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景点拙政园导游词

拙政园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位于的是苏州古城东北面最大的名园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有人说,拙政园酷似我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大观园,这话究竟有没有道理?还是请大家跟我走进拙政园,去探寻一下大观园的影子吧!

 

现在我们看到高高的砖砌墙门的正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借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掉了。自此拙政园400余年来,屡易其主,历经沧桑,几度兴衰。

 

拙政园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一样,是典型的宅园合一,有宅有园,前宅有园的格局。拙政园的花园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整个造园以山水并重,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占全园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皆临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衬。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疏密得体,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走到这里,似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大家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卷棚歇山顶的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是参照此榭设计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间耸立的那座重檐攒尖八角亭,名为天泉阁。阁中有天泉井,相传此井为元代大弘寺东斋的遗迹。夏日可在此阁欣赏紫薇花。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面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那座外观轻快明朗,体量较大的四面厅,称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欣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楼可四观,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观望中。现在所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过来的,体量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秫香馆西南,隔溪有一土山,上有长方亭,名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团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看这座半亭倚墙而作,亭中有一圆拱门,三面凌空,长廊似虹,故名倚虹亭。站在倚虹亭旁,向西眺望,极远处又有一亭,亭内也有一圆拱门,这就是西花园的别有洞天园门。而在亭台楼阁旁,小桥流水之上,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那就是园外远处的北寺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一借景的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费尽了心机。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浴室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在各位请看池岛假山,池岸曲折,水绕山转。假山上的悟竹幽居,山顶的待霜亭雪香云蔚亭点缀其上。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会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缓步登山,这座轻巧若飞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义于唐代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的诗:书后欲提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居高临下,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停住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上方还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中部花园的中心池边,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和远香堂等景点。

 

湖中岛上的荷风四面亭上有一幅很有趣的楹联,不仅描绘了此处的景色特点,还巧妙地点出了四季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楹联上联仿济南大明湖小沧浪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联则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的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荷风四面亭隔山相望的是香洲香洲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坊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而这艘石坊由亭、台、楼、阁、榭五种典型建筑组合而成: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所以在园林中也建有石坊。同时石坊也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借此表白园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见到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见山楼语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它三面环水,似苍龙嬉水,楼是龙头,水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相传此楼曾被用作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处。登楼远眺,可见苏州西南的灵岩山。这里视野开阔,为北部的主景区,与南部次景区小沧浪、小飞虹和得真亭的空间窄小的布局形成对照。

 

见山楼沿着游廊往南走,可以来到小沧浪小沧浪的出典是《楚辞渔夫》,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出仕辅助朝纲;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决心引退逍遥自在。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四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种余味未尽的感觉。

 

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了远香堂。远香堂位于中部花园的中心位置,回抱于山池之间,后面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时,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所以称为远香堂。远香堂建筑形体高大,而且厅内没有一根阻碍行动和视线的庭柱,四面都镶有玻璃,可以坐在厅里品茶、聊天、看景。厅的南边是一座峻峭的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给人以近山远水,山高水低的感觉。远香堂匾额原为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沈德潜手笔,现为近代书法家张辛稼补书。两边有一副对联,共80字,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最长的对联,记载了当年八旗奉直会馆达官贵人聚会时的盛况。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物,十分重视意境的设计,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法作点缀,既记述了名园的历史,又点明了景点的精华,还书法了园主的情怀。

 

远香堂的东南角圆洞门中,深藏着一组各具特色的小建筑,闲庭别院,这里被称为拙政园中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而得名枇杷园。各位游客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再往前走就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当我们步步走近时,门洞渐渐扩大,你会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穿过门洞后,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黄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从月洞门外向南看,嘉实亭掩映于枇杷丛中;入洞门回首北望,掩映于烟波林木中的雪香云蔚亭与月洞门、嘉实亭同在一条视线内,收到了隐蔽对景的效果,由此可见,苏州古典园林在辟门开窗时,除考虑到出入和采光外,力求处处有景,景随步移。

 

枇杷园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这些建筑把空间分为3个小院,而小院既隔又连,相叠穿插,空间和景物处理上富有变化。每个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脚步量一下却发现相差甚大。原来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就显得大。而海棠春坞尺寸比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比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当年园主喜欢同家眷在这里,一边品尝苏州的船点,一边细听那余地打在瓦楞片上、芭蕉叶上、碎石地上,发出各种声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乐创作之中。嘉实亭里有一幅对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这里,惟妙惟肖。

 

从中花园穿过别有洞天的圆洞门后,就来到了西花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边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纳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进门时,圆洞门上方的得少佳趣篆体砖雕把我们引入佳境。北厅卅六鸳鸯馆馆名为清代状元洪钧所书,南厅的十八曼陀罗花馆馆名出自清代状元陆润庠的手笔。鸳鸯是美满姻缘的代名词,曼陀罗花是延年益寿的吉祥物。曼陀罗花即是山茶花的别名,园主在小院中种了各种山茶花18种,故取名十八曼陀罗花馆。这个大厅造型别致,椽子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相传是园主听昆曲的地方。这里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蓝白相间的玻璃,构成美丽的图案,每当剩下烈日时,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洒在地上泛起阵阵凉意。如果游客们有兴趣的话,可以靠近蓝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见屋顶上、树枝上、石块上、荷叶上,都像是洒上了一层白雪。

 

西北面的留听阁,取唐代诗人李商隐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之意命名。南面飞罩是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纹,构图匀称,手法精巧。楠木镂雕的云龙图案落地罩和隔扇裙板上的蟠龙图案,相传是太平天国忠王府内的遗物。

 

卅六鸳鸯馆北面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幢楼阁的倒影,这幢楼阁便是倒影楼。楼阁下层拜文揖沈之斋,就是文征明先生和沈周先生纪念馆。沈周是文征明的老师,后人将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合称明四家。到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着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无根竹图,并配有诗词。

 

隔岸池边有一座小轩,像一把打开的折扇,俗称扇亭,取名与谁同坐轩,取义于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扇面状屋面和扇亭与后山屋面恰似扇把的笠亭构成了一把完整的折扇。

 

各位游客:拙政园的主要景观就游赏到此。让我们在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在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小园林里,享受一份温馨的家庭气氛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园林拙政园导游词
游记    走进拙政园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拙政园
苏州园林 ·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雨中拙政园
盛夏江南 — 苏州四大园林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