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心外无物,但深受二元习气的心,总要追求外物,怎么办呢?

王阳明回答:“君主庄严临朝,六卿各司其职,天下一定大治。人心统领五官,也要这样。如今眼睛要看时,心就去追求色相;耳朵要听时,心就去追求声音。就像君主挑选官员,就亲自到吏部;要调遣军队,就亲自到兵部。这样,难道不是有失君主的身份吗?六卿也不能尽到他们的职责。”

这里,王阳明点出了心学最重要的一点:人的心是一个统领。我们的一切,其实是心在起作用,我们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掌控心。

如何掌控心呢?首先是通过五官。心首先通过五官在发挥作用,所以,我们要从五官上去探究心的力量。萧惠和王阳明有一段对话,比较详细地讨论了心如何起作用?

萧惠问:“我有为自己着想的心,但不知为什么还是不能克己?”

王阳明说:“你说说你为自己着想的心是怎样的?”

萧惠沉思良久,说:“我也一心要做好人,就自己觉得很有为自己着想的心。现在想来,也只是为了一个身体的自己,而不是为真正的自己。”

王阳明说:“真正的自己怎能离开身体?恐怕你连那身体的自己也还没有好好为他着想。你所说的身体的我,难道不就是指耳、目、口、鼻、四肢吗?”

萧惠说:“正是为了这些。眼睛爱看美色,耳朵爱听美声,嘴巴爱吃美味,四肢爱享受安逸。因此便不能克己。”

王阳明说:“美色使人目盲,美声使人耳聋,美味使人口伤,放纵令人发狂,所有这些,对你的耳目口鼻和四肢都有损害,怎么会有益于你的耳目口鼻和四肢呢?

如果真的是为了耳目口鼻和四肢,就要考虑耳朵应当听什么,眼睛应当看什么,嘴巴应当说什么,四肢应当做什么。只有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才能实现耳目口鼻和四肢的功能,这才真正是为了自己的耳目口鼻和四肢。

你如今成天向外去寻求名、利,这些只是为了你外在的身体。如果你真的是为了自己的耳目口鼻和四肢,就一定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个时候,并非你的耳目口鼻和四肢会自动不看、不听、不说、不动,而是由你的心发生的。

这些看、听、说、动就是你的心。你内心的看,通过眼睛来实现;你内心的听,通过耳朵来实现;你内心的说,通过嘴巴来实现;你内心的动,通过四肢来实现。

如果你的心不存在,也就没有你的耳目口鼻。所谓你的心,也不仅仅指那一团血肉心脏。如果心专指那团血肉,现在有个人死去了,那团血肉仍在,但为什么不能视、听、言、动呢?

所谓的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亦即天理。有了这个性,才有了这本性的生生不息的事理,称之为仁。这生生不息的天理,显现在眼睛就能看见,显现在耳朵就能听见,显现在嘴巴就能说话,显现在四肢就能动作;这些都是天理在起作用。因为天理主宰着人的身体,所以又叫心。

这心的本体,本来只是一个天理,原本没有不符合礼制的东西存在。这就是你真正的自己,是你身体的主宰。如果没有真正的自己,也就没有身体,可以说有了它就生,没有它就死。

你若真为了那个身体的自己,就必须依靠这个真正的自己,必须常常保持这个真正自己的本体。做到‘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在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仍然保持警惕谨慎,唯恐有过错)’,唯恐对这个真正自己的本体有一丝损伤。

稍有丝毫的非礼萌生,有如刀剜针刺,不堪忍受,必须扔了刀、拔掉针。这样才是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己。你现在正是认贼为子,为什么还说有为自己着想的心,却不能克己?”

这一段话里,王阳明又进一步点出了心的作用: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这个“应该”,是在我们心里,我们只有回到心里,心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听什么?应该看什么?应该说什么?

“心者是人之主宰,”我们之所以看见,之所以听见,之所以会做这,做那,都是因为心。

所以,“心灵法则”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

心灵法则,就是让我们时刻聚焦于内心,不断修炼,渐渐找到一个根源性的东西,这个东西找到之后,就可以一以贯之,一通百通。

如果找不到,我们的生活就会很忙乱,做了很多事,但感觉就是无用功,很拼命地做很多事情,但对于结果充满焦虑。所以,一定要回到我们的内心,找到那个源泉。

这个源泉可以让我们的生命绵绵不绝地流淌,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之树不断地长出绿叶和树枝,越来越枝繁叶茂。如果找到了这个本源,那么,生命绝对就不会是苦役,而是一次奇妙的旅程。

这个旅程不是跑步,不是追赶,而是体验,而是融入。如果把存在比喻为大海,那么,活着,不过是慢慢地融入大海,慢慢地体验到大海的宽广,慢慢地体验到大海的深邃,慢慢地让你自己成为大海的一部分。

就像罗素所说的:如果你找到了那个本源,那么,你的一生就像一条河,开始是涓涓细流,被狭窄的河岸所束缚,然后,它激烈地奔过巨石,冲越瀑布。渐渐地,河流变宽了,两边的堤岸也远去,河水流动得更加平静。最后,它自然地融入了大海,并毫无痛苦地消失了自我。如果找不到那个本源,那么,正好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像越来越走入人生的死胡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会养心,谈何养生:王阳明的心学养生法-今日头条
我们如何克服私欲?王阳明心学:成己在于克己,克己须有为己之心
传习录【九十九】
《传习录·卷上 3·一以贯之的功夫·薛侃录》译文
读《传习录》部分章节,我豁然开朗
心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