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严光论》,是朱元璋对士人尊严的践踏

朕观当时之罪人,罪人大者莫过严光、周党之徒,不正忘恩,终无补报,可不恨欤!——《严光论》

子曰:“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孔子教导学生以至后代士人们君主有道时兼济天下,无道时则退隐独善其身。后代的无论是皇帝还是士人们总体上维持着这一默契:士人们若是觉得朝廷乌烟瘴气,可以自由退隐山林,自我放逐可以换来个清净、也可沽名钓誉;而皇帝一般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名声受损,不仅尊重士人们的诉求,对那些已经退隐者还格外尊崇,希望他们出山相助。这种默契对双方都有利,退隐的士人以其不追逐功名利禄、不随波逐流受到后代的赞扬,而皇帝也赢得了“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美名。刘备与诸葛孔明间的“三顾茅庐”,便是君臣共同留给后代的美谈。然而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亲手打碎了这一默契,他不容许有任何的“不合作者”,他的论调尽在《严光论》中。

一、《严光论》都说了什么

大体来说,朱元璋在《严光论》中讲了这么六个要点:

1.奸邪之徒,绝不止是流于表面者。做事不诚心的、有机会作为却不作为者均是奸邪,奸邪之徒,真是数不胜数。

2.皇帝担忧自身德薄才疏,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故诚心诚意请士人入朝为官,然士人却贪图安逸,不愿意来,是对皇帝恩典的蔑视与侮辱,是觉得皇帝无道。

3.假如天下大乱,绿林草莽揭竿而起,严光这些人还能去哪里隐居?当生存都要受到威胁时,这些人还能安心隐居吗?

4.严光这些退隐山林者,不过是沽名钓誉,钓的还是皇帝的恩典,他们不入仕,无非是觉得皇帝的恩典还不够大。

5.假如皇帝自身德薄才疏,而严光这些人仍然拒绝入仕,导致民不聊生,这些人隐居真的心安理得吗?所以这些人才是世上最大的罪人。对皇帝忘恩负义不说,也不想着将功补过,真是可恨!

6.像邓禹这些人,严守忠孝节义,在百废待兴时还在积极为朝廷出力者,才是真正配享美名的大贤。

二、严光是何许人也

那么严光是何许人也,招致朱元璋这么大的痛恨?

《后汉书》专门为隐士设一《逸民列传》,赞扬与纪念这些人:“江海冥灭,山林长往。远性风疏,逸情云上。”严光(公元前39-公元后41)赫然在列。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年少时就负有高洁的美名,曾与汉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等刘秀夺了天下,严光并没有因这层关系去找刘秀求个一官半职,而是更名换姓退隐山林。刘秀常常思念严光的贤德,甚至亲自拜访,严光还是觉得人各有志,何必相迫呢: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不贪图荣华富贵,毅然放弃送上门的高官,严光俨然被士人们奉为精神偶像。宋人范仲淹就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堂,赞扬严光与光武帝之间的相互成就:“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还作歌一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认为有严光这样的隐士,能使贪婪的人变得清廉,胆怯的人变得勇敢,对礼仪教化大有裨益。

三、“不合作者”死路一条

但朱元璋显然不这么看。在他眼中,忠不舍君,意不欲离,虽死不忘,才是真正的忠臣。像严光这种人,就是奸邪之徒中的最奸邪者。既然不与皇帝合作,当然就是死路一条。朱元璋作为农民出身的皇帝,所作所为更没有心理包袱,更容易把“自重身份”抛至九霄云外,制造了无数血案。

清人赵翼点出了个中缘由:“盖是时明祖惩元季纵弛,一切用重典,故人多不乐仕进。”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因为失之过宽,故他以猛治天下。这在我国历史上极其罕见,按常理来讲,乱世方用重典,等天下太平就要休养生息。朱元璋恰恰相反,乱世用重典,治世用更重的典。面对残暴嗜杀的朱元璋,因此士人们多不愿意为他做官。

