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史品评:明朝灭亡前夕,大臣的一个提议让崇祯放弃了最后的转机!

明朝在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沉浮后,终于在崇祯皇帝在位期间灭亡了,这位明朝最后一任皇帝,从皇兄天启皇帝手中接下皇位时,大明江山其实就已经危机四伏,崇祯和天启皇帝一样,因为父亲朱常洛一直不得万历皇帝的待见,也没有好好接受过正式的皇储教育,并且崇祯能当上皇帝,还是因为皇兄天启皇帝没有子嗣的原因,所以崇祯即使在位期间很是勤政,但这并不代表他是一位称职的好皇帝。

而明朝在崇祯在位期间灭亡,除了因为明朝当时的颓势已经无法扭转,还跟崇祯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崇祯一共在位了十七年,这在明朝皇帝中不算短了,但是他在位的这些年,跟朝中大臣的关系却很是紧张,说白了就是崇祯对朝臣的疑心很重,一个皇帝即使再勤劳,也不可能把所有事都亲力亲为,一定要放权给大臣来帮自己解忧,更需要有能力的大臣来帮助皇帝治理国家,所以崇祯不得不重用大臣,但是却对他们又极不信任。

崇祯在位的十七年中,光是内阁大学士就换了五十个人,不仅如此,崇祯还杀了不少有能力的大臣,袁崇焕就是其中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崇祯性格上用人多疑的缺陷,以致于后来出现了朝中无人可用的局面,剩下的都是些碌碌无为的言官,所以崇祯后来在明朝灭亡时,把过错都推在了大臣身上,其实崇祯和大臣之间长久以来的矛盾,也让明朝失去了最后的转机。

在明朝灭亡的公元1644年,李自成逐渐逼近京师,吴三桂当时正死守宁远,此时的大明朝要同时与两方势力相较量,这对摇摇欲坠的明朝来说是致命的,眼看李自成一路向京师逼近,崇祯皇帝决定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但是这时能抽调拱卫京师的只有吴三桂的军队,但是吴三桂一旦回京护驾,也就意味不仅宁远会丢失,清军也会趁机大举向南推进,那么京师也会在不久后岌岌可危。

但是事情总得分个先后,崇祯还是决定要调回吴三桂来拱卫京师的安全,但是调兵所需百万之多的粮饷却把崇祯难住了,国库的银子早就打光了,崇祯只好在大臣身上想办法,但是大臣们谁也不愿意掏自己的腰包,最后上到皇亲国戚,下到文武百官,筹到的银子对于调兵的粮饷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并且崇祯的自尊心也很强,他不愿意背负丢弃祖宗之地的骂名,大臣们更是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历史的罪人,所以便无人敢提出放弃宁远调吴三桂回防京师,这又何尝不是崇祯和大臣之间长久关系不协调所导致的,最后崇祯不得不放弃这个法子。

之后,崇祯又想到了效法宋朝南迁,把京师迁到陪都南京,这无疑是个能解燃眉之急的法子,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崇祯与朝臣不和已久,并且崇祯的性格使然,让他难以主动提出南迁,所以崇祯把希望寄托在了当时的内阁首辅陈演身上,崇祯希望陈演能在朝堂之上首先提出南迁的建议,陈演当时是内阁首辅,也是代表着大多数朝臣的意见,所以只要陈演能提出南迁的提议,那么内阁也很容易赞成这个提议,崇祯南迁的计划才能得以实施。

但是陈演和其他大臣一样,对崇祯同样是矛盾重重,并且陈演也深知南迁之后,若是日后怪罪下来抛弃京师的罪名,那么所有的罪责都会推到自己身上,所以陈演非但没有提出南迁,还上奏崇祯要死守京师,这让崇祯很是恼火,但是在这之后,有个大臣提出了南迁的种种好处,这让崇祯很是欢喜,终于有人和他站在同一战线上了,崇祯想要迫不及待的宣布南迁的决定时,接着又有一位大臣在南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让崇祯火冒三丈的提议。

一个叫李邦国的大臣提出,有一法可以不用皇上南迁就能保大明不灭,这个提议就是让太子与诸位大臣迁到陪都南京,而崇祯则留下来继续保卫京师,崇祯听到李邦国的这个提议后,顿时火冒三丈,这个提议无疑是让崇祯与京师共存亡,而其他人却可以南迁偏居一隅安享太平,崇祯与大臣们的互不信任彻底让他放弃了南迁的计划,并且崇祯爱面子的性格特点,使他难以放弃宗庙社稷,而他对大臣的猜忌多疑和刻薄寡恩,使得朝臣与他离心离德,在明朝存亡的关键时期,实际上崇祯已经变成了孤家寡人,明朝的陨落和崇祯的性格特点结合到一起,才最终没能逃出亡国的命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崇祯的悲剧
闲话明仁宗——朱高炽
明朝五位荒唐怪诞的皇帝,看看都有谁
明崇祯皇帝就像戴眼罩的驴_商振_凤凰博报
周延儒
揭秘:朱由检与朝臣因南迁问题争论不下,最终错过最佳时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