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伦 | 我的祖父祖母


我的祖父祖母
文|赵伦

祖父祖母的一生淡泊如水,既无传奇的经历,亦无大喜大悲的感情跌宕。
祖父、祖母离开我们的时间渐行渐远,有关祖父、祖母昔日的真容相貌,有关祖父、祖母的身世、经历和故事,也随着岁月的无情流逝,在子孙后辈心目中变得愈来愈模糊了。
俗话说:“老人不讲古,后生失了谱”,听祖父“讲古”,回忆过去的时光,讲述祖父祖母的故事,于是我整理成以下文字,算是给我家的后辈们留下一个“谱”吧。
爷爷在世时,我经常听老人家讲起他小时候的经历,那个时候还是清末民初交之时,他们还是留着清朝的辫子,一身藏青色长衫,听起来就觉得有趣。
祖父儿时家境贫寒兄妹又多,他是家中男丁老三,那时的农民都很穷,穷得叮当响,因此上学成为奢望。七岁那年,因为吃不上饭,就去给我们村富人家当伙计 。
祖父慢慢长大成人,青壮年时,身材高大,四肢健壮,会干农活,且力气大,脚劲足,那个时候都是走路,他长途跋涉脚下生风,上坡下坳如履平地,是当地有名的"车把式"。
祖父与人为善,勤劳顾家,扶弱济贫,乐于助人。因为家庭太穷,生活所迫,爷爷从小就经营各种小买卖,为了生存,爷爷穿草鞋,担着红萝卜去西安卖,家到西安三百多公里,所受之苦可想而知。
祖父成年后,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我的祖母结了婚。
奶奶是山东人,她小时候命运是坎坷的,听奶奶说,在她八岁那年,因山东闹饥荒,奶奶的父亲带着她们兄妹几人逃荒,先是去了陕西,把奶奶的姐姐留在了陕西,老外爷一家人就来到了我们这里,就是现在的郭家寨。
因他们人太多,讨要也填不饱肚子,奶奶的父亲就想着把奶奶卖出去,也好给闺女找一个活路。正好郭家寨有一家稍富有的人家姓周,也就是我爷爷的舅舅家,他们想要一个女儿来做童养媳,周家愿意出一斗苞谷收留李家的这个小姑娘,奶奶就被留在了这里。
奶奶说那天天空阴沉昏暗 ,如蝶的雪花漫天飞舞着。刺骨的寒风,像针一样刺进每一个行人的毛孔。一个八岁的小女孩,趴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地里,对着两个越来越远的衣衫褴褛的身影哭喊着:爹,不要丢下我,我不要做童养媳。妈,求求你,不要丢下我。
哭声凄厉、悠长 ,久久回荡在只有几十户人口的郭家寨村中。中年夫妻停下了脚步 ,但没有回头。悠悠的一声叹息,夫妇二人的泪水同时夺眶而出,茫茫的雪地上 ,只有两行脚印越来越远。不远处的枯树上,一只麻雀凄凉地叫了两声,孤独地向远处飞去。 
那个小女孩,就是我的奶奶。奶奶八岁时 ,便做了我老舅爷的儿子、我的表爷的童养媳。
父母离去的那一刻起,奶奶的世界里,就只有她一个人。奶奶拒绝和任何人说话。大大的眼睛里装满了对这个陌生世界的无知和惊恐。面对完全陌生的一家人,面对比她大两岁的男孩子,年近八岁的奶奶每天被恐惧吞噬着。奶奶的生活一片黑暗。兵荒马乱的岁月。奶奶跟着父母一路从山东讨饭过来,残风露宿,饥饿难挨。但有父母在身边,即使再苦 ,也是快乐的。只要有爱相伴,处处天涯处处家。
就像朱德在 《回忆我的母亲》里所说的那样,奶奶是中国标本式的农民。一双三寸金莲,是封建礼教在奶奶身上的烙印。奶奶从小就长得漂亮,长长的脸庞,大大的眼睛,肤色白皙,小脚大约有一柞长,但走路干活却不失稳重。
奶奶说从小就被亲人无奈地丢弃,是在另外一个陌生的人家生活的。在我的想像中奶奶从小定不会有多少快乐可言。
常言道:“十件褂子不如一件袄子,十个叔叔不如一个老子”。奶奶经常给我说起她小时候寄人篱下的感受,和当童养媳的悲苦。
她陪那个男孩一起长大,小时候经常被那个男孩欺负,还经常挨打,无论做错什么事都会算到奶奶头上。奶奶说,她经常被养母使用家法,童养媳是买回来的,说好听是“媳妇”,难听的就是“丫鬟”,而且以后无论有什么样的事情都再与娘家人无关了,奶奶的人生是悲惨的,对于她来说,只要每天可以吃饱饭,在天冷的时候能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
遇到善良一点的婆家,女孩们的生活就过得好一些,虽说日子也很清苦,但不会被打骂,如果遇到那种恶毒的婆婆,就会永远的被嫌弃吃得多,干的少,恨不得只干活不吃饭,奶奶遇到恶毒的婆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奶奶做,在婆家无论什么样的活都是奶奶干,诸如砍柴,烧火,做饭,洗衣服,下地干活。
她的婆婆特别凶,脾气又暴躁,经常拿烟袋锅打奶奶,做事稍有差池,就会遭到打骂,白天干活晚上罚跪是经常的事。
幸好奶奶的公公是一个善良、慈爱的人,每次遇到婆婆打骂童养媳时,慈爱善良的公公都会出来制止婆婆,说她还是个孩子,就这样奶奶每次都得到公公的庇护,奶奶每次提到公公都很感恩。
童年的奶奶特别温柔,特别懂事,虽然满腹委屈,但脸上总是很平静。随着时间流逝,奶奶长大了,那家的男孩子也长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还没有来得及结婚,就被国民党抓壮丁给抓去当兵了。
男孩当兵走后就再也没回来,附近有一个地主听说奶奶长的漂亮,找人去她家里提亲让奶奶做小房,奶奶听后不愿意,她的婆婆更不愿意,但是不愿意也不行,没办法的情况下她的婆婆就想到了他还有个三外甥,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也没有事先给奶奶说,趁着夜色,婆婆领着奶奶来到了我们这里,就是河北村。
