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察哈尔营

察哈尔营的形成

1762年5月9日,第一批西迁官兵1千名汇集在察哈尔八旗中心,他们背负战箭,腰跨战刀,骑着战马,携带家眷,告别家乡,陆陆续续出发了,笠年3月6日,1千名官兵陆续抵达乌鲁木齐。除留驻乌鲁木齐150名,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市)派驻50名外,派驻伊犁之官兵843人,自2月16日始陆续编队起赴伊犁,于4月15日抵达赛里木湖。据满文档案记载,在第一批西迁的察哈尔八旗内有200名额鲁特人。

第二批西迁新疆的察哈尔蒙古与第一批不同的是,他们要解送大批牲畜到伊犁。因此兵丁分两队出发,前队500名官兵要解送4万只羊到伊犁,因此不携带家眷,家眷由后队携带。前队500名兵丁在于1763年5月11日起程,花了1年零2个月的时间到达伊犁,后队500名兵丁连同1千户家眷共2013人,于1763年6月8日启程,次年5月抵达伊犁。这批携眷移驻的1千名察哈尔兵,其中有额鲁特兵丁34名,均作为披甲。两批察哈尔兵行走路线大致相同,都是越过蒙古高原。

两批西迁新疆的官兵总人数据《伊江汇览》载,移驻伊犁的察哈尔官兵1836户,5548人,加上留在乌鲁木齐的察哈尔及移驻库尔喀喇乌苏的察哈尔总计有6090人,实际人数可能超过此数。

组织构成

1763年1800名察哈尔兵以先后移驻编设两个昂吉(昂吉,蒙古语,意为分支,是准噶尔台吉下组织名称之一,清朝沿用),察哈尔营正式建立,第一批西迁的察哈尔人为“旧昂吉”,第二批西迁的为“新昂吉”,1764年又设察哈尔营领队大臣(蒙古人称米昂本)一员,总揽边防事务,平时定期召集各旗兵丁进行军训,战时则根据伊犁将军的调遣命令,负责动员、率领全翼兵丁从征参战。领队大臣驻惠远城(1896年移驻博尔塔拉),归伊犁将军节制。

1767年6月新昂吉为右翼,旧昂吉为左翼,左右两翼各有8各苏木,2各苏木为1旗,即左翼4旗,右翼4旗,共计8旗。自此西迁的察哈尔兵正式以八旗组织建制起来。两翼各有官兵920名,并各附有额鲁特闲散100名,各设总管1人、副总管1员、佐领8员、骁骑校8员、空蓝翎3员、委笔帖式2员、领催32名。

伊犁将军还奉旨颁发了新的总管关防以及八旗旗纛,其八旗的旗名同内陆的察哈尔旗名一样,除全色的黄、白、红、蓝4色旗外,另4旗在原色旗上镶边,称镶蓝、镶白、镶黄、镶红。右翼(新昂吉)4旗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左翼(旧昂吉)4旗为正黄、正红、镶红、镶蓝。

自1764年始,察哈尔营内除原随迁的额鲁特人外,又陆续安插了自哈萨克、布鲁特(克尔克孜)等地逃来投清的额鲁特人,1767年共计有额鲁特闲散兵200名,以后由额鲁特闲散内又拨入察哈尔营420户。因此察哈尔营的额鲁特人是不少的,有600余户,千余人,特别是旧昂吉。

察哈尔营八旗为军政合一的组织,凡蒙古族旗内的男性丁口,皆按规定由18岁至60岁者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其兵丁平时生产,战时从征。旗以下的社会组织是苏木(是蒙古语,“箭”之意,就是满族的“牛录”,汉语称为“佐”)。苏木是旗以下掌管兵役、行政的基层组织。察哈尔营每旗有2个苏木,左右两翼各有8个苏木。清朝规定每150户组成1个苏木,其中50人为骁骑(即现役兵)兵,其余100人为闲散骁骑兵(即预备役兵),统称为箭丁。

