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289课-2019.09.11影像学习群集锦 第54天

每次大家在阅读文章前,请花两分钟看看视频吧

一份公益,一份感动

男,21岁,反复头昏、头痛10个月

MRI检查: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可见一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与侧脑室三角区顶壁分界不清。DWI上病变周边部分呈高信号,中间部分呈低信号。左侧侧脑室枕角、颞角增大


病理诊断:

左侧侧脑室三角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是Penfield于1937年根据肿瘤细胞两端突起为细长的毛发样胶质纤维而命名,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占星形细胞肿瘤的5%~10%,WHOⅠ级。


病变可发生所有神经轴索,多见于小脑(约占全部病例的85%),发生于幕上者多见下丘脑/视觉通路,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者罕见。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平均发病年龄约20岁,超过50岁者少见,本例患者年龄为21岁,在好发年龄范围附近,但从发病部位难以考虑到本病。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根据其影像特点可分为3型:

①囊性伴壁结节型,仅壁结节强化,肿瘤囊壁无强化,该型囊壁由反应性增生的胶质成分构成,壁内无肿瘤细胞;

②假囊性伴壁结节型,囊壁和壁结节明显强化(由具活性的肿瘤细胞构成),囊可为单囊或多房状;

③实质型,肿瘤呈团状强化,大致均匀。

上述3型瘤周水肿均不明显,出现阻塞性脑积水也较晚,一般呈轻到中度积水。

本文属于实质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无明显水肿,脑积水也不明显,与文献报道一致。但本例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强化,且DWI上病变周边部分呈高信号,中间部分呈低信号,这与文献中所述的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DWI呈低信号略有不符。


本例病变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需与该区域的其他肿瘤进行鉴别。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可以起源于脑室内或室壁结构,也可起源于脑室周围的结构并向脑室内突出。


常见的侧脑室三角区肿瘤包括室管膜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下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转移瘤、海绵状血管瘤等。其鉴别要点如下:

①室管膜瘤。脑室内的室管膜瘤病灶多光滑,肿块周围水肿不明显,质地均匀,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病变起源于室管膜,故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者常与侧脑室壁以广基底相连或跨壁生长。本例发病的部位、形态、增强方式与脑室内室管膜瘤非常相近,且不具有典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大囊小结节、壁结节明显强化的特点,误诊为室管膜瘤;

②脑膜瘤。多见于成人,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边界光整,信号多均匀,强化明显。本例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故可排除脑膜瘤;

③脉络丛乳头状瘤。儿童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成人好发于第四脑室。本例之肿块没有脉络膜乳头状瘤典型的菜花样表现,强化不够明显,且无大量分泌脑脊液的征象,故术前没有考虑脉络膜乳头状瘤;

④中枢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孟氏孔区,且呈宽基底附于侧脑室壁;

⑤室管膜下瘤多发于老年人,好发于室间孔,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略微轻度强化有助于鉴别;

⑥转移瘤。多灶性、增强呈环形或均质明显强化、发现原发肿瘤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⑦畸胎瘤。为中线肿瘤,常由透明隔同时向两侧生长,组织成分复杂而信号不均;

⑧海绵状血管瘤。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⑨神经鞘瘤罕见。

男,60岁,严重腹痛、腹胀、黄疸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男性,27岁,腹部疼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61课-2019.08.13影像学习群集锦 第33天
15岁男孩突然昏倒,只因大脑里长了这个肿瘤!
英文翻译--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结果】脑室肿瘤诊断及分析!
【读片时间】第0517期:基底节、丘脑区胶质母细胞瘤
【病例】髓母细胞瘤1例MR影像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