延迟扫描强化幅度多持续升高。常见肝转移及腹腔种植转移,淋巴结转移少见。


3.鉴别诊断

1型早期胃癌及Bormann1型进展期胃癌:桥样皱襞是鉴别的关键点。胃癌本身起源于黏膜,黏膜高度强化消失且表面多凹凸不平。

4.分型

   据肿瘤与消化道壁的相对关系,GIST可分为4种大体类型

Ⅰ型,壁内型,肿瘤体积常较小,在胃肠壁内生长呈类圆或梭形形态;Ⅱ型,腔内型,肿瘤主体突向胃肠腔内生长;Ⅲ型,腔外型,肿瘤主体突向胃肠腔外生长;IV型,哑铃型,肿瘤同时向胃肠腔内外两侧生长,中间跨越肌层部分挤压变窄,使得肿瘤整体呈现出哑铃状形态。


四、淋巴瘤

1.临床概述

   胃淋巴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外周B淋巴细胞肿瘤,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在抗原的长期刺激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免疫应答及局部炎症,发生免疫反应性淋巴增殖,继而产生异常克隆而导致淋巴瘤。淋巴瘤不易引起管腔狭窄,也不易影响蠕动,故梗阻少见或程度较轻,淋巴瘤一般不引起溃疡。

2.CT表现

    胃壁增厚明显,常>2cm,与正常胃壁呈渐进移行,CT上表现为两个不成比例,即显著增厚的胃壁和胃腔缩窄程度不成比例,以及增厚的胃壁和浆膜外侵程度不成比例。增强扫描肿瘤多呈中度均匀强化,内部可见增粗迂曲的血管穿行。胃MALT淋巴瘤胃壁增厚程度相对较轻,常在2cm以下,且因继发于炎性反应,增强扫描可呈不均匀中高度强化。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癌,胃平滑肌瘤,胃淋巴瘤和胃良性溃疡的CT诊断要点
关于胃癌,你了解多少?
胃恶性淋巴瘤
第15期(住培小读片) 腹部-胃间质瘤
4-4【确诊丨经典病例85】 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 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天天读片】CT病例:75岁,老年女性,腹痛4天入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