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兵 | 横琴断音——嵇康诞辰1799年祭




横琴断音
——嵇康诞辰1799年祭
文|水兵

有时,时空的演进总令人悲叹。
物质丰盈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们往往精神浮躁傲慢无礼,社会更缺失珍重自我,尊重个性的胸怀和气度。
在中国历史的册页中,魏晋是个绝版的时代,魏晋风度,是个极有魅力的话题。从嵇康之死到谢灵运之死,从竹林之贤到兰亭名士,是中国精神史上极具特色的一次跋涉。
像一片丰美的树叶,是风吹拂的自由和生动,而不是一帧静死干枯的美丽标本。
看一个朝代或一个时期的权利运行,昏聩或罪恶,表面上看是大众的生活、社会的安定或离乱,或是多少人遭受冤狱、多少生命被杀戮和践踏。实际上,更深的罪恶是整个社会形成的风气或曰价值观。一个时代民众走向精神堕落,信仰丧失,理性缺失,是非模糊,而这个专治政权却不去制止,甚至还以国家名义,残酷地用军队、法律、重刑去压制、剿灭,再有一帮小人用卑鄙、阴谋、虚假、尔虞我诈的手段去驱逐正义、文明,让一种不可言说甚或莫须有的律令去代替法律、法则,与文明、正义为敌,并成为一种风气时尚而大行其道,这才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竹林七贤”就处在这样的政治混乱和模糊状态中。他们清流旷达,率性天真,但却无法抵抗,无法反正,就想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去了断——归隐,回避,躲匿。
但,这也不行。
据《晋书·嵇康传》载:“与(康)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琊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他们纵情山水,常于竹林下纵酒酣歌,笑傲江湖,以避俗羁。又因他们“越名教而任自然”,后人所谓“魏晋风度”也。
“魏晋风度”像一场怪异的风,只刮了上下一百多年,却让中国朝堂、中国文人和中国文化保留着对它的惊悸和怀想。究竟它有什么样的魅力,是破坏还是建设?是信仰还是思想?竟能影响数代风气,甚至连历代文学家、语言学家赠送给它的词语都离不了一个“风”字:风流、风度、风情、风华、风貌、风神、风姿……几乎影响了一千多年的文史哲林。
以不同视角,擅写文化散文的余秋雨说:“对于那个时代、那些人物,我一直不敢动笔。”“我一直躲避着它,是因为它太伤我的精神。那是另外一个心灵世界和天地,即便仅仅是仰望一下,也会对比出我们所习惯的一切平庸”。
作为一个晚生千年的现代人,我惊奇那个时代,欣赏他们的自我风度,更仰慕他们心底的纯净。
他们或打铁,或醉酒,或入仕任官,都喜欢竹林幽聚,纵情山水;或思旧怀古,或长啸歌哭,或笑傲江湖;看似冷寂孤傲,放浪形骸,实则热血沸腾,心系家国。尽一切美,一切智慧,一切坚定,一切眼泪,从狂傲中,从不羁中,从叛逆中,从唯美中,从激情中,化身为风,为水,为自然,为天籁,为无形……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仰望先人之风,士子之气,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为了心中的信仰,向死而笑,震人心魄,让人扼腕感佩,如今,他们都已化作尘土落叶,江河流水,白云飘飘。
如今,千年已逝。哪里去追寻?哪里去眺望?
就以“竹林七贤”领袖人物之一嵇康为例,从后人残留的片言文字中,寻找一点他不长的生命脉络和心路历程,撷拾一点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些许启发和敬意吧。

嵇康(公元223年~263年)字叔夜,因曾任中散大夫(掌议论政事),后人又称其为嵇中散。嵇康祖上因避祸自会稽迁至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其父嵇昭曾任治书侍卿史(运粮督军一类的官),早亡,嵇康靠母亲与兄长嵇喜抚养长大。嵇康少时聪明好学,却通脱任侠、卓尔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非常渊博。在他20岁左右的时候,开始隐居河内郡山阳县。嵇康是个典型的美男子:书上说他身长七尺八寸,风姿奇秀。他的好友山涛曾评价说,嵇康外表清朗挺拔,为人高峻绝伦,就连醉态也如玉山将倾,可说是面如冠玉、剑眉星目、玉树临风。约22岁的时候,娶曹操的孙子曹林之女曹氏长乐亭主为妻。中散大夫,虚衔,可议论议论朝野政事,也可什么都不做,闲职补缺,实为不履职的散官。
从史料看,嵇康的时代,真是一个乱世!
