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选影像学

优选影像学,是我自创的一个概念,是我二十年放射工作的心得,也是我兼职《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的工作体会之一,我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学术场合演讲过这个题目。自创这个概念的原因和背景是几乎每一个医院的影像科都很忙,我把这种状况形容为“有限的人力资源和无限增长的检查报告的矛盾”。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众多的影像结论用“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等套语作为结论。引用我们医院一个资深人士的话语“你们放射科的报告要写好不容易,诊断要准确,建议要有针对性;要写坏也不容易,反正不是结合临床,就是进一步检查,只要不犯明显的错误”。

名词解释:优选影像学 我把它翻译为Optimum Medical Imaging,其中的optimum作为形容词释义是“最适宜的”,作为名词释义是“最佳效果、最适宜条件”,而作为生物学专业词释义是“最适度”,仔细琢磨这个英文词算是比较合适,但还不是最合适的,因为“优选”暗含选择过程,而optimum仅仅强调了结果。医学影像学的范畴包括放射诊断(X线、CTMRI)、超声和核医学,虽然对超声和核医学不是很了解,作为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兼职编辑部主任,点评一下总是可以的。

优选影像学的内容包括6个方面:

  • 诊断效能是优选影像学的基本点

  • 损伤和辐射是优选影像学的权衡点

  • 降低费用是优选影像学的社会责任

  • 多模态成像是优选影像学的技术基础

  • 比较影像是优选影像学的工具

  • 大影像科的目的是建立影像检查的临床路径

一、 诊断效能是优选影像学的基本点

简而言之,诊断效能就是做完检查后能不能给个说法,这个说法尽量一步到位最好,免得语焉不详。不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器官甚至不同的疾病诊断效能是不同的。例如,神经系统的脑部和脊髓的影像检查,一步到位的应该是优选MRI,急诊环境下的创伤与出血和术后评价除外,这个优选基本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因为MRI在神经系统的诊断效能比CT高。但是,不能每个病人都上来就MRI吧!所以我认为诊断效能划分为2个层次:筛查和诊断。筛查可以是影像措施,也可以是临床指标,从收集的信息决定“一步到位”的检查措施和必要性。影像筛查一般是指简便易行的检查,目的是发现“异常的有或无”,一旦发现异常,应该选择一步到位的措施,达到“方向性的结论”的诊断效能。例如,肺部的病变,X线可以起到筛查作用(早期肺癌无效),一旦发现异常,应该优选CT,而不是MRI或者PET;肝脏的病变筛查可以选择超声,一旦发现异常不能确定,我个人认为一步到位的选择应该选择MRI,而不是去CT。真正搞不定的时候,干脆让病人去活检,免得检查做了一大堆,也没有个说法。

不同设备的诊断效能这个问题,放射科大夫要明白,归根结底是要让临床大夫明白,开具检查单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器官、针对不同的检查目的、针对不同的病人状态(初诊、复诊、急诊、术后),选择最有诊断效能的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更不要开大而全的综合影像检查。

二、 损伤和辐射是优选影像学的权衡点

损伤与辐射,是相对与无创而言的。有些损伤是无法回避的,例如活检,那是因为无创检查实在搞不定,折腾是为了不折腾。而辐射问题因为有无辐射的选择而变得复杂起来。有专家说,影像检查这点辐射根部不算什么,尤其在有疾病的状态死马当活马嘛!由此导致了中国的土豪拿PET/CT做体检的荒唐。我在2003年和金延方教授共同翻译了一本《介入放射的辐射效应》一书,是德国卫生部的,从中学习到的除长期/短期、显性/隐形的辐射损伤概念外,还有一个概念是国民的平均辐射剂量,在没有核武器和核事故的环境下,活在当下的民众平均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医源性检查。这也就给放射科医生提出了要求,尽量选择低辐射或者无辐射的检查措施解决问题。若非如此,费那么大劲去研究降低辐射干嘛?用中国古典教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被检查的对象是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孙,你优选哪个,就给病人优选哪个。在回避辐射的选择上,超声和MRI优先于X线/CT和核医学。

三、 降低费用是优选影像学的社会责任

降低费用有微观和宏观2个角度,微观是降低单个病人的看病支出,宏观是指降低整个医保费用的支出。在我接受的本科医学教育里,要求先选择便宜的、简单的综合影像检查方式,先X线、再CT、然后MRI或者PET,与本人提倡一步到位的优选影像比较,这种做法表面上给病人尽量节省费用,实际情况是病人做了一大堆检查没有解决问题,想给病人推荐优选的措施时,穷一点的病人已经被折腾的没有钱了,这种现象在我20年的职业生涯中屡见不鲜。在宏观的医保层面上是否能降低费用尚不好说!如果单个病人能够省钱,理论上能降低医保支出,但是架不住滥用。作为医院层面观,这后面蕴含的是设备效能的发挥、医疗技术质量的提高以及医院声誉的远播,其效能也是十分明显的。

四、 多模态成像是优选影像学的技术基础

我们以前主张综合影像检查,例如用超声观察运动、用CT看形态特征、用PET看代谢状态,各种设备各负一责,这种方式叫单模态成像,各种信息综合起来,形成诊断需要的信息。以前的设备没有多模态成像能力,因此在那个时代提倡综合影像学是合理的。与这种单模态成像对应的是多模态成像,也就是用一种检查设备尽量把形态、运动、功能和代谢都一次性检查完毕,谓之“一站式购物”的检查方式。也是因为现在某些设备有了多模态选择,才有本人的“优选”概念,否则还需要在综合影像的概念中摸索。在多模态成像中,例如用超声形态和运动可以达到实时的状态,PETCT能提供形态和代谢的信息,MRI参数变化更多,形态、运动、功能和代谢都有涉及,正在推出的PETMRI尚有待比较影像学的研究。从目前的设备水平看多模态成像能力,MRI占优势,超声、核医学各有特色,CTX线次之。

五、 比较影像是优选影像学的工具

没有比较就没有优选!这有2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优选是比较的结果,是因为通过比较,得出某设备在某个方面具有优势的结论,这个结论应该是基于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而不是某个人或者单位的经验,乃至武断的定义。经过循证医学优选的结论可以被用来推广。另一方面比较影像学是优选影像学的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影像学,设备的潜能在不断的被创新和开发,任何所谓的优势都是相对的,不能因为现在的优选而扼杀了可能的创新应用。比较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争议,这些争议的内容要达到优选的结论是要经过严格的科学的比较。存在的问题是,谁来做比较影像学?很显然这个答案应该是有研究能力的单位,也就是所谓的研究型医院,其他医院能够忠实地执行好拿来主义就很不错了。

六、 大影像科的目的是建立影像检查的临床路径

国内很多医院影像科的划分很复杂。很多医院把影像科分得很细便于管理,一些大医院在强调大影像科。做大影像科的目的是什么?不应该是为了大而大。我认为,有行政执行力组织大影像科的医院,其学术目的应该是建立影像检查的临床路径,通过多种设备整合和自身的研究能力进行比较影像学研究,得出优选影像学的结论,由此建立不同器官和疾病状态的影像检查临床路径建议,并且推而广之接受业界的考验,由此实现自己的学术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献学习/RadioGraphics】卵巢肿瘤的病理、临床、多模态成像及分层(三):卵巢肿瘤的多模态成像
让乳腺MRI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图说:CT与MRI巧区分
全身MRI ( 核磁共振成像 ) 详解
增强CT,“强”在哪?做了CT,为何还要做磁共振?
专家论坛|梁萍:超声引导下肝癌热消融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