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道的表现视听用

第六十七课 不见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是什么形状?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听不着,抓不到?道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老子在这一课向我们一一做了解答。我们在这一课所学的应如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呢?

(1) 对大多数人来讲,道是看不见,听不着,抓不到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但道是客观存在的,它无所不在,无所不是。这好比空气:无法看到,听不到,抓也抓不到,但空气是存在的,万物皆需要它才能活命。

在这里,我们学习到了不可自以为是,单凭自己的五官或所谓科学证明来断定事物的真伪或有无是主观片面的。道的存在,不能用一般科学来鉴定。道超越现代科学,超越一切万事万物,因为现代人类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

老子说,道是可以看、听和抓得到的,也就是道可以通过视、听、用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这只有修道修德修得好的人才能具备这个能力。

(2) 道是什么形状呢?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我们,道的总体形象是上面似白非白,下面似黑不黑(其上不皦,其下不昧),道是无边无际的,实在无法命名(绳绳不可名)。道的形状,最后又回归于无形(复归于无物)。

道是有形状的,但由于它变化无穷,形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无固定形状,所以也叫做无形状的形状(是谓无状之状)。

(3) 道的形状,也是无边无际的,看不见首或尾巴(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让我们想起古时侯孔子拜见老子后对他的感悟说老子就好像天上的龙,千变万化不可捉摸(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老子就是道的化身。

道从远古时候,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了。它至今依然存在(以御今之有)。我们怎样才能去了解道,进而感受道的视、听、用呢?唯有从学习《道德经》并在修道修德的实践中了解道,按照《道德经》要求修善自己的本性,回归大道母亲的怀抱。

林大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如何理解道的虚空性?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说,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在入静状态下,可以感觉到
老子说的“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是什么意思?
道是一和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