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詹松华教授:设立“影像诊断费”势在必行

来源:梁宗辉影像医学思维


一、摄片费、检查费与价格改革、调整的由来


八十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到医院检查、治疗,大多数是公费、劳保的,那时候看病不要钱。后来,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广,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医院内开始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诊断的和治疗的设备。治疗的设备,由于直接产生治疗效果,患者看得见,也确实可以解决病痛,患者都愿意出钱。由于引进设备需要大量的经费,此后就有了价格改革、调整和自费项目之说。


影像检查设备,大多是以诊断为目的的,“貌似”不能直接解决病痛,也不是临床医生直接操作,后来就定格在了所谓的“辅助检查”。因为“辅助”的地位,在一轮一轮的价格改革中,总是处于从后考虑或者“被打压”地位,医院内影像诊断医师没有地位,在以前的卫生局、现在的卫计委中,也不会见到“辅助检查”科室的代表,没有人站出来说话的现状持续至今。连放射科人员有“医师”、“技师”之分,科室内包涵“技师”、“医师”完全不同工种性质的情况,广大民众,也包括部分医疗行政人员,都是不清楚的。现在许多人都在问“放射科医师需要规培吗?”就是这种状态的反映。


在改革初期的浪潮中,没有声音,就没有机会,我们国家的改革导向,叫“摸石子过河”,就是那里有问题冒出来才去改革,就是摸到石子,才知道那是石子,不是先用“声呐”看一下那里有“石子”。所以,影像学诊断,在国外非常有含金量的“技术活儿”,在中国,处于辅助地位,可有可无,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摄片费、检查费的价格组成


摄片费、检查费,最早只有摄片费,计划经济时代,医院全都是国家开的,人员工资都是国家负担。摄片费,只考虑片子购买的成本,不考虑人力和设备投入。最早的摄片费价格,就是按照片子大小而不同的。不同大小的胶片,或者不同性质的胶片,所谓感蓝片、感绿片,价格都是不同(上海,感绿片价格高感蓝片一倍)。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普通胶片自然消失为止(后来都是数字化影像了)。


CT和MRI检查的收费价格,在定价时候就遇到问题了。不能以胶片定价格了,设备的成本价格很高,不算设备价格不行了,此时只好改名称叫“检查费”了,胶片另外收费。最初的检查费,只算设备成本费用,也没有考虑操作和诊断的人力成本。这个价格组成,持续到现在,不改不行了。


三、影像检查收费价格的乱象


由于各省市在影像检查设备投入的资金来源的差别,对于影像检查的收费价格问题,很难统一,MRI检查,沈阳收费990元,上海收费360元。在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下属38家大型医院,采用政府财政投入和集中招标的方式,为医院购买大型设备,采购设备的成本大大降低,以“申康”为主导的上海医疗卫生系统,医疗服务收费价格问题,自然要考虑设备投入的资金来源问题,国家财政投入了,医疗服务价格当然要降低,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申康”管理之外的上海500多家医院呢?蓬勃发展的民营医院怎么办呢?就算是“申康”管理的38家大型医院中,外地来上海看病或者外国人、商业保险而不属于“医保”的情况,他们在享受价格超低的医疗服务,而且占用了50%左右的上海医疗服务资源的总量,说直接一点,就是上海财政拿出大量的钱,资助着外地人、外国人到上海来低价、优质地看病!上海人在做贡献的同时,许多人还在骂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许多人还在用市场经济的标准来天价索赔“医疗差错事故”的情况在每天上演!


上海医疗服务价格很低是事实。而且,许多外地的医疗管理部门,纷纷学习上海经验,不管当地实际情况如何,“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成了流行词汇,一降再降,而且都“社会反映良好”!要知道,医院、医生都是为国家服务的,医院敢说不好吗?医生敢说不好吗?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看病越来越难,大医院设备好,还价格低,病人能不往大医院跑吗?现在,由于价格超低,医院又成本核算,招不到病理科医师、招不到放射科医师成为国内普遍现象,与国内儿科医师缺乏是一个道理。但是,在国外,病理科医师、放射科医师,地位、收入都非常高,这种情况外国人看不懂,难道违反“价值规律”就是“社会主义特色”?


四、检查费包涵“检查费”和“诊断费”,现在要分开


前面讲到,摄片、诊断只收胶片费的年代,由于本身逐渐消失,问题自然没有了。但是,CT、MRI,也包括超声、ECT、PET、PET/CT等等检查,其实都包涵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现今状态下,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且技术上和运行体制上,也是已经到了必须分开的时候了。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技术在不断进步。设备、检查、成像、胶片、读片诊断、报告书写、结果分发等等各个环节,都是可以独立处理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某一个环节上工作,检查是“技师”完成的,诊断报告是“影像诊断医师”完成的。而且做出诊断的“影像诊断医师”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诊断的脑力劳动,体现在正确的病情分析和诊断结论上,给临床医师指明治疗的方向,在临床医疗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在国外,诊断疾病的脑力劳动,成本已经超过设备购置成本了,我们国家的发达地区,包括上海,这个情况越来越明显。可以看见每天都在发生的情况,患者在温州做完CT或者MRI检查之后,家属赶路千里,远赴上海,求诊放射诊断学专家,挂号费500元,甚至800元,还在排队,一号难求!请医政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到基层看一看,现实情况确实在变化了!