长年的军阀混战,汉室风雨飘摇,雄韬武略的一代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在混乱中占取优势,建立曹魏政权。可不到20 年,文帝曹丕去世,明帝曹叡病危,将太子曹芳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少帝即位,封曹爽为大将军、武安侯,与功勋卓著的司马懿共同执政。曹爽却趁势削去司马懿军权,大权独揽。他起用典型的浮华派公子哥何晏为吏部尚书(组织部长),任意擢升或罢免官员,任人唯亲,唯我所用,一时朝堂纷争,怨言纷纷。曹爽和这些人混在一起,一个飞扬跋扈,为所欲为,一个趋炎附势,爱财如命,把个曹魏朝廷上下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躲在幕后看他们表演,积蓄力量,待机而动。
嵇康心里明白,此时的曹魏集团,已经失去了昔日奋发有为、励精图治的雄风,变得家国不分、享乐至上。他更明白,为曹魏南征北战,建立功勋的司马懿绝非庸碌之辈,而是一个谙熟政治、内藏野心的人。为避开斗争的锋芒,正始四年(公元243年),20岁的嵇康仗剑出游,离开了京城洛阳。当他来到河内郡山阳县时,不由怦然心动。此地奇峰巍峨、茂林修竹、灵泉遍地、山野清幽、稻米飘香,正是修身养性、隐逸避世、远离红尘的好地方,嵇康遂举家迁居于此。
正是由于嵇康性格一方面“意趣疏远,心性放达。”有君子风度;另一方面又“任性侠气,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按现在的话,典型的性情中人。他迁居此地后,其好友阮籍、山涛、王戎等志趣相投者便追迹而至,经常于竹林山野间临水赋诗、纵情酣饮、高谈阔论、抚琴吟啸,相与友善,一时传扬朝野,此地便成为“竹林圣地”。
至司马氏掌权,嵇康被诬陷为“为不孝辩护”等“莫须有”的罪名被杀,他居山阳已达20年。因此,嵇康虽不生于山阳,却长居山阳,享名于山阳。
这20年,是他活得最舒服最自然最任性自由自在的20年,正是自由自在,才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竹林七贤”常相聚的地方是现在河南焦作境内的云台山百家岩,随着嵇康于景元三年(公元263年)被司马昭所杀而结束。据《三国志》记载:“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既好老庄,又尚奇任侠,焉得无祸?  
那么,嵇康何故被杀?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像后来岳飞因“莫须有”之罪而罹难一样。说白了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专制时代,皇权大于天,你不与我合作,还挑刺拣毛病,甚至小集团地蔑视我,你不死谁死。
景元一年(公元261年),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髦。为逃脱弑君的罪名,司马昭很想取得舆论和名士名人支持。第二年,司马昭指派“七贤”中的山涛(司马氏代魏称帝后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傅)出面拉拢嵇康。山涛荐嵇康代替吏部侍郎(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嵇康得到消息后,名士脾气爆发,在愤怒中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拒绝与司马氏集团合作。
嵇康的行为实在有些让人瞠目结舌。庄子拒绝楚相的官职时还委婉地打了一个比方,说自己只是一只喜欢在烂泥里摇摇晃晃的乌龟,嵇康却特意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详说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又说自己去做官,就是手拿屠刀“漫之膻腥”。这种不屑权贵、独立高傲之姿当然博得名士赞誉,但也深深地刺痛了当时的朝廷实际统治者——司马昭。