每苏木设章京(章京为满语,察哈尔蒙古发音为占格,汉语佐领之意,)1人,负责统辖全佐兵丁,审理编报丁册,章京以下,设昆都(骁骑校)、博硕克(领催)、转达(护军校)、梅伦(副佐领)等官吏。苏木以下每十户,设“什长”一人,受章京管辖。

左右翼8个旗都以军旗色命名,即:库外特夏尔(镶黄旗)、古勒夏尔(正黄旗)、库外特乌兰(镶红旗)、古勒乌兰(又称古勒郎,正红旗)、库外特察干(镶白旗)、古勒察干(正白旗)、库外特科克(又俗称依克科克,“大蓝之意”,镶蓝旗)、古勒科克(又俗成巴噶科克,“小蓝之意”,正蓝旗)。

驻防职责

驻守卡伦、台站: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主要任务是驻卡巡边,察哈尔营驻守21座卡伦,其中常设卡伦9座,添撤卡伦12座,无移设卡伦。常设卡伦即:乌兰布喇、扎克鄂博、哈布塔海、乌柯克、沁达兰、索达坂、冲库克、库库托木、达尔达木图卡伦。添撤卡伦12座:绰伦古尔、音德尔图、阿尔齐图哈玛尔、雅玛图、木鲁、沙喇布鲁克、硕博图、察奇木图呢盖、喀喇乌珠尔、察罕乌苏、鄂拓克赛里安达拉、干珠罕布拉克安达拉等卡伦。

据《伊犁略志》载,到清道光年间,察哈尔营领队大臣管辖的卡伦有6座,巡防哨(小卡伦)有14座。6座卡伦即:索达板卡、沁达兰卡、哈布塔海卡、库克托木卡、许步土卡、绰伦古尔卡。14个巡防哨:干楚汗布拉克、鄂拓克沙里、达尔大木土、扎克峨波、乌萨克、夏拉西里、殷德尔土、夏拉布拉克、牧禄、哈拉乌朱尔、雅玛图、查干乌苏、伊拉土哈木尔、察克尔图拉。

察哈尔营除了驻守所守卡伦外,还派兵5—15名协助巴彦贷(惠宁)领队大臣驻守其专辖的塔尔基卡及干楚汗卡。

1864年10月7日,随着沙俄入侵,大片国土的丧失,失地内原设的许多卡伦被丢失。因此,处于边界地区的卡伦,其职能也有所改变。沿边卡伦基本上成为一种军事哨卡,主要任务就是守卫边界了,所以察哈尔营官兵驻守卡伦的任务也更重了。1876年,察哈尔营管辖的“卡伦”共设15个,即:干珠罕、察罕郭勒、哈喇郭勒、哈喇乌珠尔、察罕乌苏、西里布拉克、库克托木、索达巴罕、沁达兰、哈布塔海、扎克鄂博、木鲁、察齐尔图呢盖、固尔班毕力齐尔、额肯西里。史称“旧21、新15”。光绪年间,国力日衰,清政府为节省军饷,将原察哈尔左右两翼16佐领裁去4个,1903年初,察哈尔左右两翼共有官兵1150名,仍按旧制巡逻防守边界卡伦。

察哈尔营除了驻守卡伦外,还有驻守五座军台的任务。军台就是驻军防守的驿站,它负有传递各处文武官员的奏报文报,应付过往差员,运送官物等职责。通常每个军台内额设兵14名,车2辆,马43匹,牛12头等。察哈尔营驻守的5座军台即:1塔勒奇阿满台(俗称头台)、2博勒齐尔台(塔勒齐尔台,即二台)、3鄂尔哲图博木台—(俗称三台)、4呼苏图布鲁克台(俗称四台)、5托和木图台(又称王台、五台),这5座军台都在伊犁通往库尔喀喇乌苏境(即东路)及博尔塔拉的交通要道上,

察哈尔营不仅驻守博尔塔拉,自1766年始,察哈尔营同满洲、锡伯、索伦、额鲁特一同驻守塔尔巴哈台。察哈尔、额鲁特营一年一换。察哈尔营每年派佐领1员、骁骑校1员、兵150名换防塔尔巴哈台。除此之外,察哈尔兵还要照看土尔扈特、和硕特蒙古部游牧。

