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认错了祖宗

不要认错了祖宗


        进入本世纪以来,各个家族都在续修族谱,整修或新建祠堂。不少姓氏还成立了本姓氏的文化研究会,从事本家族的文化研究。这是一件大好事。家族文化研究是以家谱为核心的,它涵盖了自然科学、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方面,通过对一个家族的文化研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家族的形成、发展、迁徙的全过程,通过家族的发展变化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变化。所以家谱、地方志和国史是中国历史的三大支柱。
        但是也不得不看到,在有的地方乱攀附,乱认祖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总在不断的迁徙,择优而居。这些迁徙有的是政府主导的,如清康熙、乾隆年间的“湖广填四川”,有的是逃避战乱和自然灾害,还有的是在外地做官(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在外工作),服兵役和劳役后无法回到原藉而择地定居的。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相隔千山万水,通信落后,信息闭塞,迁到外地的人就与原藉失去了联系。因此,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当地人口发展到了几千上万人,却始终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根在哪里?然而进入现代社会后,科学技术飞快发展,交通便利,通信快捷,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为人们寻根问祖创造了条件,我们才有可能进行家族文化的研究,我们才有条件认祖归宗。
        二、寻根问祖的主要历史资料是族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它详细的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发生、发展、迁徙的全部史实。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族谱在民间已经保存得很少,有的也是残缺不全。能够找到一个家族的全部家谱难之又难。外迁的宗亲很少有携带原藉的家谱,少数虽然带了原藉家谱,但经过数百年的变迁,又与原藉失去联系,彼此的变化一无所知,如辈份的排列,地名的变更都无法弄清,这就给各地宗亲的联系增加了不少困难。
        三、少数人为了本家族或个人的私利进行错误的引导,凡是同姓的就说是同一个家族的,就要求族人捐资建宗祠、或做其他公益事业。
中国现有12000多个姓氏,各个姓氏又由若干个家族组成。家族是由有相同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群体。所以仅仅凭是同姓还不能断定是一个家族。要确定是不是一个家族,主要看是否有血缘关系。所以要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比对,找出内在联系,确定血缘关系,最后确定是否同一个家族,不要主观意断。
        四、个别人傍大款,附高官,明明知道自己不是某一家族的人,就因为某个家族的祖辈官大,富有,硬说自己是某某家族的。这种嫌贫爱富,攀附权贵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五、峭山公和玉公是同时代的人
        峭山公(公元871—953年)是福建邵武黄氏始祖,其后裔主要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等省,人口据说上千万。民间关于峭山公的传说很多,其中在黄姓家族中流传最广的是“三妻二十一子”和“认祖诗”(又名“内八句”)。
        对峭山公的生平和业绩的记载有两篇文章,一是由峭山公的第十六子潭公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所写的《峭公行录》(简称《行录》),另一篇是由黄庭坚所写的《江夏源流山谷序》(简称《山谷序》)。《行录》所记的峭山公所处的年代是唐懿宗至五代十国(公元871年—953年),而《山谷序》所记的是唐懿宗至僖宗时期(约公元798年至880年)比《行录》先72年。经研究峭山文化的学者考证,认为《行录》比《山谷序》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一是《行录》所记载的史实和人物与《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所记述的相吻合;二是作者在文中所举的事迹和时间非常准确,且编排有序,他不是简单的罗列一些历史事实,而是对该历史的某些过程进行分析和归纳,以衬托峭公的心态言行。三是《行录》全篇文章是低调的,作者没有刻意描写峭公光辉的一生,而是写他一生的坎坷,写他忧国忧民。相比之下,《山谷序》无论在文章风格,用词造句的严谨上均与黄庭坚的文风格格不入,所写的史实也与《通鉴》相差甚远。所以认为《山谷序》并非黄庭坚所作。
