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思诚

一、吕思诚其人

  吕思诚(1293~1357)字仲实,平定人。元泰定元年(1324)中进士,始授辽州同治,后改任景州莜县尹。在莜县任上,他剔弊兴利,颇受当地百姓称颂。后升为翰林院检阅官及编修。吕思诚性情刚直、倔强,议政时,有时连皇帝也敢顶撞。一次文宗要阅国史,翰林院长官唯唯诺诺,思诚虽在末僚,却直言进谏道:“国史记当代人君善恶,自古天子没有观看的。”皇帝只好作罢。后出任广西廉访司事,在郡县巡视时,能体察民情,不为权势所屈,并敢于秉公办事,深为江南人民敬重。之后历任侍御史集贤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湖广参政、中书参知政事、左丞转御史中丞等职。再任国子监翰林学士,承旨知州制诰兼修国史加荣禄大夫。曾主持总裁《后妃功臣传》,因成绩卓著,皇帝亲赐玉带倍加青睐。吕思诚秉公办事,不能不得罪一些有权势的大臣。其间因与吏部尚书、左司都等人为货币政策据理争论,使先帖木耳有机可乘,指责吕不该在庙堂大声厉色说话。监察御史也妄说吕“为人狂妄”而被夺诰命和所赐玉带,降为湖广行省左丞。思诚被贬引起朝野不满,后又被召回朝廷官复原职。不久病逝,赠齐国公,谥忠肃,葬于平定城北三岔口。在任翰林院期间,曾总裁宋、辽、金三史。有《介轩集》、《两汉通纪》、《正典举要》、《岭南集》等著作传世。

  据《平定州志》记载,吕思诚六世祖宗礼,系金天会九年(1131)进士,曾任辽州司侯判官,著有《沾山集》;宗礼生仲堪,举进士;仲堪生时敏;时敏生剑,为千夫长,卒于国事;剑生德成;德成生允,卒平定知州致仕;允生思诚。吕思诚父祖数世读书于冠山书院。元至正五年至十六年(1345~1356)吕思诚任中书左丞时,曾于冠山建吕公书院。

二、从义东沟吕氏家中看到的义井(义东沟)仅有的《吕氏族谱》所撰相关信息想到的几个问题

  1、《吕氏族谱》初修于道光十二年(1832),由吕氏十一世孙吕仲吕遵祖父吕书兰,叔父吕覲南之命所撰。

  2、族谱资料来源:一为祖辈言传,二为本宗所存的卷轴所记,三为本族金卜兰、人家角等祖茔碑、表、墓、碣所留。

  3、族谱修毕后,时人虽感庆幸,但仍留有遗憾。一是元中书左丞吕思诚所撰《吕氏先茔表》后至明嘉靖年间断记,其间有200年左右。据此推断,断记应为八世。二是从明嘉靖年间始记,吕天衢之孙四人中只知尚文之后记至今。新德、新民、新儒三支未获聚谱。而之前几世及《吕氏先茔表》中吕颐、吕庆、吕潮等数世,单记痕迹明显。

  4、《吕氏族谱》中收有本族序言3篇,吕思诚撰《吕氏先茔表》1篇,吕思诚诗1首,本族吕仲吕诗1首及有关节妇、名讳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以上资料的研究分析,使我萌生了以下直觉与联想:

  一是,义井吕氏是平定西乡大姓,家风淳朴,乐善好施,仁义有信,彬彬有礼,深受乡民爱慕敬仰。

  《吕氏先茔表》中记载:“吕氏徙居平定州之义井里盖数世矣。义井去州甚近,为西乡之上社,吕氏在西乡亦为钜家,自上世以来资雄一乡。而乡之贫乏不能自存者,多赖以赡给,有布缕粟麦之積,其心未尝欲以幸。岁之歉荒,人之贫穷,加以利而增羡之,故至今不见其衰焉。人又以为此之前世,物既充盈而子孙之盛过之且彬彬有文焉。乡之人视吕氏之家爱慕敬仰不啻利怀而威扬也。凡有吉凶庆吊之事,竭蹷而趋,譬犹简书号召之信而不失其期也。”

