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洁非:“革新”和“古典的价值”

“革新”和“古典的价值”

李洁非

“革新”是个令人尊敬的字眼, 反对它对你是不利的。在中国尤其为此。近四十年来, 京剧始终是被“革新”对象。六十年代, 人们主要是从内容上革新京剧, 让它表现新的人物和主题, 为政治现实服务, 于是有了“样板戏”。八十年代之后, 京剧革新从内容过渡到形式方面, 因为据认为, 京剧观众邃减特别是青年观众稀少的现象, 说明京剧的美学趣味不合乎当代潮流。所以,唱腔要变, 乐队要变, 服装要变, 演员台风要变, 舞台空间要变…… 。这些“革新”的实践人们已见识了不少, 譬如, 用京剧演莎士比亚, 在乐队中加入电声、架子鼓, 甚至使某些唱腔节奏迪斯科化, 等等。即使不这样大动干戈、洗心革面, 今天演员在上演传统剧目时也几乎很少安份守己地使之保持原有风格, 而是把这些剧目用“现代精神”加以新的诠释, 这种新的诠释的主要观点是:以情动人; 于是, 从当前舞台上你所能欣赏到的演唱,不是含蓄的、讲求韵味的, 而是直露的、抒情的, 几乎达到声泪俱下的程度。

关键是, 我们很难抽象地谈论“革新”这类字眼。在抽象意义上, 事物要想存在下去, 就必须自我更新;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这是自然的一般法则。所以, 革新便似乎总是对的。显然, 我必须接受“革新”的这一抽象意义, 亦即说, 在此意义上, 我赞成“革新”, 决不从哲学意义上反对京剧的“革新”。但我以为任何“革新”又都是一种具体行为, 换言之, 是怎样“革新”的问题。如果说,从程长庚到梅兰芳, 京剧一直是在“革新”中发展; 这一结论是正确的。然而, 它并不一定证明今天的“革新”也是正确的——此“革新”可能并非彼“革新”也, 我们想到过这一点吗?

“革新”可以有二种: 一种是从事物内部本身发掘其丰富潜能, 照亮它, 使它的本质愈来愈纯正, 愈来愈接近它的完美状态。另一种则相反, 从事物外部改造它, 让它迎合外界的一时的趣味, 使它愈来愈失去其纯正性, 愈来愈遭到异化, 以致毁掉其本性。

以上述二种尺度衡量京剧历史上形形色色的“革新”, 人们难道很难得出恰当的判断吗?

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是提醒人们在文化艺术范畴中意识到古典的价值。毫无疑问, 京剧是一种古典的艺术, 它在今天的遭遇以及人们对待它的态度, 很大程度上与它的“ 古典性” 有关。然而, 这一命题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京剧这一个别范围, 在整个文化艺术领域,我们迟早要越来越多地遇到如何对待“古典”的问题。我刚才提到过自然界的进化原则, 并把它作为一个抽象真理加以认同, 但接下去我要说, 在人类自身的文化、艺术现象中, 存在着某些明显区别于自然法则的运动方式, 这些现象有时甚至是不受进化论支配的。譬如说, 在自然界总是新生的、健康的、合理的东西取代死亡的、病态的、谬误的东西, 然而, 在文化、艺术史上却绝然不能如此一概而论——一些取代原有文化艺术现象的新事物, 并不见得比被取代者好, 同样, 反过来说被取代者让位与取代者, 也并不意味着它更坏一些,这就是文化艺术中传统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明智的人, 应对这种特殊关系有所意识, 而不是目光短浅地贬抑传统、趋附时尚。

实际上, 很多事例说明, 古典的文化、古典的艺术是人类的真正永恒的精神财富, 尽管它们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消失了。古希腊神话, 被马克思称为高不可及的艺术范本。巴赫和贝多芬, 如今谁敢望其项背? 莎士比亚使英国的文学表现力在几个世纪以前就达到登峰造极的顶点, 当代英国作家没有哪一个能不到这座古典语言艺术殿堂中拜师学艺。中国的诗歌在唐代是那样的超世绝伦, 以致后人再也无法与之媲美。

当然, 今天再也不会有人创作古希腊神话那样的作品; 音乐家也绕开了巴赫、贝多芬而另辟蹊径; 谁都没有愚蠢地想使莎士比亚复活; 唐诗也从生活舞台上退隐了, 成为人们古典修养的一部分…… 那么, 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京剧, 爱护它, 保持它的纯正性, 让它永久地成为一种典范, 成为纯审美的对象, 却非要把它扯到现实中来, 消灭它的美, 把它变成媚俗的、不伦不类的东西, 终至彻底毁掉这个具有伟大境界的古典艺术呢?

也许我不得不说, 当代中国人患着一种“恐古症” ,就象要摆脱梦魔一样摆脱“古典”、“传说”、“过时”、“陈旧”等等词语所带来的精神负担, 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社会经济发展上悬殊的落后地位已经使人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 唯新是好、唯变是求, 可谓目前中国社会心理二大内涵。这是一种自信心的旁落。反观英国人至今精心保存着伊丽莎白朝莎士比亚在世时的剧院建筑, 或罗马的古斗技场等那些原封不动的残垣断壁, 我们多少能体会到我们把圆明园修葺一新、使之成为一个游乐场这种做法是多么令人深思。本来, 中国人是非常注重保护传统的民族, 孔子便是一个象征, 由于他的整理, 商周的礼仪、典籍才不致淹没。尊重古典,是一种自信心的表现, 在孔子时期, 我们拥有这种自信心。

我深知, 在当前的生活中, 要求京剧演员维护京剧艺术的古典价值, 是不近人情的。但总有一天, 中国人将重新懂得古典的价值。也许那时却悔之晚矣。

1991.1.10.北京

上海戏剧     1991-04

京剧道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京剧编导的程式、表演的程式、造型的程式,都在革新中取得成果
京剧演员梅葆玖和孙萍反对样板戏进教材,其实文人是最早反对的
[印象主义美术]一文读后感
借西方女性油画谈现代与传统艺术
闲下来读一读《易经》,里面告诉了我们命运会眷顾谁
什么是精神上的依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