司马昭得知嵇康拒绝出山做官,又独说什么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勃然大怒——司马氏父子擅立皇帝,皆以周公摄政自居,司马昭还想实行“汤武革命”,改朝换代。嵇康这样的话隐含攻击与反抗,正捅到了他的“痛处”,便对嵇康恨之入骨,萌动杀之而痛快之想。
“非汤武而薄周孔”这里面有一段历史:
殷纣王荒淫无道,残暴成性,天下共怒。以武王为代表伐纣,赢得胜利,纣王带着妲己自杀了,周朝立。周武王是圣君,总不能把人家纣王灭族了,就把纣王的家人都归拢到一块,还给纣王的儿子武庚一块封地,让他管理,但是又怕武庚谋反,就把自己的三弟管叔和五弟蔡叔、另一弟弟霍叔派去监管,号称“三监”,看着武庚。周公旦是四弟,在家给武王当军师。解决了这些以后挺高兴,武王就死了。武王的儿子还小,周公旦就理所当然的摄政了。
但问题是还有三弟管叔和五弟六弟蔡叔霍叔呢,摄政也不单单轮到你四弟周公旦啊。
三弟管叔和五弟六弟蔡叔霍叔不服,起兵了,还伙同他们应该防备的武庚一块起兵,史称“三监之乱”,有点监守自盗的味道。
周公带着九弟康叔亲自镇压平定了,这件事被记录在易经中的晋卦里:“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然后周公就一直辅佐周成王,成了后世大臣的典范。
——这是孔子承认的正史。
嵇康出场了,问题来了。
嵇康说:那三弟管叔和五弟蔡叔是周武王封的没错吧?周武王是圣君没错吧?后面周武王刚死的时候,周成王还小,谁知道你周公旦会不会杀了小成王自己当了王?所以管叔和蔡叔这叫清君侧,而不是反叛。
后世也有赞成这个观点的,白居易就说过:“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站在当时的节点上,是没有办法知道周公是不是会篡权的。
更有可能的是,周公正是因为管叔和蔡叔的谋反,才觉得“人言可畏”,从而就不篡权了。
所以后世尊周公为圣人的孔子,其实也是只看到了一面。或者说,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那一面。
那么问题又来了,嵇康驳斥周公和孔子,就为了显示自己“非主流”吗?
非也。嵇康主要是为了反对司马氏。
这事还得从曹操说起。
话说曹操虽然以“奸雄”流传,但是曹操对于民生还是很注重的,不然也不会演出割自己的头发来惩罚自己马踏庄稼的表演。所以曹家还是很得人心,然而篡位曹家的司马家却很残暴,所以当时很多人不喜欢司马家,以这个嵇康为最甚。
由于司马家想从经典中找“禅让”的理论根据,嵇康就打破经典的垄断地位,让司马家的“引经据典”变成无源之水。
所以嵇康才有了“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说法。
从这里看,嵇康绝不是个愤青,他是有政治立场的。
虽是这些,但嵇康是名士、名人,非同小可。司马昭还不致于置嵇康于死地。这时候,一个聪明而有才干的小人出场了。他叫钟会,颍川郡(今河南长葛县人),司马昭宠信的一个年轻人。他与嵇康之死有莫大的关系。之前,他也曾多次构陷阮籍(嵇康好友、竹林七贤另一领袖)——《晋书》载:“钟会数以时事问之(阮籍),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讲究策略和方法而又柔韧一点的阮籍最终都通过“酣醉”而幸免。
在钟会没有成名前,曾写了一篇论文想让嵇康看。他知道嵇康高傲,诚怕当面见嵇康遭拒绝难堪,就远远地将自己的论文抛进嵇康家的院子里,赶紧离开,惶慌诚恐地期望着嵇康能够赏识。嵇康一直没有回应。钟会成名之后,他觉得可以在大名士嵇康面前摆摆谱,甩甩脸了,就带着大批车马随从拜访嵇康。
许是名人大都有个性和特殊的癖好吧。当钟会去拜访嵇康时,嵇康正在柳树下打铁,好友向秀(七贤之一)在一旁拉风箱,见钟会来了,嵇康旁若无人,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叮叮当当,呼呼有风,只管打铁。
