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森:关于博物馆中的无障碍设计思考
1

高森:关于博物馆中的无障碍设计思考
2018-03-21 01:162
关于博物馆中的无障碍设计思考
摘要
博物馆常常被视为一座城市历史及文化的见证,本应起到城市名片的作用,但常常会有一些行动不变人士或特殊人群因为博物馆的无障碍设施不够完而不能够顺利进入博物馆进行参观,倘若任由这种部分服务的缺失而不管不顾,就会得这张使名片的宣传作用大打折扣。另外,博物馆其实除了承载历史文化外还应该是一个能够为社会各类人群服务而存在的公益性的社会机构,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博物馆的终极使命应该是对每一位观众的尊重与关心。民众是否愿意在空余时间光顾博物馆从一定层面上跟这种尊重与关心密不可分;一座博物馆的参观率越高,其所宣扬的文化历史就会被越多的人所熟悉,这对一座城市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设计、无障碍、人文关怀
Abstract
Museums are often seen as evidence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a city, which should serve as a city card. But there are people whoare often not mobile or special people who are unable to get into amuseum because of the lack of accessibility to the museum,regardless of the lack of some of these services. You'll get thisone to make the card less promotional.In addition, in addition tocarrying history and culture, museums should also be a publicwelfare social organization capable of serving various socialgroups. Well,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ultimate mission of themuseum should be to respect and care for each audience.Whetherpeople are willing to visit museums in their spare time isinseparable from this respect and concern on a certain level;Thehigher the visiting rate of a museum, the more people will be morefamiliar with its cultural history,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dissemin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a city's culture.
Key words:Museum Design, accessibility, Humanistic Care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高森,就职于成都东软学院,(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青城山)
作者简介:高森,女,1982.04,籍贯河北邯郸。现任成都东软学院数字艺术系艺术设计团队讲师,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皮革手工艺方向。
联系方式: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东软大道1号成都东软学院C8一楼,邮编:611844。电话:13438805318QQ1024576702,E-mail :gaosen@nsu.edu.cn。
第二作者:陶雪花,成都东软学院,(四川省 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 )
作者简介:陶雪花,女,1982.04,籍贯湖北,成都东软学院数字艺术系艺术设计团队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展示设计。
联系方式: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东软大道1号成都东软学院C8一楼,邮编:611844。电话:13458646870,E-mail:taoxuehua@nsu.edu.cn
1、 博物馆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一种人类自发的自我关怀行为,其实就是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表现为追求平等,维护尊严,体现关怀等。
人文关怀在社会各方面都有体现,为什么要谈博物馆中的人文关怀?首先,人们可以从博物馆里获取从生活中无法获取的知识,学习和了解本座城市的历史,同时,博物馆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也是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因此,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人都会聚集于此,包括年长者、行动不便者、孕、婴等。第二,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场所,其本身就包含了人文关怀中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因而,这样一个公共空间进行无障碍设计,能够更好的体现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一根本宗旨。DiannePilgrim先生是位于美国的史密森国立设计博物馆的馆长,他曾说过:“我是一名博物馆馆长,也是一名肢体残障者,因此,博物馆的无障碍建设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我认为一座博物馆应该为所有来参观的人提供舒适便利。”可见,身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应该时时处处体谅各阶层民众,从细微支出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
二、博物馆建筑结构中的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这个词产生于二十世纪初,当时出于人道思维,建筑业内提出运用现代科技建设改造现有环境,为生活有障碍者提供出行自由且安全的生活空间,为这类人群能够平等的融入社会创作条件。博物馆作为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更能体现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
2.1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宜人适用性
先来说说适用性,博物馆,其实是个空间的概念。这其中包含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因而在设计时必须彼此兼顾,综合分析参观者的行为方式,既要考虑户外环境又要考虑室内交通,并兼顾两只氛围的和谐统一,不能只顾一边而顾此失彼。对参观人群来说既要考虑到大众群体也要相应的关怀到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例如婴幼儿,孕妇,年长人士以及残障人士等。这些人的活动动线,应保持顺畅,不会因参观顺序或停留时间长短而造成建筑游线上交通的拥堵。
