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经指南---影像解读: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1. 脑病变检查

(1)平扫CT急诊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多模式CT灌注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改变,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对指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3)常规MRI常规MRI(T1加权、T2加权及质子相)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无电离辐射,不需碘造影剂。但有费用较高、检查时间稍长及患者本身的禁忌证(如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或幽闭恐怖症)等局限。


(4)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水抑制成像和梯度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D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常规MRI更敏感梯度回波序列/SWI可发现CT不能显示的无症状性微出血,但对溶栓或抗栓治疗的意义研究结果不一致,尚待更多证据,AHA/ASA不推荐在静脉溶栓治疗前常规进行MRI检查来排查颅内微出血。PWI可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CT灌注及MR灌注和弥散成像可为选择适合再灌注治疗(如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及其他血管内介入方法)的患者提供更多信息,弥散-灌注不匹配(PWI显示低灌注区而无与之相应大小的弥散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然而,目前常规用于选择静脉溶栓患者的证据尚不充分,正在进行更多研究。AHA/ASA不推荐对发病6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灌注检查来选择适于机械取栓的患者,推荐对于距最后正常时间6-24h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包括CT灌注、MRI-DWI或MRI灌注成像在内的多模影像辅助患者的评估、筛选是否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

 

2. 血管病变检查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法,但在起病早期,应注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或血管内取栓治疗时机

 

常用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颈动脉双功超声对发现颅外颈部血管病变,特别是狭窄和斑块很有帮助;TCD可检查颅内血流、微栓子及监测治疗效果,但其局限性是受操作技术水平和骨窗影响较大

 

MRA和CTA都可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以DSA为参考标准,MRA发现椎动脉及颅外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约为70%-100%MRA和CTA可显示颅内大血管近端闭塞或狭窄,但对远端或分支显示有一定局限HRMRI管壁成像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大脑中动脉、颈动脉等动脉管壁特征,可为卒中病因分型和明确发病机制提供信息

 

DSA的准确性最高,仍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但主要缺点是有创性和有一定风险

 

3. 多模影像学评估:由于多模影像学评估可能延长评估时间,影响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因此,在此前的指南中并不推荐常规的影像学评估来选择静脉溶栓患者。但在血管内取栓治疗中,尤其是在DOWN和DEFUSE-3研究中,多模影像学评估(半暗带评估)对患者的选择发挥重要作用。近日发表的WAKE-UP研究结果证实了多模影像学评估(MRI DWI/FLAIR失匹配)在选择符合静脉溶栓治疗的醒后卒中患者的价值。因此,《指南2018》推荐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决策中运用多模影像评估来选择合适的患者。多模态影像评估是个体化选择患者的基础,这也是研究进展推进临床治疗个体化的体现,可以预料,影像学评估将为今后实施个体化治疗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卒中健康知识科普】脑卒中辅助影像学检查(一)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影像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健康科普——《脑卒中百问》系列精选(四)
看图识病(195):突然昏迷
速记重点:缺血性脑卒中(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