自1764年始清朝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军队到吹(即吹河,今改名为楚河,在独联体境内)、塔拉斯(因临塔拉斯河而得名,今为哈萨克共和国之江布尔)地区稽查和巡逻,察哈尔官兵也随同前往。随着沙俄的入侵,巡查完全是巡边,主要任务是勘察界碑,修整鄂博和缉捕越界俄人,以抵制沙俄为主,具有较强的边防意识。

武器装备

察哈尔兵作为清朝的八旗兵,肩负着繁重的戍边任务,因此为提高作战能力,官兵定期进行操练。训练的项目主要是骑术和射箭,察哈尔营官兵主要配备弓箭、撒袋(箭挂袋)、腰刀、长枪和鸟枪(火枪)。据满文档案载,总管2员每员应有战箭250枝,副总管、佐领18员,每员应有战箭200枝,骁骑校16员,每员应有战箭100枝,领催64名,每员应有战箭70枝,而且总管、副总管、佐领、骁骑校、领催等官员还要必配撒袋1副、弓2张、腰刀1把。马甲(即披甲)1736名,每员应有战箭50枝、撒袋1副、弓1张、腰刀1把,每2名兵,还配有长枪1杆,每5名兵,应配有鸟枪1杆。察哈尔营的武器装备计有:撒袋1837副,弓1937张,腰刀1837把,长枪868杆,鸟枪347杆。

历史功绩

察哈尔等营官兵当时素称“国家劲旅。他们在新疆安内攘外的斗争中起了一定的作用。19世纪20年代,大小和卓的后裔张格尔,在浩罕(乌孜别克人建立的封建国家)统治者的支持下,先后四次返回新疆进行作乱。当张格尔第二次入卡作乱时,清廷增调了锡伯、满、索伦、察哈尔、额鲁特兵各100名赴喀什噶尔,由于他们的奋力作战,打退了张格尔的进攻。张格尔第三次入卡作乱时,察哈尔、锡伯等四营官兵前往阿克苏围剿,取得了浑巴什河战役的胜利,从而阻止了张格尔攻占阿克苏。在攻克喀什噶尔的战役中,察哈尔等营官兵冲锋陷阵,立下了大功。1828年6月,张格尔之乱被平定,南疆暂趋安定。张格尔暴乱所以能够很快被平息,这同新疆各族人民的通力协作是分不开的,1830年初,浩罕又指使张格尔之兄玉素甫和卓再度入卡坐乱。伊犁将军又急调满营等换防兵及察哈尔等营官兵前往戡乱,在察哈尔等营兵的英勇出击下,击溃了敌人的围剿。玉素甫和卓率余众逃到了浩罕。

1857年6月5日,倭里罕和卓带领部下窜犯入境,猛攻喀什噶尔汉城、英吉沙尔汉城及南疆政治中心叶尔羌等地。察哈尔营领队大臣锡拉那奉命管带伊犁满营、绿营、锡伯、察哈尔、额鲁特各营官兵1千余名于7月下旬到达阿克苏,8月3日先后解了巴楚、叶尔羌之围,接着清军兵临喀什噶尔城下,倭里罕余众不战而溃,逃出卡外。倭里罕之乱被平定后,清政府同样对在本次战役中立下战功的官兵给于奖赏,察哈尔营领队大臣锡拉那以叶尔羌等处剿贼出力,被授予巴图鲁名号。

抵御外侮的斗争:1865年,中亚地区的浩罕汗国利用清政府忙于镇压内陆各族人民起义、无力西顾之际,乘机派将领阿古柏带匪徒侵入南疆,阿古柏利用各种手段,攻占了南疆各城,而且于1871年侵入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与此同时,沙俄也出兵侵占了我国伊犁地区,并进一步向北疆各地进行渗透。我国西北边疆形势继续处于危急之中。各族人民陷入了外敌统治之中。