僵持,等待,还是僵持,等待,钟会终于忍不住了,面带怒容拨马便走。此时嵇康却发话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虽懊恼失望,但才子应变能力还是十足,立马对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本是两句充满禅意的问答,但在这种情况下,却丝毫没有高妙的感觉。嵇康的话里隐含着高傲与鄙视,钟会的话里充满了愤恨与恼怒。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从此钟会恨透了嵇康。
鲁迅先生说: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连眼珠也不转过去一些。“竹林七贤”中,青眼白眼的人有,装疯卖傻的人有,醉态不拘的人有。
但这高傲、白眼、装憨是刺向自己的一把软刀子。  
景元三年(公元263年),一个案件把嵇康牵扯进来。
嵇康的朋友吕安有个哥哥叫吕巽,人面兽心,见吕安的妻子长得漂亮,就生了邪念,趁弟弟不在家用酒把吕安的妻子灌醉后奸污了。吕安之妻羞愧难当,自缢而亡。吕安回家后,从仆妇口中得知真情,虽极其痛恨哥哥的禽兽之行,但碍于一母同胞的情面,只好隐忍不发,仅将此事告诉了嵇康。谁知吕巽做贼心虚,总觉得有把柄在吕安的手里,对自己不利。于是就采取恶人先告状的手段,向司马昭诬告吕安,说弟弟吕安对母亲不孝。
当时,司马昭正在标榜“以孝治天下”,而吕巽又是他跟前的红人。因此他下令将吕安抓起来。吕安不服,把吕巽的丑事揭发出来,并引嵇康为证。嵇康义不负心,保明此事。司马昭在吕巽的欺骗谎说下不听吕安的辩解,将他判处徒刑,流放到边远地区。嵇康对吕巽的做法十分愤恨,一气之下就又写下了《与吕巽绝交书》。不久,吕安在途中写给嵇康的牢骚信被截获。司马昭以信中有不满之词为由,又将吕安收拘,同时下令逮捕嵇康。
嵇康在监狱中思绪万千,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了《幽愤诗》。他在诗中回忆幼年的生活,说自己早年养下了任性的脾气,长大后,心地善良而不能识别好人坏人。他对自己无辜遭受陷害表示抗议,认为自己虽然被捕,但是在道义上还是正直光明的。本是替朋友辩解的一件小事,嵇康未料到自己会有杀身之祸,所以在诗的结尾说,自己一旦脱离困境就将远离尘世,“采薇山阿,散发岩岫,咏啸长吟,颐性养寿”。
此时小人钟会立意报复嵇康,又出场了,力劝司马昭杀掉他。他悄声进言说:“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康为虑耳。”又说:“当年毌丘俭起兵时,嵇康就打算响应,只是山涛劝说数次才作罢。过去齐国杀华士,鲁国杀少正卯,都是由于他们害时乱教。现在嵇康和吕安言语放荡,攻击经典,应该借此机会杀掉他们,以淳风俗。”
他避开了因孝不孝的具体问题,专拣司马昭的痛处点,句句打在司马昭的心坎上。在道义人格上,他是小人,在诽谤技巧上,他是大师。
钟会一走,司马昭即下令,杀无赦。判处嵇康、吕安死刑,立即执行。
在“时不我与”时,不审时度势,隐忍合时宜而行,在皇威权杖下,不屈从俯首,表态合作,最终在主上愤其有才而不合作,小人憎其恃才而不同流的联合击打下正义殒命。
公元263年,在夏日炎炎的烈日下,在3000太学生“请以为师”的乞望求救声中,嵇康悲壮就死。
那一年,嵇康仅仅39岁。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记载,“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嘭”!琴音促断。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唱。
面对嵇康,除了体味,我几乎无话可说。
而对小人钟会,我更无话可说。
后来钟会在魏灭蜀之战中,配合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拜司徒,封县侯。功成之后,又萌生不臣贰心,和蜀将姜维串通,图谋据蜀自立。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讨伐司马昭,为部将胡烈所害,死于乱军,时年39岁。与嵇康之死,仅隔一年。
历史的天空,有多少奇秘悲壮之事,就有多少奸邪可笑之人……
回望嵇康的短暂人生和精神性格来路,真是让人唏嘘!