  二是,义井(义东沟)吕氏与吕思诚两家属同族同宗,但已出五服,虽已制服出五,但数世交往甚密且延续久远。

  两家交往是亲亲之交而非互相攀高。《吕氏先茔表》载:“思诚在童幼年时,随侍先父先堂住来时,伯父犹在。话及两家之好乃曰‘亲亲之道,制服以五,三世则降,五世则绝,情义之笃曷有终穷哉。夫吕氏之姓本自四岳衔于齐姜,固一本而万殊也,以其有远近则有亲疏,非以亲疏远近之别而有两吕氏也。前日之异斯末可知,今日之同我两家子孙不可忘也!’。”听了吕伯关于同族同宗一番话后,“是以思诚服膺弗失,不敢起赤颜忿言之乖。”即对老伯之嘱牢记在心,永不忘记,不敢因些许小事而红脸发怒讲怪话甚至违背抵触,表示完全赞同。吕思诚将吕伯在其为童幼布衣时所嘱,到成为国家重臣时仍牢记不忘。吕氏三兄弟在找吕思诚言及其父已去二十余年时也言:“我父祖固末尝宦仕,而以恩之于乡之民人者数世之间,利賙而义给亲姻之助贫穷之资,亦何愧于显仕哉!”说明义井吕氏也属平民。

《吕氏先茔表》载:“迄先伯父,先父与先兄下及诸子侄辈,岁时寒暄,叙座罗拜,姑姊妹侄,若嫂与妇,驩然一家,未尝有间言而疏也。”数辈相交甚密,男女老幼偕同,亲情亲如手足,实乃古今罕见。

  吕思诚为义井(义东沟)吕氏书《吕氏先茔表》是在其任重职后,“思诚念先世之交,驩悦昆季之义,逊感乡里之爱慕乃为之表。”这是出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撰文后具名为“歬中书左丞吕思诚撰并书”,有别于在好多处出现的“赐进士及第集贤院大学士荣禄大夫前中书左丞吕思诚撰并书”。足见其同宗晚辈在先辈面前的敬重之意。

  在《吕氏族谱》中有一篇考文记,“吕礼,字仲亨”。而吕思诚,字仲实。吕礼即吕思诚所言吕氏三兄弟之一。可见,两吕既为同辈同姓,表字中又同有“仲”字,完全不是巧合,是一家同宗同辈的佐证。

  吕氏十一世孙吕仲吕于道光辛丑夏和吕思诚之后遵典相遇鹿泉时,见面甚欢,言及修谱一事,曾寄其四绝:

  追思墓表语淳淳,获鹿相逢事有因,料得榆关宗派里,天留公子继贤臣。

  昔有仲亨如许碑,迄今湮没少人知,愿将前代子孙聚,族谱修来不敢迟。

  大元望族表当初,先代交欢我不如,自识碑文才省悟,依然情好莫生疏。

  古墓计来五百年,碑表郎郎木林前,幽灵不少棲魂处,追远久亏后昆贤。

  从元至正十三年到清道光十二年,相距近五百年,义井(义东沟)吕氏后人与吕思诚后人见面如故,共商修谱一事,这只能说明两家后人虽非日日谋面,但相互联系不曾间断,且有大事要事时相商是经常的,如非亲亲关系相处特殊,确难做到。

  三是,吕思诚为官前居住义井,为官后仍有家人在义井定居。

  (1)如前《吕氏先茔表》所记:“岁时寒暄,叙座罗拜”。男女老幼来往频繁,这种交往正是同族、同宗、同村人来往的形式。试想在金元时期,不仅战事频繁,且交通不便,出行时,相距十里则非马即轿。特别妇女,出行既不方便也不随便。若不是同村,这样的交往概然不能。

  (2)《吕氏先茔表》记载书表是在“去年(至正十二年,即1352年),思诚以监察御史出为广西宪检过家会聚,三兄弟偕来谓思诚曰”书表一事。既然“过家会聚”,时间定然有限,且是家事而非公差,按吕思诚为官为人的风格,定然从简而不张扬,如思诚家人不住义井,吕氏三兄弟则不可能很快知晓。

  (3)《吕氏先茔表》中言:“思诚童幼年时随侍先父先堂往来”于吕氏家中。试想,如非亲非故又不住同村,怎能有这样的来往频率?

