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川菜,如何征服太空?

宇航员在空间站享受“太空美食”


被上亿人盯着吃饭是怎样的体验?神十三航天员太空干饭现场引起了网友的围观,力压全网“吃播”。

而早在去年6月,“太空外”的话题便冲上了热搜,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携带了大量包括美食外卖在内的货物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宇航员们收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丰盛佳肴。

根据中国载人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所言,中国的航天食品是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我们的航天员拥有120多种航天食品。

 

而在其中,最受宇航员欢迎的,是刻在我们每个人味蕾记忆中的川菜名品: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

如此家常川菜,无疑是经典美味,但为何会成为宇航员的心中挚爱?想在太空中吃一顿好饭,到底有多难?

川菜,调和的艺术

香料调和出的极致美味。


京派大家汪曾祺曾在《川菜杂忆》中写道,民国时人们去成都的饭馆吃饭,最常点的是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和回锅肉几种川菜,可以看出,今天的国民美食家常川菜,早在近100年前就已经十分流行了。

川菜,始于麻辣,归于鲜香,从古人的“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到今天的鱼香、豉香、咸香、甜香...一种又一种口感独特、回味悠长的味道与深含的文化内蕴,成就了名满天下的川菜经典。

 

麻辣虽是川菜之魂,川菜却不止麻辣。

摄影/吴学文


麻婆豆腐是最早名扬天下的川菜名品,根据民国文人李劼人回忆,麻婆豆腐来自一位别名为“麻婆”的女人,她在成都桥头经营一间饭铺,因善于烹制豆腐,且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来往食客,一来二去,“麻婆豆腐”就此出名。

差不多同时崛起的还有回锅肉。这道传说中起源于平民将民间祭祀猪肉回锅烹制的菜肴,延续了传统川菜的小煎、小炒的特点,以猪肉为食材,郫县豆瓣为调味料,呈现出了近现代川菜麻、辣、鲜、香的特点,着实是下饭利器。

小煎、小炒,一代名品回锅肉。


随后,以鱼香肉丝、宫保鸡丁为代表的川菜经典再次将川菜盛名推向了高潮,而它们之所以众口交赞、让来自天下的川菜再回到天下,归功于其独特的泡椒和郫县豆瓣。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辣味调和品,辣而不燥、不烈、不涩,醇厚绵长,回甜重香,应和了中国人口舌的愉悦与身心的欢喜。这是川菜味,也是中国味。

 

郫县豆瓣,复杂的工艺铸就的川味之魂。

图/《火锅》


辣椒豆瓣酱、泡椒,以及在酯化反应和轻度发酵中更加醇香浓郁的红油,赋予了川菜的灵魂味道,配合五味在川人手中的极致调和,川菜得以成为中华料理的集大成者,甚至成为征服全国、全世界的味道。

但是美味归美味,川菜为何能冲出地球,征服远在外太空的宇航员们?


为什么是川菜?

宇航员偏爱川菜,不仅仅是由于川菜本身足够的吸引力,更和太空环境的特性有关。

宇航员可能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职业,但同时也是最痛苦的职业,一半的太空旅行者,就连那些训练有素的宇航员也深“太空病”的困扰。学术上称为“航天适应综合征”,英文缩写是 SAS。

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宇航员会经受骨密度流失、肌肉萎缩、肠道紊乱等一系列身体问题,其中肠胃问题是最痛苦的,消化受重力辅助,如果没有重力,消化过程就会变得更加复杂。这一系列的结果就是“晕太空”,症状与晕船类似:头痛、无法集中注意力、恶心、呕吐和肠道问题。

 

专门进行SAS呕吐训练的宇航员。

图/wikipedia


在这样难受的情况下,宇航员的食欲可能是全世界最差的,如何让宇航员拥有干饭欲望、吃上有营养的饭,一直是各国航天局的头号重任之一。

自从“太空厨房”出现后,宇航员的饮食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早在2012年的神舟九号上,就已经可以根据宇航员的个性化口味需求进行定制食品。在多种多样的食物中,有一些菜品,即使是胃口极差的宇航员也能胃口大开,大口干饭——川菜。

 

中国宇航员太空餐一览。

图/CGTN

在太空环境下,除了会让宇航员的肠胃变差,受太空中的微重力影响,人体体液会向上涌动,而不是正常重力情况下的向下流动,很容易引起面部肿胀、鼻窦阻塞,那种感觉就像患上严重伤风,削弱嗅觉和味觉,会导致味觉、嗅觉不敏锐甚至失灵。

所以,航天食品在制作的时候需要添加更多的刺激性调料,才能使宇航员尝到和地球上接近的味道。而凭借与此,味型突出的川菜能够从众多名菜中脱颖而出。

川菜用到的调味料,哪一样不是让人胃口大开?

