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的各种“坐”相辨析
从“站”到“坐”是由猿转变成人的第一个行为方式,古人的“坐”以今天的理解实质上是一个类概念,这种行为方式大致可细分为:坐、跪、跽、踞、跏趺和垂足坐等。中国古代的坐、跪和跽是三种比较易混淆的状态,它们的差别主要是身体纵向方面(图1)。


  2.1 坐

  中国古代的坐严格来讲实际上是两膝相并,双足在后,脚心朝上,臀部落在脚跟上。现在日本、朝鲜民族仍是这种坐法。在这种坐的基础上又可根据古人腰部的不同状态分为:危坐、安坐与凭坐三类。

  危坐即直腰端坐,古成语“正襟危坐”就是指这种坐姿。在古代的礼法观念中,它是最正统的坐相。如《管子.弟子职》:“出入恭敬,如见宾客,危坐乡(向)师,减色毋怍。”西汉的长信宫灯表现的就是这种坐姿(图2)。

  安坐时人的腰部比较放松,清.段玉裁《说文解字》:“人安坐则形驰”,在礼制上不如危坐严谨。

  凭坐主要指凭几而坐,“凭”在构词法上从任从几,所以《说文解字》:“凭,依几也”。这种坐在闲居时较多采用。《艺文类聚》中“隐几而坐”就是指凭几而坐。

  2.2 跪

  跪与坐类似,《说文解字》:“跪,拜也。”清.段玉裁注:“两膝隐地,体危也。”经学家阎若璩《四书释地》:“两膝著地,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两膝著地,以尻著跖而少安者为坐。”由此可见跪是两膝相并,双足在后,脚心朝上,臀部不落在脚跟上。跪是一种重要的礼节,在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2.3 跽

  跽与跪类似,《说文解字》:“跽,长跪也。”长是耸身、身体加长。跽就是跪而耸体即两膝相并,双足在后,脚心朝上,膝以上部分直起。它也是一种由坐到站的过渡状态。如《史记.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介于对跽与坐的理解,笔者认为李泽厚先生著的《美的历程》一书中第111个插图“跽坐女俑”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

  2.4 踞

  《说文解字》:“踞,蹲也”,即两足及臀部着地或物,两膝上耸。《后汉书.鲁恭传》中有“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的记载,可见这被认为是一种不合礼节的姿态。根据两腿是否靠拢可分蹲踞和箕踞两种。

  蹲踞是一般意义上的踞。而箕踞是两腿劈开不靠拢的踞。箕是表动作特征的,它是古代的一种农业用具,现在的农村仍可得见。

  2.5 跏趺

  跏趺是随着佛教的传入兴起并沿用至今的一种坐式,根据日本佛学者小野玄妙的观点可将跏趺分为结跏趺、半跏趺和善跏趺三种。

  结跏趺类似现在的盘脚坐,不同的是要求两脚心向上。半跏趺是左右任何一脚放至另一大腿之上的坐姿,类似一腿盘坐(图3)。善跏趺(倚坐、安乐坐)是两脚自然垂下或垂下之后相交的坐姿,这种坐相世俗化之后,就是通常的垂足而坐了。

  2.6 垂足坐

  这是自殷周以来以跪为主的传统坐姿的一种突破性演变,也是古人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这种坐姿使人的腿和膝获得解放,并使由站而坐或由坐而站的过程简单了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
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
正坐与打坐、跪坐的区别
坐有坐相-古代不同坐姿传递的礼仪修养
汉字趣闻之二十:坐、踞
古代的“坐文化”:古人怎么“坐”才叫坐有坐相,其中又有何讲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