  (4)《吕氏族谱》中载入了吕思诚的七言诗一首:“典却寒衣辩早厨,老妻何必犯躅蹰,瓶中有醋堪调菜,囊中无钱莫买鲈,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冬烈日都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谱中虽未言诗为谁所写,但不难看出,此诗也为吕思诚“过家会聚”时所为,应该是写给吕氏伯母的。《吕氏先茔表》只言吕氏三兄弟访吕思诚托其写先茔表,而从诗中透露出的信息,可能吕思诚也曾回访过吕氏长辈。诗作似为回访时,吕母言及家中主人去世后,仅留妇幼晚辈甚感凄凉,故思诚以诗相赠,好言相劝,以慰老人。这充分反映出吕思诚虽位显官贵,身价百倍,但仍对吕氏家事关心,才会“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其与《吕氏先茔表》中吕公言及两家之好的一番话后,“是以思诚服膺弗失,不敢起赤颜忿言之乖”是一脉相承的。时间短暂,互相拜访,也说明相距不远,同居一村。

  四是,吕思诚父兄多得义井(义东沟)吕氏“资给”,定是大用而非为生计。

  1、《吕氏先茔表》中言:“且自先父先兄思诚辈奔走仕途亦多得其(指吕氏)资给焉。”此话出自思诚之口,定实无误,但就吕思诚家境来说,不会因生计而受人资给,因据《金史》记载,吕思诚从六世祖吕宗礼始为官,五世吕仲堪为进士,三世吕剑为千夫长,其父吕允为知州致仕。这说明受吕氏资给定为有大用而非为生计。

2、受资给为“先父先兄与思诚辈奔走仕途”所用,据此推断,应为考取功名过程中的费用。

  据《平定州志》记载平定书院的创建,当始于北宋后期或金元时代,冠山书院始为冠山精舍。元中书左丞吕思诚父祖数世就读于此处。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曾令县内设立小学,“如自愿招聘教师,或自受家学于父兄者,亦听从其便。”“其他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养学者,并立为书院。”思诚父兄辈多得吕氏资给可能用于在冠山精舍就读期间,因思诚在此读书期间也曾为精舍完善投入不少资金。吕思诚官至中书左丞后又曾在冠山精舍基础上造燕居殿,设立孔夫子肖像,立颜子与曾子相配祭,另筑会经堂及德本、行源斋舍,院藏经籍图书万卷,并以宰相相请赐题额,设置山长负责书院事务,称“吕公书院”。院名即为吕公书院当有纪念思诚之意,但也不排除思诚念及义井(义东沟)吕氏对其父祖及自身奔走仕途的资给而冠以此名,以示对义井(义东沟)吕氏的怀念。

三、金元时期,平定及山西名人多曾涉足义井,与吕思诚父祖数辈就读平定冠山精舍及步入仕途

据近得《义井邨石碑记》载,在金元时期,平定及山西诸多名人都曾活动于义井一带。大安二年(1210)任职平定的赵秉文曾带领义井人民抗灾救灾,亲临现场体察民情,并将义井一带治理得太平安定,山西名士岢岚人王中立曾倡议义井村名改“乂”为“义”,以纪念清官赵秉文的爱民、重民、以民为本的义行;元名将为保卫平定做出卓越贡献的聂圭曾为义井村名改字立铭以记,昭示后人,金朝文人元好问曾寓居大阳泉,并和聂圭副使冯大来交往甚密,经常来往于平定与大阳泉之间,义井为必经之地……直至明弘治七年秋,国家重臣耿裕还留宿义井吕氏家中。这些都充分反映出金元时期义井已成平定名村。吕思诚父祖辈多属这一时期人士,耳闻目染受到州城名人名士影响或教诲应是情理中事。况义井(义东沟)吕氏在金元时期已成义井(义东沟)望族。据《吕氏族谱》记载,金元时期义井(义东沟)吕氏除祖茔在金卜蘭外,另有“义井西祖围一座,阳泉北岭阳坡围一座,闫会西豹子平围一座、上五渡围平围一座”,共五处坟茔。和现义井(义东沟)吕氏称“本宗祖传为五大股”相吻合。从明弘治七年耿裕留宿吕公家中,也反映出吕氏即为望族,来往官员与义井(义东沟)吕氏交往甚密,历朝平定官员与义井(义东沟)的渊源可能与吕思诚祖辈就读冠山精舍并先后步入仕途有着必然联系。

  由于历史资料失缺,就名臣吕思诚详细情况,在平定州志中记述有限,只知其为平定人,再详细情况知之甚微。近读义井(义东沟)《吕氏族谱》发现吕思诚为吕氏所书《吕氏先茔表》,从中发现蛛丝马迹,随之产生遐想,随时记录下来,以备后人进一步考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吕氏忠孝列传16
吕氏族谱
刘邦为什么要杀自己的连襟樊哙
【藏说长阳】长阳现存最早的印刷本家谱——《长阳吕氏二修族谱》
清丰吕俊朝
阳泉义东沟三义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