1875年5月,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驱逐侵略者。笠年8月,清军在乌鲁木齐地区向阿古柏匪军发动进攻,广大官兵经过英勇奋战,取得了古牧地、乌鲁木齐、玛纳斯、达坂城、吐鲁番等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阿古柏匪军的主力。1877年8月,清军从吐鲁番、托克逊出发,对阿古柏残余展开了追击战。经过4个多月的作战,清军收复了喀什噶尔、和田,彻底驱逐了阿古柏匪军。在驱逐阿古柏的斗争中,察哈尔军民踊跃参加剿匪部队,共同作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在收复玛纳斯南北两城的战役中,许多官兵都英勇奋战,立了大功,这在史料中都有记载。

1871年5月15日,沙俄侵略军分别两路向伊犁进犯,面对沙俄侵略军的入侵,伊犁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击,察哈尔左翼总管博勒堆、右翼总管阿有等率领官兵于5月22日,在霍尔果斯与沙俄军队打了一仗,沙俄入侵者兵败逃窜。6月26日,沙俄军队渡过霍尔果斯河,向驻守在阿克肯特至阿里玛图一带的伊犁军民进攻。广大伊犁军民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由于他们手持的兵器是弓箭和腰刀、鸟枪等,最终抵抗不过手持洋枪洋炮的沙俄侵略军,而节节败退。7月1日,沙俄侵略军攻占了绥定,接着占领了固尔扎(又称金顶寺,今伊宁市)。在反击沙俄入侵的斗争中,伊察哈尔蒙古同维吾尔、哈萨克、汉、额鲁特、锡伯、柯尔克孜等各族人民一道浴血奋战,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畜牧业的开发

西迁的察哈尔作为游牧兵丁,其主要任务除了驻卡巡边外,仍然是牧放牲畜。

伊犁地区有着广阔的牧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牧草丰茂。清朝统一新疆以后,为恢复和发展新疆地区遭受战乱破坏的社会经济,在新疆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开发活动,其主要的一项经济开发活动是兴办官牧厂,伊犁牧厂始于1760年立孳生马厂,1761年立孳生羊厂、驼厂,1762年立孳生牛厂。

伊犁官办牧厂的部分牲畜是察哈尔蒙古从故乡带来的。察哈尔蒙古在家乡察哈尔草原时就牧放着官办牧厂的牲畜,据满文档案记载,两批西迁的察哈尔官兵共带来了羊4万只,驼2050峰,马5447匹。这批牲畜不仅为伊犁牧厂的创办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新疆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品种。

伊犁牧厂设立之初,察哈尔额鲁特两营经营着伊犁官办牧厂的大部分牲畜,而到嘉庆初年,先后停止锡伯、索伦兵丁牧放伊犁牧厂牲畜,将其牧放牲畜全部交给察哈尔、额鲁特两营。自此,伊犁牧厂除了有少部分羊及牛仍有维吾尔人牧放外,则全有察哈尔、额鲁特营经营。察哈尔、额鲁特两营牧放的牲畜数也大为增加。以孳生厂为例,马厂共计有孳生本马28569匹,其中察哈尔营左翼牧放马5743匹,右翼牧放马5759匹;牛厂有孳生本牛11845只,其中察哈尔营左翼牧牛2076只,右翼牧牛2088只,羊厂,共有孳生本牛140695只,其中察哈尔营左翼牧放羊28287只,右翼牧放羊26000只。

备差厂即储备牲畜以供差用,孽生厂取孽牲畜均入备差厂。1816年统计,伊犁备差厂有马17738匹,内察哈尔左翼牧马4878匹,察哈尔右翼牧马4881匹,牛厂有牛11573只,内察哈尔左翼牧牛2433只,察哈尔右翼牧牛2350只,羊厂存羊32187只,察哈尔左翼牧羊1430只。据满文挡案记载,乾隆年间察哈尔营仅牧放伊犁牧场的牲畜就有10多万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伊犁略志
察哈尔部戍边新疆史说
清代西迁新疆的察哈尔蒙古的史料与历史
内蒙古记忆:200多年前从察哈尔草原远迁新疆的戍边察哈尔人
伊犁四营:清朝统治新疆的“定海神针”,260年前的生产建设兵团
民国时期新疆蒙古族人口分布状况及数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