如果设备、检查、成像、胶片、读片诊断、报告书写、结果分发等等各个环节,在一个医院内发生,一个“检查费”包涵上述内容,问题不大。而这些过程都可能发生在不同医疗机构,那费用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了。现在,不但医院的上级管理部门(如“申康医院管理中心”)在核算成本,医院内部成本核算也一直进行,现在科室也都在成本核算,这是网络和数字化时代很容易做到的。做诊断的放射科医师的价值,如何体现?将来越来越多的“影像远程诊断中心”成立之后,没有检查,只有阅片诊断,如何收费?都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五、收取“医学影像诊断费”的理由


在国外,目前的医学影像诊断费用都是另外收取的,这一点可以到国外调研的,越来越多有国外留学背景的专业人员可以作证的。一个医疗机构做检查,拿到另一个医疗机构做诊断,是普遍现象。一个医疗机构,可以为数十家较为小型的医疗机构做“影像诊断”服务,图像都是通过互联网传输而集中诊断处理的。这样,非常节约人力,患者也少了奔波。诊断的医师,也通过数量优势和亚专业设置,诊断精准,提高了较小的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可以说是数方得益。这种趋势,在上海,也在蓬勃发展。因此,当前设立影像诊断费有充分的理由:

1、医学影像诊断,是重要的脑力劳动过程,相对独立,由“影像学诊断医师”完成,体现医疗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医学影像专业医师”面对众多临床专业科室的病人,各种疾病知识都要掌握,知识面要求很广,技术含量很高。设备进步的同时,检查方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要求也很高。

2、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医师的“住院医师规培”工作,已经从制度上确立,正在全国全面推广。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医师的劳动,需要独立,而不是在目前“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不断降低的背景下,逐步下降。医疗技术的脑力劳动付出的价值是应该逐步提高的。

3、在当前“医药分家”的改革背景下,医、药需要分开处理,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也要分开,影像诊断的医疗过程,是医不是药,是医生劳动,需要尊重和体现脑力劳动的技术价值。

4、设立“影像诊断费”,有利于改革,是国家“重预防、重诊断”方针来纠正以前单纯“重治疗”方针偏误的有力措施。为何要考核“医药费用比例”?就是要告诉大家,包括医务工作者和广大民众,看病,一定要先诊断清楚再用药,要成为一般民众的常识。诊断,要独立成为医疗过程,这样才能“术业有专攻”!

5、有利于政府投入成本与医院成本之间的合理测算。对于大型设备的购置成本的资金来源,各省市政策不同。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体现在“检查费”,影像诊断人力成本体现在“影像诊断费”。对于民众和政府,都很好理解。在政策制定方面,也可以分别对待,顺理成章。像上海这样的政府大量投入的状态,也是非常方便操作的。

6、有利于大型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合理检查的实现。将“诊断医师”的技术成本从检查费中分出来,对于合理计算大型设备购置和运行成本,压缩大型设备检查的利润空间,是有力、科学的方法,通过计算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确定降价或提价额度的依据就会更加客观和科学,控制大型设备使用的利润可以有效遏制“大型设备”购置冲动,促成大型影像学设备的合理配置。也有利于国家对于大型设备投入之后,合理制定“检查费”标准,都是有利的。而对于诊断医师的技术服务,也可以合理体现,逐步理顺。

7、有助于政府的“价格调控”政策的科学决策和顺利实施。将“影像诊断费”单列,可以更有利于政府调价政策的落实。卫计委和发改委,一直倡导“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适当提高医疗技术与服务费价格”。“诊断费”和“检查费”分列,如何改革就会一目了然,自然合乎民心。

8、学科建设、学会体制、卫生政策、改革方向,多重因素下的“影像诊断费”设立需求,需要大力支持。“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作为国家科学体制下的一级学科设置,持续了数十年。各级学会,“放射学会”与“影像技术学会”都是分立运行的,各地都在抓紧成立“互联网医疗学会”,都是“影像诊断”作为独立学科的有力佐证。卫生政策目前也是积极推动“独立影像诊断中心”建设的实施,许多地区都建立了“区域联网、集中诊断”的医疗机构设置,可以说这是改革的方向,是充分利用现今网络技术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有力措施。


改革就是要改变不合理的旧体制。卫生改革,也是要破除旧观念,顺应时代背景。互联网时代的“影像诊断”,需要给予“正名声、树新意”。安徽、贵州等省实行了十多年之久的诊断费独立收费政策,一直没有任何问题!在中国、在上海、在现今数字时代,难道还有不成熟、没有先例的理由吗?设立“影像诊断费”势在必行!



詹松华

詹松华,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导,曙光医院放射科主任、影像教研室主任。

詹松华教授19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后获得上海复旦大学影像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放射学专家陈星荣教授、冯晓源教授,后赴美国留学深造近二年。专业从事各种疑难杂症影像检查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工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主编和副主编出版专著5部和全国高等院校教材3本。拥有专利7项。发表通讯或第一作者SCI论文9篇。

现任: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影像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影像学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上海影像专业分会委员

上海放射诊断质控中心第二专家组组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增设'影像诊断费'收费项目,这建议说到每个放射医生的心坎上
以“影像人的名义”请医改办重视影像科医事服务费
有人强烈要求取消高昂的检查费,医院若取消检查费,会发生什么?
CT核磁配置许可取消,我们应注意什么
“增设影像诊断费”真能够提高我们的价值和带来收益吗?
【寻找下一个金矿③】医院的“后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