此前,嵇康在苏门山中曾遇隐士孙登,并随其云游,希望能够得到指教,孙登始终默然。后嵇康出山临行前问孙登:“先生真的不想对我说些什么?”孙登这才说:“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你才识超绝而性情刚烈,怎么可能幸免于难呢?一语中的,嵇康不由黯然神伤。隐逸本非所愿,云游三年之后,嵇康仍旧回归山阳,幽居山水,交善友人,打铁自娱。本想寂寥一生,向隅而安,不料才高八斗,名响天下,想不作为而非要你有作为,结果,匆匆一生,江河轰鸣。

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语震动当时并传之后世的司马昭,于魏晋之间的政坛上,堪称首屈一指的人物:要刚毅有刚毅,要智谋有智谋,要实力有实力,司马昭可称得上雄视宇内。
要大经营,就离不开用大人才,尤其离不开用名士名人。在司马昭看来,名人名士不一定有大实用,但至少能得大虚用,用他们可装点门面,显示得人之心。这样做,未必获得期望的效果,但总能为自己的脸上贴些金,达到示人的效果。
但用名士得注意他们的显著特点,就是喜欢发议论,以炫耀有见地;此外脾气大,容易发牢骚。因此用名士来“装饰”政坛和门面,得把握分寸:他们完全可以清谈,可以玄言,可以谈风花雪月,可以谈天文地理,可以谈那些无关宏旨的人,谈那些无关紧要的事,但绝不准他们对本集团进行非议,进行诋毁,进行任何刺激性的评说。如不这样,本集团的政治行为将从反面被攻击得体无完肤,自己苦心树立的形象将遭到极大的颠覆甚至破坏,才得到的一点人心将无可挽回地分散。
名士们只要不说长论短,闹点脾气,使些性子,都好说。即使心存芥蒂,不愿合作,不愿靠拢,不愿歌功颂德,那也好说,没多大的关系。原则只是一条,不得乱说,乱说便不客气了。像那个以孔子后裔自重的孔融,目空一切,由着性子乱说一通,就连雄才大略惜才爱才的曹操也是忍了又忍,终于忍无可忍,将他给杀了。
切记:如果想定你罪,清谈也可误国。
司马昭心里的想法,拿出来就成了规矩。对当朝名望大得无出其右的竹林七贤,司马昭非常关切。他的关切,用在唯我用上。
而嵇康偏偏不识抬举、胡言乱语,还不合作,那就得得给你点儿颜色看看——也是让天下看看。
嵇康拒绝了他的拉拢,以致司马昭的兴趣全部转向了阮籍。拉拢阮籍,多少能弥补一点遗憾。在竹林七贤中,阮籍的岁数不及山涛大,风度不及嵇康好,然他却是其中的另一个领袖。能将他归入彀中,便等于招降了“七贤”中的大半。
阮籍是个能说会道的人,激起谈兴,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然而他的言谈内容却清空奥妙,有趣、有致、有理、有道,但仔细一辨,玄远得很,似乎什么都说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让人摸不着边际。他极为谨慎,简直谨慎到了至极。与他交谈,听不到人过,听不到时事,听不到“敏感”问题。也因此司马昭才感叹:“天下之至慎者,其唯阮嗣宗(阮籍字)乎!每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尝评论时事,臧否人物,可谓至慎!”
