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条生意经网罗微小卫星创业天下事


没有人能够否认,微小卫星风头正劲。还有人说,对地观测的未来是微小卫星。纵然微小卫星创业炙手可热,但如何赚钱才是当前要务,这八条生意经可以为你指点迷津。

今年二月,全球最大的商业卫星公司DigitalGlobe扬言要与沙特阿拉伯联手研发高分辨率的微小卫星群,更是让微小卫星产业的从业者们信心倍增。甚至,北京八一中学也宣布将于明年发射一颗由中学主导并发射的低轨道立方体卫星。


正如智能手机的发展一样,卫星的体量也逐渐小型化,纳型卫星恰是一部手机的大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微小卫星几乎能够完成常规卫星做的所有事情,而成本只有常规卫星的一个零头。目前,微小卫星尚不能取代大个头且高分辨率的常规卫星——尽管这种观点并没有人提出疑义,但依旧妨碍不了全社会对微小卫星产业的热情,上至国家机关,下至创业企业,无人不想分得这其中的一杯羹。据统计,仅在2014年,就发射了158颗微小卫星,重量在1千克到50千克之间不等。
  
纵然微小卫星创业炙手可热,但如何赚钱才是当前要务,以下八条生意经为你指点迷津。

第一条生意经:太空复兴


微小卫星产业的繁盛,离不开快速迭代的科技发展。卫星产业需要更灵活的部署方案、更快速的数据采集方式、更小型化的航空器,作为新鲜血液的微小卫星就为其注入了无限活力。就连DG公司战略方案总监库马尔·纳乌鲁尔(Kumar Navulur)也提到,一些用户需要更为频繁的访问数据,有了微小卫星,某些特定地区可以实现每天四十次的访问率。
  
加拿大UrtheCast公司,更是首家想出了从太空拍摄视频的创意点子,目前发展得如日中天。UrtheCast公司副总裁拉奥·罗摩衍那(Rao Ramayanam)博士表示,“高重访率、海量卫星数据如今已改写了卫星产业的历史。卫星经过某一特定区域后的20-25分钟之内,用户就想要得到该地的数据,那么我们就该满足用户需求。”可别忘了,微小卫星成本低廉,使得用户获取卫星影像数据的成本远远低于传统市场的价格。

第二条生意经:成本更低,玩家更多


显然,卫星体量缩水,成本降低,直接影响正是太空领域的门槛被大大降低。甚至,北京一所中学都发射了微小卫星。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乃至创业公司都有能力开展对地观测工作,太空业务已是遍地开花,甚至一些财力十分有限的小国家都开始开垦对地观测这块处女地。
  
泰伯智库指出,拥有小规模卫星的国家数量,从2012年之前的26个到2014年的时候已经变成45个。
  
Euroconsult公司执行总监亚当·基思(Adam Keith)声称,诸如韩国、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效果如今也启动了内容丰富的对地观测项目,显然,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而PlanetiQ公司总裁安妮·黑尔·米格拉里斯(Anne Hale Miglarese)则进行了更深层面的阐述——在发射微小卫星的过程中,每一公斤的重量,最终都会节省数十万美元的成本。

第三条生意经:更多的应用创新


尽管微小卫星产业进入公众视线的时间不过两三年,但却以惊人的速度驱动着科技的创新。Planet Labs公司副总裁乔西·奥尔本(Josh Alban)认为,这些小金属盒子驱使着整个卫星产业更快速地发展,“省去了5-10年的卫星研发时间,你也可以在卫星领域进行创业。”这样一来,卫星公司的客户群体得以大大拓展。
  
创立于阿根廷的Satellogic公司希望打造一个包含低地球轨道运行的300颗卫星的星座,构成一个覆盖整个地球的实时数据流,每隔几分钟就能获取地球任何一个地点的影像,成本也许只是现在传统模式的千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米利亚诺(Emiliano Kargieman)将受邀出席WGDC2016。
  
在卫星制造生产、装配集成以及部署作业的环节中,合作联盟成为了常态。航空器制造商Made In Space公司与近地轨道卫星服务商NanoRacks联手为立方体卫星的开发者提供一项新服务,即提供一些标准化或是定制化的卫星部署平台部件,便于开发者迅速研制立方体卫星,这样一来,研制、发射并部署卫星将不再是难事。
  
Blackbridge公司副总裁菲利普·西宝(Philippe Campenon)则表示,微小卫星的出现,是对传统卫星厂商的市场预判力的一种挑战,如果一颗大卫星需要几年的研制与部署时间,这期间,钠型卫星甚至都已更新换代了多次,传统厂商就要预见到这种大卫星技术能否适应几年后的市场发展局面。

第四条生意经:卫星投资


硅谷投资家曾说过,商业航天投资现在已经有利可图了,这在以往是不可思议的。
  
市场调研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曾预测,微小卫星产业前景看好,微型卫星与钠型卫星的市场有望从2014年的7.02亿美元,攀升至2019年的18.8亿美元规模。一路看涨的行情使得微小卫星领域迎来源源不断的投资。
  