        根据《行录》的记载,峭山公讳岳,锡公五子,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唐末昭宗时奸臣当道,太监独揽朝政,地方动乱不安,加上天灾,民不聊生。年仅20岁的他拿出家里的粮、钱,与同村和附近村里的青年组成义军消灭盗匪。受到陇西王李克用的赏识,封他为千夫长。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因协助李克用平定三节度史叛乱(即公元895年驻守在陕西  州的统帅王行瑜联合凤翔驻守统帅李茂贞以及华州驻守韩建共同起兵侵犯京都长安)有功,朝庭封他为千户侯,管辖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的军务。896年朝庭封峭山公为工部尚书,出任管理岐雍三郡。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梁,峭山公辞官归隐家乡。公元908年在家乡创立和平书院。周太祖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峭山公遣子离家创业。953年无病而终,享年82岁。
        玉公是清江黄氏始祖(?—942年)。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中进士,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 受命任湖南省资兴县县令。由于他及其继任者,他的儿子知聿公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载,离任后定居石城(即县城)。11世祖文蒿公移居青草村(即现湖南省清江乡青草村)清江黄氏因而得名。其后裔主要居住在湖南、广东、江西、四川、重庆等省市,人口在15—20万之间。
        关于玉祖的生平和业绩现无可靠的材料记载。清江黄氏族谱于宋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由七世祖廷硕公始修。在后来的历次续谱中,对玉公生平的叙述只有短短的两行字,即玉祖“字仙居,号文琳郎,随父宦游岭表桂林。唐昭宗乾宁二年中进士,后唐同光二年受命资兴县县今。”对于他的出生时间只留下一个问号,以后各届续谱也未作定论。有些支系的族谱对玉公的出生时间虽然有定论,但无资料可以佐证。目前我们知道的有三种说法,一是公元860年,二是公元870年,三是湖南省樟市镇莆口黄氏的族谱中记载,该族始祖黄琬为黄令苏公长子,玉公是令苏公三子。令苏公有三子,长子黄 琬,出生于公元877年,次子黄 琰,出生于879年,三子黄 玉,没有注出生时间,其他的记述与清黄氏族谱的记述基上是一至的“字仙琚,号璇凯,汉朝江夏人黄香后裔,侍父宦游岭表桂林府,登大唐乾宁乙卯进士,后唐同光二年任资兴县县令,政简刑靖民心挽留,卜居旧治城西石城山下,秩官名宦载州县志。考终后晋天福七年(942年)”按比琰公小两岁推算,其出生明间为881年。以上三个出生时间,最可信的是公元870年,因为如果是860年出生,那他到资兴任县令时,已经是64岁高龄了,似乎不太可能。如果出生于公元881年,则他公元895年中进士其可能性更小。所以玉公出生于公元870年,于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去世,享年70岁。是比较合乎情理的。但不管怎么说,玉公和峭山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这个结论是说得通的。有的宗亲说玉公是峭山公的孙子更是无稽之谈。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在清江黄氏和邵武黄氏的个别支系中,把峭山公当作清江黄氏的第十六世孙,这同样是不对的。之所以出现这个判定的原因是:清江黄氏第三十三世孙仲斗公于康熙28年(公元1689    年)撰写的“溯祖要言”中有以下四句话:“柏高五子,名念九郎,徙居闽省,三七留芳”。于是就认为念九郎就是峭山公。实际上,据清光绪十五年清江黄氏族谱载,念九郎生于南宋德佑乙亥年(公元1275年)9月2日丑时,于元大德年间由资兴县二都迁福建省上杭县马坪乡丹竹村,殁于元至正乙酉年(公元1345年)8月22日。元至正10年(公元1350年)癸己念九郎之孙五郎移居韶府,翁公兄弟迁翁源,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壬申安居,六世迁秀公邑迁曲江木坪。如此看来,现广东曲江马坝、翁源等地的黄氏宗亲均系念九郎后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郴州黄氏族谱饶田分谱
义门陈后陈村陈氏重修族谱序
家谱,一场 “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
榆山张氏重修家谱序
被宗亲会排除修谱之争。
乱认祖先乱写族谱下场有多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