以川菜名品鱼香肉丝为例,酸、甜、咸、辣、香造就的“鱼香味”,能够最大程度上刺激味蕾,尤其是其中的酸味和辣味,是最能打开人食欲的味道,是连味觉变差的宇航员也抗拒不了的极致诱惑。

想在太空吃一顿好饭,有多难?

 
实际上,在太空能拥有丰富的就餐选择,是新世纪以后才能做到的事。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宇航员们是没有饮食选择权的,他们熬过了长达几十年的“黑暗料理”时期。
 

不同于现在宇航员的幸福,上世纪的宇航员们经历了黑暗料理的时代。

图/vectorstuck


20世纪60年代初,受条件所限,前苏联和美国的航天员只能食用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膏糊状食物。例如牛肉浆、苹果浆、菜泥和肉菜混合泥等,吃时像挤牙膏似地将它们挤压到口中。
 

早期前苏联和美国的航天飞行中,航天员采取嘴对嘴的进食方式,就是将经过特殊加工的液体或半固体的食品装在类似牙膏管的容器内,进食时通过一根导管将食品直接挤入口内。

图/中国科普博览


之所以最初的航空食品会被做成这个样子,是由于航天食品必须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所以储藏的稳定性很重要。正常食品在吃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碎渣,如果不小心飘到宇航员的鼻腔中,很容易堵塞呼吸道把宇航员呛死,所以需要把食品加工成高度浓缩、便于吸食的流质食物,再放入牙膏管里,才能保证食物在失重条件下进食不会飘浮散开。

除了糊状食品,早期的航天员还会吃一种叫“一口吃”的食品,就是将食物压成一小块,一口可以吃一块。

 

“一口吃”,味同嚼蜡。

图/wikipedia

对于这些“黑暗料理”太空餐,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的宇航员,他们都给出了超越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的评价——难吃!

无论是管状流食还是“一口吃”,都难吃到难以下咽,本在太空中就胃口极差的宇航员们深受这些食物的折磨,若不是为了填饱肚子,相信他们没人会愿意吃一口这些“大餐”。

强忍欢笑的NASA宇航员与管状流食。

图/wikipedia

甚至于有一些宇航员为了逃离这种食物困境,开始私自想起了办法。比如被NASA誉为“美国太空史上成就最大的宇航员之一”的约翰·扬,就由于对太空食品的口味意见极大,私自携带了一些三明治带到了太空舱里,甚至一度引起了大混乱。

约翰·杨,他带去的面包片碎屑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问题。

图/wikipedia


在经历了几十年间的改进后,太空员们才能像现在一样,吃上像地面一样真正的“美餐”。

曾经有人发问:人类进入太空已有60余载,为什么还没有人能登上火星?

这个问题的背后,也和食物有关。为航天员长距离飞行提供稳定和美味兼具的食物存在着很大挑战。目前,NASA已经研发出了在太空中能持续储藏2年左右的食物,然而,飞往火星的任务至少需要食物有5年的保质期。

浩瀚星辰,依旧任重而道远。也许在未来,我们可以像科幻小说中那样,在生态循环宇宙飞船中,像地球上的日常一样自给自足,炒一盘对口的家常菜,过上美妙的太空生活。



作者丨武治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地道风物
行走的风物百科,看见中国每寸土地的不一样。
214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空间站,不一样!
航天员在太空都吃些什么?要是有鱼香肉丝就好了
这才是真正的川菜?鱼香肉丝和宫保鸡丁!看完才知道吃错很多年!
揭秘鲜为人知的航天食品
围观丨神舟十一号宇航员太空吃什么? 牛肉米粉 油焖笋丝 100多种!
第一次去空间站怎样才能装得像只“老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