泰伯智库指出,从2015年开始,全球市场对微小卫星初创企业种子阶段扶持的投入,相对比较大,尤其和2013、2014年相比都有明显的增加,风投增长额非常可观。
  
Satellogic、Spire、 BlackSky Global、PlanetiQ等公司纷纷取得了风投机构的青睐,这在几年前很难实现。创立于2010年的Planet Labs公司也得到了1.83亿美元的融资,并收购了有着近二十年历史的Blackbridge-RapidEye卫星群。如今,这家公司宣称已有400多家客户,其长期目标是:全球任意地点的卫星影像至少一天更新一次,而其在轨卫星的数量将达到200颗。
  
Skybox Imaging公司曾以小型冰箱大小的卫星项目融资9100万美元,后被谷歌公司以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如今更名为Terra Bella,其目标是不仅要将卫星发射到轨道之上,还会对后期影像进行分析。作为卫星互联网大战中的“元老级人物”,OneWeb计划使用648颗卫星,直接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去年宣布获得5亿美元的A轮融资。
  
BlackSky公司创始人兼CEO杰森·安德鲁斯(Jason Andrews)表示,整个卫星产业已从用卫星影像测绘的第一阶段,逐渐进入高访问率、人工智能、低成本卫星监测的第二阶段。“整个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遇,目前只是1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未来的市场将是千亿级规模,而未来与现状之间还存在巨大的鸿沟,这也正是投资者的机遇所在。”

第五条生意经:站在对地观测的肩膀上


Northern Sky研究机构指出,对地观测是微小卫星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长期以来,在许多垂直领域,对地观测市场数据一直匮乏,诸如农林、灾害管理以及野生动物等领域。该机构预测,截至2024年,40%的钠型卫星与微小卫星都将应用于对地观测应用领域。
  
Deimos Imaging公司CEO法布里奇奥·皮龙迪尼(Fabrizio Pirondini)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对地观测影像目前主要由政府驱动,但B2C的模式大有赶超2G之势头,显然,钠型卫星在其中功不可没。”
  
对地观测领域正逐渐朝分辨率更高、精度更高、获取及处理海量数据更快的方向发展。分辨率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但已不再是唯一了,同样重要的将是数据的更新度。

第六条生意经:商业模式变革


微小卫星引发的变革,也使得企业们开始重新思考各自的商业模式。安德鲁斯(Andrews)认为,钠型卫星最大的本事在于能够跟踪地球上的移动物体,诸如汽车、轮船等,而 Planet Labs总裁罗比·辛格乐(Robbie Schingler)则持有这样的观点:未来人们将会更看重信息反馈,而并非影像的像素。
  
辛格乐(Schingler)认为,太空中有了更多的传感器,我们将置身于一场传感器革命之中,而这将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目前看来,采集了海量数据的企业通过一个在线API,开发了应用程序。而在不久的将来,增值服务供应商将会带来更加有趣的算法,以及更为积极的反馈机制。
  
安德鲁斯(Andrews)则认为,BlackSky公司还将持续看重分辨率,因为1米的分辨率能够帮助用户对全球进行经济分析,而该公司无意于追逐30cm的分辨率,显然,重访率和不间断性才是最关键的,这也是最优化的商业思路。

第七条生意经:发射微小卫星


如何让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并进入轨道,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去年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数分钟爆炸解体,Planet Labs公司一下子就损失了8颗微小卫星。据统计,只有不到半成的微小卫星最终能够成功发射至轨道。这就让人很为难,将要在太空中大展拳脚的微小卫星该如何摆脱地球的引力?
  
新西兰的Rocket Lab公司正是瞅准其中的商机而迅速入场。这家公司为立方体卫星提供在线订票服务,不仅可以选择发射时间,发射目的地,甚至可以选择在火箭的哪个位置,与我们定机票别无二致。公司CEO彼特·贝克(Peter Beck)表示,一旦临近发射日,舱位还未订满,公司还将提供优惠的卫星发射价格,以保证火箭载荷。据悉,Spire公司就在未来的18个月中预订了12个发射坐席。
  
商业巨贾Virgin Galactic公司CEO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始终坚信,“小”生意才是新一轮的大事业。如今,他的公司已在39次发射中将648颗微小卫星送入既定轨道。显然,这样的肥差也受到了其它公司的追捧,Terra Bella, GeoOptics,Spaceflight以及Planetary Resources等公司也都在跃跃欲试。

第八条生意经:清理卫星垃圾


有了这么多微小卫星升空,太空垃圾也就不可避免地增多了。NASA曾预测,大约有20,000块的卫星残骸围绕着地球轨道运动,速度之快,足以破坏掉一颗大卫星或是航空器,更是有数以百万计的残骸无法被监测到,对太空安全无疑构成了巨大威胁。
  
美国空军太空指挥长官约翰·海顿(John E. Hyten)将军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为了太空的持续发展,微小卫星企业也要为自家的卫星负责,无论是1颗,还是400颗,都应确保不向太空制造垃圾,而微小卫星的运作也要公开透明化。
  
如何清理这些太空垃圾,也将是未来的一大商机所在。

结语


卫星部件成本降低,高频率以及低成本的发射使得在轨微小卫星数量激增,保守地说,微小卫星必将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而微小卫星与大数据分析的联姻,还将开启新的商机。总言之,有了微小卫星,这个世界终将改变,甚至会以一种未曾预想到的方式发生变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月】全球航天发射活动情况统计及航天器简介
美国政府合同提升了 BlackSky 的财务业绩
美国国家侦查局NRO商业卫星图像获取计划
常见卫星参数
激光技术破局太空垃圾困境
电子火箭新发射,火箭实验室发射卫星总数10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