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患者主动脉两次夹层、三处动脉瘤,这个病例不简单……

文丨文烈心

来源丨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病例回顾


患者,男,31岁。“突发剧烈胸痛5小时”急诊就诊。既往有腹主动脉瘤开腹手术史,左眼晶状体已脱位。父亲猝死于36岁。再一看这患者外貌,瘦高、四肢细长、蜘蛛指趾。典型的马凡综合征病例。


马凡综合征病例,一旦出现剧烈胸痛,首先考虑主动脉夹层。如果气急明显,一侧呼吸音低,那么首先考虑气胸。


不多说,赶紧做个CT吧。


主动脉两次夹层,三处动脉瘤


图1:红色框示升主动脉瘤,橙色框示腹主动脉瘤,蓝色框示人工血管。


三维重建,看个全貌。腹主动脉处Y型人工血管影很明显,指示此处曾经有个瘤,远端的左右髂总动脉都有一定程度扩张。其上腹腔内脏动脉区,主动脉严重扩张成瘤。主动脉根部可见一典型的“洋葱头”,这种根部瘤形态挺符合马凡综合征,其上的“裂缝”指示主动脉夹层。


 

图2:横断面影像,也就这个层面以上的主动脉没明显病变了。 


图3:横断面影像


图4:再往下一点,升主动脉内赫然可见内膜片,降主动脉此处也形成真假两腔,假腔内无强化,可能形成血栓,也可能是时相造成。


马凡综合征的患者,一般都是在发生根部瘤后,再突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这类主动脉夹层也是该症患者最主要的死因。患者CT影像中降主动脉内真假腔都明显了,假腔强化偏弱,结合其他层面,考虑该病例降主动脉的夹层其第一内膜破口不在常见的主动脉峡部,而是在腹部内膜破裂后逆撕形成的,内膜片明显增厚,说明这个降主动脉的夹层是慢性的。


另外,结合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中间主动脉弓无夹层,说明两处夹层是分别形成的,升主动脉为急性夹层,降主动脉为慢性夹层。


 图5:腹部CT


再来看看腹部CT(图5),主动脉已严重扩张。这里留个讨论,请问这前后两腔,何者为真腔?另一点是名词讨论,专业名词要追求严谨,“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三个名词,大家都不陌生,主动脉扩张超过其正常直径1.5倍称之为“瘤”;内膜破裂、真假两腔形成为“夹层”。瘤的基础上可以再发生夹层,发生夹层的主动脉也可以直径超过正常直径1.5倍或慢慢扩张。


个人认为,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两个名词视作等意是不妥的,前者最好废止,如果想说明,主动脉夹层是在主动脉瘤的基础上发生的,建议描述为“主动脉瘤继发主动脉夹层”。如果想说明是主动脉夹层发生后病变动脉段逐渐扩张,建议描述为“主动脉夹层瘤样变”。如果夹层和瘤的先后、因果关系不明,仅为说明两者并存,建议描述为“主动脉夹层合并瘤样扩张”,纯属个人观点。


马凡综合征诊断标准及

CT上的其他征象


马凡综合征,其实知名度还是挺高的,可有典型外观,而且导致的猝死又具有新闻性,好多名人,如林肯总统、游泳健将菲尔普斯等都曾被人怀疑过罹患此症。据国外文献报道,小于40岁的主动脉夹层病例中约一半可归因于FBN1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010年制定的修订版Ghent诊断标准


  • 对于无马凡综合征家族史者,若主动脉根部扩张合并以下三条中的一条则建立诊断:眼晶状体脱位、FBN1基因致病突变、系统评分超过7分。


  • 有家族史者,具以下三条中的一条则建立诊断:眼晶状体脱位、系统评分超过7分、主动脉根部扩张。



系统评分包括
  • 腕征和指征 3分(腕征或指征只一项阳性 1分)

  • 鸡胸 2分 (漏斗胸或胸部不对称 1分) 

  • 足跟畸形 2分 (平足 1分) 

  • 气胸 2分

  • 腰骶部硬脊膜囊扩张(Dural ectasia)2分 

  • 髋臼内陷(Protrusio acetabuli)2分

  • 身体下部/上部或臂展/身高过大 1分 

  • 脊柱侧凸或胸腰的脊柱后凸 1分

  • 肘关节外展受限 1分

  • 面部特征 1分

  • 皮肤牵拉纹 1分

  • 近视>3D(屈光度,diopter ) 1分 

  • 二尖瓣脱垂 1分 


在这些诊断依据中,有些靠临床评估,有些大家相对熟悉,此处我仅讲两个靠影像学判断的征象,即腰骶部硬脊膜囊扩张和髋臼内陷。


图6

 

请看图6,该例骶管明显扩大,这就是腰骶部硬脊膜囊扩张(红圈标注)。有些病例甚至其硬脊膜囊可以扩张出骨腔而突出形成囊肿。


图7


正常髋臼,有一定厚度,具有内外两层骨皮质。而该例,髋臼骨质明显变薄,内外骨皮质融合在一起,其向内陷入突向盆腔,此即为髋臼内陷(图7红圈示,正常髋臼底应弧形向外)。


该病例后续接受分期全主动脉置换,一期急诊取前胸正中切口行Bentall+全弓置换+硬象鼻术中支架植入,二期行胸腹联合切口降主动脉置换。但不幸的是,患者于术后死亡。


参考文献:Loeys BL, Dietz HC,Braverman  AC,et al. The revised Ghent nosology for the Marfan syndrom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47 (7): 476–48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一种危急叫,孕妇也要做CT
2022 ACC/AHA主动脉疾病指南主要观点精要
没想到,你竟是这样的主动脉夹层……
罕见病目录 | 马凡综合征
一定要看!让你迅速了解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超声诊断!
疾病导论系列 l 2021马凡综合征(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