有这样谨慎的人在朝中做个榜样,便能为口无遮拦者戒,为喜欢批评者戒,为存心诽谤者戒。戒得透了,朝中就会减少孔融般的人,嵇康般的人,就会减弱舆论波澜的泛起,就能保证自己的权威少些杂音,少些阻挡,唯一声才能宏达,才能声震寰宇,才能一声令下,天下颤动。
阮籍有用,且有大用处,司马昭对他很是看好。因此阮籍提出的一般要求,都尽量予以满足:他要当东平相,就让他去当,当不下去,回来了,照样欢迎;他要当步兵校尉,也让他去当,事情不管,经常喝得烂醉,也由着他去。至于阮籍的狂,那是名士做派,没这样的做派,反倒不像大名士。对这种无伤政局的事,可睁一眼闭一眼,无需拘束得太紧,否则砸了朝中的花瓶,被众人非议评说,是很不划算的。
司马昭不需要名士来充当先锋、爪牙、走卒,只希望名士都能像阮籍那般彼此彼此心里明白,谦谦和和,老老实实,互赠玫瑰,互相捧场,这就得了。花瓶就是花瓶,司马昭想得非常透彻,看得非常清楚。
只有嵇康,心灵纯洁,眼睛明亮,容不得一丁点儿污浊和泥沙。
那就惨了,不听召唤,不听劝阻,又不受拉拢、合作,那没办法,风一样,只有刀锋下一声“咔嚓”,鲜血横流。
自由的花朵肃杀在高洁赴命的血泊中。
所幸,千古绝响的《广陵散》并没有失传,又被后人整理流传下来了。
所以,在夜深人寂的时候,我们戴上耳机便能聆听这首绝世的琴曲。
该首琴曲苍凉悲壮,慷慨激越,铿锵昂然,雷电骤鸣,风雨萧杀,充分展示出义士侠士们慷慨赴死的壮烈精神,展示出嵇康面对生死神色不变,抚琴泰然的名士神貌。
…… ……
当琴曲听完,我还沉浸在激昂悲壮的情怀中难以自拔。我知道我所听到的《广陵散》绝非嵇康临行前的铿然绝响,但我已经很知足了。因为即便这样,只要能够经常听到此曲,仿佛就能看见侠士聂政“士为知己者死”的壮烈义举,名士嵇康临危不惧、抚琴天地的巍然傲姿……
现在,我们回望魏晋,是在追念他们高旷美好的人格,独立爱我的精神;我们怀念,是因为我们的祖辈曾经拥有远比我们现代人纯净的心灵,纯粹的深情。他们这些与生命有关的真在,透过千年时光仍震撼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无地自容。
——因为,生命、生活 、自我 、个性、自由,一千多年前嵇康的几个痛点,到现在,我们仍然痛着。
(2021秋冬之际于南阳白河畔)
注:本文曾发于《大观 东京文学》(2021年第11期) 


--End--
审稿:微子   图:网络  美编:May




作者简介水兵,男,1966年出生,河南唐河人。喜欢散文写作,已发表作品200多万字,出版作品八部,获省级以上奖20余次。河南省散文学会理事。南阳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作协会员。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水兵  |  体面和尊严 
水兵  |  七棵花树
水兵  |  老界岭上听风声
水兵  |  酒神与生命的狂欢与悲歌 ——恸哭作家正义先生(散文)
水兵  |  赶秋(散文)
水兵  |  盛世酒香(散文)
水兵  |  秋风是有风骨的
水兵  |  七月的风景
水兵  |  这个春天,我只有苦难没有思想
水兵  |  一场疫难,我们该记下的
水兵   |  这个繁花飘落的春天
共同战疫  南阳作家在行动  |  水兵:活着何为
共同战疫  南阳作家在行动  |  水兵 :自己的园地
共同战疫  南阳作家在行动  |  水兵 :2020,这个被疫情盖住鲜花和生命的春天
水兵  |  仰 望   ——小记二月河先生
水兵  |  我与二月河先生的字画
水兵  |  那个冬天的日子碎片
水兵  |  猫趣
水兵  |  西出武关是长安
散文界 | 水兵:  春天的歌谣
水兵  |  狐心一片是风景 ——读祖克慰《狐》系列散文
水兵  |  光 芒
水兵 | 南召,一个心向往之的地方
散文界 | 水兵: 循吏如塔耸人间  ——唐州好官赵尚宽与北宋两大文豪的新渠新田诗     
水兵  |  我喜欢这人间清贫的高贵——再忆正义兄
水兵  |  借我一用是书生
水兵  |  星光很远也很近
水兵  |  南阳独玉 独玉天下
水兵  |  盆地若碗  盛满粮食和鲜花
水兵  |  初 夏
 水兵  |  最忆是麦天
水兵  |  千年古镇,不只是一个传说
水兵  |  品 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才貌双全却一生寥落,穷到打铁也不做官
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上)
嵇康生平及相关文章
读向秀《思旧赋》
名士阮籍和嵇康之间的关系如何
人间绝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