走在路上奶奶就问去那里?她婆婆说不要问,到了就知道了,到这里了奶奶才知道到了姑姑家了,到了以后都是晚上十点左右,她婆婆就把实情告诉奶奶说,你姑姑的三儿子也没结婚,你就嫁给他吧!
奶奶听后死活都不愿意,爷爷比奶奶大7岁不说,因为爷爷比较黑长的没那么好看,她婆婆说,你不愿意,那你就嫁给那个地主做小吧!没办法的情况下,奶奶只能嫁给爷爷了。
听奶奶说在当晚,就用高粱杆编制的高粱席,把马棚围起来,当婚房,奶奶心不甘情不愿,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情况下结了婚。
就这样爷爷奶奶组成了新的家庭,过着传统的农家人的日子。
奶奶原来的婆婆,也就是爷爷的舅妈,也跟随我的奶奶来到了赵家,虽然她过去对我奶奶过于苛刻,但是,我的爷爷奶奶,还是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供奉她,为她养老送终。爷爷奶奶经历了解放之前的二战、内战、河南的饥荒饿死人吃树皮啃草根的时代,如果没有奶奶,后来也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的这个大家庭。
爷爷和奶奶这代人,一但结了婚,爱情就慢慢变得淳朴、真实,平凡,诚恳,他们从来都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1945年大伯的出生,给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了欢乐、喜悦。随着国民党节节败退,新中国的成立,二伯和我的爸爸相继出生,后来又有了我的姑姑和四爹。
奶奶一生共生育4男2女。大女儿一岁左右夭折了,解放前,一家人全靠祖父耕作农田为生。唯一经济来源是,农闲时祖父帮别人干点苦力赚点血汗钱,过的是家无一粒隔夜粮,身无一件洗换衫,吃了上餐愁下餐的日子。 
平地一声春雷响,来了伟大的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父母和天下所有劳苦大众一样过上了新生活,成了新国家的主人,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跻身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随着中国初期的建立,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如生产队,吃食堂,文化大革命等等……在新中国成立后,爷爷就当上了生产队的队长,一干就是30多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时间飞逝,父辈们个个都长大成家了。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大家庭。
在我的印像中,我经常看到奶奶倔强地迈动自己的双脚,在田间、在厨房、在菜地里不停地劳作着,记得奶奶70多岁时还不听儿女的劝说,仍然下地干活。
1991年爷爷去世,直到生命的最后,他也没有享受过清闲。一生勤劳,一个多灾多难、多苦多愁的世纪老人,一位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的长者,一位平凡而又平淡的爷爷,一位德高望重、土生土长的农民,生于旧时代,也经历了好时代、他见证了中国的翻天覆地站起来,惊天动地富起来。爷爷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爷爷的一生是坚韧的一生。
爷爷去世15年后,奶奶生命,也定格在2005年农历腊月二十一晚上,那一年奶奶85岁。奶奶的一生是多苦多难,童年少年是悲惨的,她是一位平凡的人,一生却又经过非常不平凡的经历。
忆往昔,我的祖母的一生历经磨练,含辛茹苦,艰难地度过了自己人生非常难忘的岁月。
我的祖父祖母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动荡的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战乱年代,也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艰辛岁月。只可惜,未将他们完整的故事记录下来,实为憾事。
爷爷、奶奶,是我们永远敬爱的人,让我们于每年的清明时节,鞠一捧土,拭两行泪,长跪不起,哀思我的亲人。爷爷、奶奶,你们的后代子孙,永远怀念你们!


--End--

审稿:赵红俊  图:网络  美编:May


作者简介:赵伦,出生于1981年12月20日。现任职外贸公司主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父祖母记.浪淘沙.中华新韵
【每天老照片】-1万-3452- 爷爷奶奶才是真的酷!不P不装也能帅出几条街…
【诗舍】写给祖父祖母
爷爷奶奶辈们年轻时的照片,居然这么美这么酷!
悦读丨我的祖母是童养媳!
【怀思母亲】湖北/肖汉斌 | 岁月无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