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学习] '脉络丛乳头状癌'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建议收藏)~~~

脉络丛乳头状癌
病理与临床特点

  脉络丛乳头状癌(choroid plexus carcinoma,CPC)罕见,为脉络丛恶性肿瘤,2016年WHO分类无变化,分级为Ⅲ级。CPC占脉络丛原发肿瘤的20%~40%,仅为儿童脑肿瘤的不足1%及儿童幕上脑肿瘤的5%。病理学上肿瘤易见出血及坏死,且侵犯邻近脑实质。镜下常见肿瘤细胞间变(每个高倍视野>5~10个)、细胞密度增加、可见核多形性、核浆比明显增大,瘤细胞排列缺乏乳头状形态,少数呈实性排列。肿瘤坏死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及甲状腺运载蛋白阳性率低于CPP,约1/5病例GFAP(+),MIB-1增高达15%~20%。好发于幼儿,70%~80%小于3岁,平均就诊年龄为18个月。临床表现包括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CT与MRI特点

  ①部位及形态:几乎均见于侧脑室,呈混杂密度或信号的大肿块,常侵犯邻近脑实质。瘤内坏死、囊变及出血、瘤周水肿常见;②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常伴钙化,增强扫描呈明显及不均匀强化;③MRI呈T1等或稍低信号、T2/FLAIR等及稍高信号混杂,囊变/坏死区呈长T1长T2及FLAIR低信号。肿瘤侵犯邻近脑实质显示瘤周水肿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及不均匀强化。常可见脑脊液播散所致的脑脊膜增厚、强化、结节或肿块,以及其他脑室内肿块。

  附:非典型性脉络丛乳头状瘤(atpical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是近期确定的、介于良性的CPP与恶性的CPC之间的中等恶性度肿瘤,与CPP主要不同之处是MIB-1增高、细胞密度及核多形性增加。目前其影像学报道较少,特点包括肿块呈分叶状、明显及均匀强化,与CPP及CPC不能鉴别。

简要病史

A

B

C

D

E

F

男,43岁。头痛、头晕、呕吐。既往无肝炎、结核及颅外肿瘤史,无糖尿病。

CT与MRI所见

CT平扫(图1A),左侧侧脑室三角区-颞角形态不规则、界限不清的高密度肿物(箭),左侧侧脑室体部类似病变(未列出),幕上脑室扩大。T2WI(图1B),左侧三角区-颞角病变为不均匀高信号(箭),内见小囊状更高信号区,肿块外观呈分叶状,邻近的左颞叶少许长T2信号(水肿)。冠状位FLAIR(图1C),左侧侧脑室两处病变均为稍高信号,边缘分叶(箭),左颞角上方的左颞叶少许片状高信号。冠状位增强T1WI(图1D),左侧侧脑室肿块显著强化(箭)。PET-CT(图1E,F),左侧侧脑室体部及第四脑室病变均见FDG摄取增加(箭),左侧三角区病变表现类似(未列出),SUVmax高达7.1~8.9。


最后诊断

脉络丛乳头状癌。


鉴别诊断

  ①脉络丛乳头状瘤及非典型性脉络丛乳头状瘤,与本病类似,也可发生脑脊液播散,但较少侵犯脑实质;

  ②星形细胞瘤,主要是邻近室管膜者易侵犯脑室,少数直接起源于脉络丛,肿瘤主体位于脑实质,瘤周水肿较明显,高级别者呈花环状强化;

  ③室管膜瘤,第四脑室多见,幕上者常位于脑实质,肿瘤可见较大囊变,常伴钙化,强化程度不如CPC。脑室内室管膜瘤多位于第四脑室,位于侧脑室者常为宽基底紧贴室管膜;

  ④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为脑实质内大而不均质肿块,常见囊变、坏死及出血、钙化,可侵犯室管膜及造成脑脊液途径播散;

  ⑤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瘤,肿块较大,易出血及坏死;

  ⑥位于第四脑室者需与髓母细胞瘤鉴别,前者多见于成人,而后者以5岁左右儿童多见,肿瘤边缘清楚,分叶征不明显,CT密度较高,DWI显示扩散受限。


简要讨论

  CPC较CPP少见,若显示脑室内肿瘤呈分叶状、侵犯邻近脑实质、灶周水肿明显、伴不同程度脑积水,病人为幼儿,应考虑本病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综述】脉络膜丛肿瘤和其他脑室肿瘤
颅脑MRI病例学习:脉络丛乳头状瘤!
脉络丛肿瘤 | 影像与鉴别诊断
[要点与提醒]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附表:脉络丛乳头状瘤(CPP )与其他脑室内肿瘤的鉴别要点
读书笔记。。经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
儿童颅后窝肿瘤影像与病理对照汇总 | 必点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