从展陈空间布置给人带来的感受上来讲,展示空间内部的陈列重点应该集中在地面,效果应是下重上轻,因为对于坐轮椅的人群来说视线本来就低于正常人,如果大量上层空间展示会对其参观造成不便,所以在设计时顶面装饰部分应力求简捷;在空间划分时应首先考虑人流动线的合理通畅,通道宽度适宜,展示内容主次分明,展柜高兼顾各方,至于附加的装饰物应本着适度原则,以免喧宾夺主。当然对于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也是设计师需要兼顾的。
2.2博物馆环境中无障碍设计的特性
博物馆是属于公共空间,这里应该接纳和包容所有前往参观的人,因而,我们提倡的无障碍设计绝不只是简单的设置盲道、坡道、无障碍卫生间、或是提供盲文或手语服务等而是鼓励各种身体状况的人群都能够与社会融合,通过空间布局和一些小的细节自然而然地感知、抵达、进入并使用相关设施,通过标识或特点通道路线实现与环境的充分互动,并最终达到行为目的。具体设计原则可从以下三方面窥得:
2.1.1.设置醒目易识别
对环境的感知是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无障碍设施设置方面应当尽量醒目,另目标人群能够迅速找到并准确识别。可识别性,又称为可认知性。这里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针对识别能力正常的人,这类人能够正常的通过指示标识获取相应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采取相应的行动。另一种是识别能力有障碍的人,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公共设施来完善这类人群感观能力的缺失。例如:车载电子地图、公共电子显示屏、声讯系统、凹凸字体、试听结合的信息指示牌,使视听障碍者能够在“不被区别对待”的情况下,准确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加以应对。
2.2.2游线顺畅可到达
博物馆或任何一个展示空间,首先要考虑的便是交通,或者说是展厅游线,也就是人群流动的线路,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整个参观流程的顺畅,不能出现人群过度拥挤或因展品过于引人注目而发生围观是产生的“交通堵塞”。游线尤其是通道设计要考虑到出正常人外其残障人士、年长人群及其他一切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保证他们可到达、可识别、可使用。以建筑内部空间为例:建筑的出入口应设置坡道供不便上楼梯的人群使用;参观游线通道设置应留有足够的宽度供轮椅或婴儿推车通行;遇到楼层间隔,除了传统电梯外垂直升降梯也必不可少。另外,室内陆面高差、展具展柜的摆放等都不可对通行造成影响。
2.2.3.互动简洁易操控
残疾人对环境的可操控性是指在不需要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能够独自完成某种行为活动的能力。在博物馆中这类会发生可操行为的设计需要尤为注意。例如:公共厕所中可能会有供残障人士使用的专门空间,那么再设计这类空间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这类特殊人群的人机工程学尺度,以及使用习惯等;展具展架高度、说明牌的识别度应当依照人机工程学中的最大最小原则选取合适所有人群识别的高度和字体大小。当然,可操控装置不单单指博物馆中的公共设施,还有现代博物馆中的互动系统,也应当注意人体尺寸,并以尽量简洁的操控方式达到相应的展陈效果。
三、博物馆中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3.1安全第一原则
从功能角度来讲,安全性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博物馆以及一切公共活动空间都有义务保证每位正常参观者的人身安全,这也是无障碍设计的最基本要求。
提到安全,对于四肢健全的正常人来说博物馆环境应当是相对安全的场所之一了,而无障碍环境主张的服务对象是所有人,即:残障者,特殊人群以及正常人。这些人由于个体差异,对环境的感受力和适应性不如正常人,面对危险时应激反应的灵活度也较低,因而最易发生以外,所以在常用的公共设施设计中应当特别将这类人容易发生的不便和意外考虑其中。仍旧以公共卫生间为例:先来说说位置,说到参观博物馆上卫生间,我们总会有这样的困惑:或寻而不见,或大排长龙,或使用不便,又或者空间过小等。这些问题集中在一起就容易发生危险和冲突和危险。因此,大型博物馆应将卫生间设置于各个展厅或展区的出入口附近,前提是不影响正常展线交通。能够设置独立特殊人群卫生间当然最好,即使不能也应在公共厕所内单独设有供特殊人群使用的单独隔间,并有无障碍标志作为引导;特殊卫生间内应有轮椅回旋的空间,地面应采用防滑材质,且洗手盆附近的地面应尽量保持干爽,容易发生碰撞的边角采用圆弧设计;另外,良好的灯光照明系统也是一个避免危险发生的重要因素。
3.2针对性和通用性并存原则
无障碍,是一个通用的概念,他不仅针对生活不便的人群,对于一般人来说也应该同样适用,这是面向全社会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原则。例如坡道、楼梯的扶手,在设计时必须同时照顾到行动不便者和行为能力健全的人。所以现在有很多环形扶手的出现,这些环形扶手的尺寸一般为上层高度考虑正常人人机工程学尺寸中垂直肘高90厘米左右,下层高度应照顾行动不便者和儿童,因此高度一般为65厘米左右;如果条件受限无法设置两层扶手,那么单层扶手高度则可以折中为80到85厘米。
另外,博物馆内最容易忽视的无障碍设计区域可以说就是地面了,布展方通常会选择与展厅风格相搭配的地面材质来烘托整体氛围,但其实各种人群对地面的要求是有区别的,所以在地面材质选择是应当更综合的考虑到参观者的需求。不同人群对地面有不同的需求(见表1)。例如盲人,他们需要能够表征场地特点的地面,如果能够产生一定震颤感更好,因为震动能够更有效的传递环境信息,且不影响正常人通行。即使同为行动不便的人群对地面的需求也有差异。例如乘轮椅者(或推婴儿车的人)和使用助行器者,如果同使用地毯则后者行进阻力会增大甚至会有绊倒的危险,而乘轮椅者则更需要这种阻力稍大的地面以免打滑。因此,无障碍设计不能够偏重于某一类人群的特殊就将其需求推而广之,而需要兼顾彼此通用并存。
类型
长绒地毯
短绒地毯
弹性地面
硬质地板
光泽不滑
光滑
行进器使用者
勉强可用
适用
适用
勉强可用
不可取
不可取
轮椅使用者
不可取
勉强可用
适用
适用
勉强可用
不可取
视功能不全者
不可取
勉强可用
适用
适用
勉强可用
不可取
老年人
勉强可用
适用
勉强可用
勉强可用
不可取
不可取
表1:不同人群对地面选择需求
结 语
本文以博物馆为例阐述了无障碍设施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实不只是博物馆,以前公共空间都不应该忽视弱势群体的存在,而这种无障碍环境的构建方便的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特殊人群,更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
博物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只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小部分,我们应当以点带面,为创造一个和谐宜居的无障碍社会赋之全力。
参考文献
[1]孙海秦. 公共建筑无障碍环境设计[D].天津大学,2003.
[2]刘卫华,曹敏.无障碍博物馆——理念与实践[J].中国博物馆,2008(01):23-27.
[3]李金琼.构建高品位生活品质——基于人体工学在无障碍室内设计中的人性化考虑[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09):106-108.
[4]张燕. 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编审:崔建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适老改造 || 适老空间—居家养老才是人间真爱
一篇文章,读懂“适老化设计”的所有精髓!
筑医台资讯—无障碍设计在医院室内公共空间的运用“法则”
做的是无障碍设计,却处处是障碍!
嵌入地面的公共自行车车锁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