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病人生活悲惨无人管 流浪街头何处栖身(图)

  流浪街头的精神病人常常成为一个城市刺眼的景观。这些人中一些家庭不想要,政府各部门谁来管没有明确说法。流浪街头的精神病人生活悲惨,还不时危害社会,作为病人家庭应该负起责任,作为一个健全、完善的社会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关爱。

  但目前,流浪街头的精神病人的管护问题在许多地方还是一道没有破解的难题。
 
  女疯子街头肇事飞石砸汽车

  今年10月26日早上9点,海口市万福隆超市奥林匹克花园店门前的海秀辅路上,一女精神病人不时的从地上捡起石块乐呵呵地掷向海秀路上过往的车辆,其中有两部车被砸,司机才要下车找其理论,发现是精神病人后只能自认倒霉。但精神病人不仅砸车而且还对过往的行人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她不断的伸手拽骑车人,路人纷纷躲闪而走。接到110报警的海垦派出所民警随即赶到现场制止。

  记者赶到现场时,这位女精神病人正满面笑容地坐在路边树墩上,穿着整洁, 头发梳理得很整齐,从外表怎么都看不出是一精神病人。但从她嘴中说出的话确实让人难以理解,“我知道是毛主席和孙中山派你们(民警)来的”,“我在上班” ,“我要找公安局长”,“拿一大密码箱领钱去,有多少我都跟你(民警)平分” ,“他(民警)带着枪我害怕”。胡言乱语的女精神病人说她在秀英村281号居住, 并称是从儋州市来的。

  本以为找到其居住地址就可以交给其家人,但出人意外的是,秀英村281号大门紧锁。闻讯赶到家的房东说,房子要翻盖,两天前暂住的人都走了,并说女精神病人是两个月前开始同一男子在这里居住。但附近居住的人说,同居的男子是四川巴中人,30多岁,但最近再没有见过其人,并介绍女精神病人,昨晚是翻墙进去的,一个人一直吵闹到今天凌晨5点左右才安静下来。

  通过跟精神病人对话,她说出自己是儋州市新州幸福街86号和前进街99号人,并说出了哥哥和父亲的名字以及家里的电话,然而民警拨打精神病人提供的电话后,对方用海南话不情愿的说不认识女精神病人,民警随即同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后确认女精神病人提供的线索正确,只是家人不愿意相认。

  多个部门在共同管理精神病人?

  女精神病人何去何从成了一个难题。一民警说,这样的事应由民政部门来管。而民政局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救助站不会接收精神病人是按照救助管理办法执行的,精神病人街头肇事应有公安机关负责。

  省安宁医院的一主任医生认为,精神病人在医学范畴上属于残疾人,不应受到社会的歧视。许多精神病人及其家属对进精神病院治疗心存偏见,而且文化程度越高、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讳疾忌医的现象越严重,不少患者不是有病不医,就是病情稍稍好转就不再坚持治疗。

  因精神病易复发,治疗费用较贵,而大部分治疗费用又都由患者本人或家属负担,许多患者及家属都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或是简单地把精神病人关在家中,或是放任其流散在社会上。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精神病患者往往被当做“疯子”而受到歧视、遭到遗弃,他们也只能四处流浪。

  省公安厅治安处的警官说,虽然我国曾在50年代有涉及流浪精神病人的管理规定,主要内容是由公安部门将其送到卫生部门进行收治,其病情好转后,再送至遣送站遣送。但50年前的规定明显同目前的社会实际情况有许多出入之处。该警官还指出,街头精神病人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与各类刑事、民事、治安案件一样,民警必须全力对待,虽然处理精神病人的事宜往往有辖区派出所负责,但常因管理部门不明确,往往出现民政不管、医院不收的局面。

  民政部门表示,救助站的救助对象是正常、健康的人,任务是救穷、救急,而不是救命、救治,这些有病人员不属于救助站的救助对象。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前,原来的收容遣送站也曾收容过精神病人,为避免其伤害到自己或他人,遣送站会用强制措施将其管制起来。但现在救助站没有强制措施,被救助人进离站自由,而且现在救助站也已没有收留这部分人的任务。

  政府应强制医疗病人

  海南方圆律师事务所李君律师说,精神病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等都是病人的监护人,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应该承担监护义务,保护被监护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责任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责任人两类,这类病人流浪于街头,首先是其监护人的监护不力造成的,如果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是要承担相关责任的。而且家庭成员之间有相互扶助的义务。从这两点说,对于离家出走的精神病人,其监护人理应积极寻找,遗弃病人的行为应受法律制裁。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由政府强制医疗。

  李君说:上海在处理精神病人方面专门出台了地方法规《上海市监护治疗管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条例》,肇事精神病人是指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后果较重的精神病人;肇祸精神病人是指违反《刑法》以及其他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精神病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应实行强制性监护治疗,有关医疗费用按劳保、公费医疗规定办理;劳动合同制职工,按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无工作单位的,由监护人、家属承担;既无家属又无生活来源的,肇事精神病人由民政部门承担,肇祸精神病人由公安部门在事业费中列支。

  精神卫生法律的真空地带

  根据相关统计,去年全国各种精神疾病患者已达1600万人,占总人口的1.23%,患病率达13.47‰,发病率已达14.05‰,其中只有20%到医院来就医,另外的80%因各种原因而流散到社会中。

  海南省安宁医院防治指导科科长占达飞介绍:海南有3.2万精神病人。街头肇事的女精神病人属于“武疯子”之列,“武疯子”是人们对攻击性精神病人的一种俗称。这种病人病情发作的典型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狂放和活动增多,部分患者以敌意、易激怒为特征,动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并出现破坏和攻击行为,对社会构成危害。由于这部分患者发病时缺乏自制力、对社会的危害属于无意识行为,因此,他们无须承担民事、刑事责任,这就使他们的存在成为全社会的一道难题,对他们的管束和治疗也由此成为有关部门日益头疼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口市精神病管理及相关事务涉及卫生、民政、公安等几个部门,卫生部门负责治疗,民政部门负责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公安部门负责对肇事患者进行管理,残联则负责康复工作,却还没有一个部门负责牵头管理。虽然市人代会期间曾有人大代表提出如何管理精神病人的提案,但没有得到明确答复。

  自1938年世界上第一部《精神卫生法》诞生以来,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相继颁布了精神卫生类法律。我国曾于1985年着手起草《精神卫生法》,至今仍未出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尚未制定精神卫生类法律的国家。目前仅有上海、大连、青岛等几个城市出台了《精神卫生条例》或《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治疗规定》等。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依据,不仅精神病患者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无法解决,患者的治疗、救助和就业等合法权益也难以保障。

  相关报道说,当前我国精神病医院、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大夫严重短缺,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政府应加大精神病治疗机构和医护队伍的建设。现在治疗精神病的医疗费用是十分巨大的,而大多数精神病人的治疗费用还是由病人本身或者家属负担的,许多家庭由于经济困难不得不把精神病人关在家里或者让其流散社会,因此政府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精神病人实施低收费或者免费治疗。此外,精神病患者经过有效治疗是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但它又不能根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作,成为一颗“不定时炸弹”,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精神病人建立档案,并进行跟踪治疗与监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丰:精神病人管控趋向精细化
中国已成“精神病大国”
对赵虎博士线上讲课内容的若干商榷之三
湖南邵阳创新模式破解精神病人管控难题
精神病人住院自杀引发医疗纠纷(全文)
精神病是刑事犯罪的“免死牌”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