朱元璋在文中还善于道德绑架,先是自谦地说自己德薄才疏;还抬高退隐士人们的重要性,假惺惺地说自己礼贤下士,治理天下没这些人不行;最后以“民间疾苦”为由,将天下失治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这些士人们。他以一种我们容易引起共鸣的语气指责士人们,民不聊生如此,你们也好意思退隐?轻轻拿起,重重摔落,先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朱元璋为此专门设置了一条罪名——寰中士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明史·刑法志》记录在案的有贵溪儒士夏伯启叔侄断指不仕、苏州人才姚润、王谟被征不至等,他们的下场都是一样的,全家诛灭且被除籍。

夏伯启叔侄断指案就反映出了朱元璋的杀人逻辑,他认为士人们退隐是觉得他得国不正。《御制大诰三编》记载了他与夏伯启的对话,朱元璋自称是拯救臣民们“回生于将死之期”的“再生父母”。他还告诉夏伯启,士人们能够悠然自得地归隐,你们叔侄能安心在家乡教书,不用担心遭到豪强欺凌,不用担心财产被夺走,都是仰赖皇帝的恩典:“尔所以不忧凌暴,家财不患人将,所以有所怙恃者,君也。”夏伯启叔侄不为皇帝所用,是自绝于皇帝的教化。为了禁绝狂夫愚夫仿效之风”,夏伯启叔侄就“理所应当”地被处死了。即使抹杀不掉他们的贤名,也不能让他们活着享受


《严光论》正是朱元璋对退隐士人宣泄怒火的战书。皇帝是臣民的救星,对臣民有再造父母之恩,没有皇恩浩荡,哪儿有这些人舒适的生活环境?臣民如何报答这再造之恩?当然是无条件为皇帝效忠。因此士人们在这种高压控制下,奴性越加强化,不敢直言讽谏,就连躲藏在山野之中也不行,一定得入世做个唯唯诺诺的官员才行,全然沦落为皇帝的政治工具。连士人逃避、闭嘴的自由都要剥夺朱元璋此举的性质比满清的文字狱还恶劣得多

四、结语

祖先对士人们残暴不仁,就别怪后世的士人们精致利己,就别怪钱谦益、范文程之流满口冠冕堂皇,投奔满清却比谁都快了。祖先作的孽,由后代去还,也算天经地义





五、《严光论》原文

夫人生天地之间,处心有邪、正不同者,有沽名钓誉者,有济人利物者。此数等之人,但闻其情状,不分髙下,所为余何所知。
 
且邪、正、沽名、利物,此四士者,莫不止有二说。邪与沽名者类,正与利物者同,此所以止二说也。
 
夫邪,非独奸恶万状而为邪,诸事不诚而为邪,可为而不为为邪,邪之一说,何可数量!如昔汉之严光,当国家中兴之初,民生凋敝,人才寡少。为君者虑,恐徳薄才疏,致生民之受患,礼贤之心甚切,是致严光、周党于朝,何期至而大礼无所知,故纵之,飘然而往,却乃栖岩滨水以为自乐。吁!当时举者果何人欤?以斯人闻上,及至,不仕而往,古今以为奇哉,在朕则不然。
 
且名爵者,民之宝器,国之赏罚,亘古今而奔走天下,豪杰者是也。礼记曰“君命赐,则拜而受之。其云古矣。聘士于朝,加以显爵,拒而弗受,何其侮哉!朕观此等之徒,受君恩,罔知所报,禀天地而生,颇钟灵秀,故不济人利物。愚者虽不知斯人之奸诡,其如鬼神何?且彼乐钓于水际,将以为自能乎?不然,非君恩之旷漠,何如是耶?假使赤眉、王郎、刘盆子等辈,混淆未定之时,则光钓于何处?当时挈家草莽,求食顾命之不暇,安得优游乐钓欤?今之所以获钓者君恩也。假使当时聘于朝,拒命而弗仕,去此而终无人用,天子才疏而德薄,民受其害,天下荒荒,若果如是,乐钓欤?优游欤?朕观当时之罪人,罪人大者莫过严光、周党之徒,不正忘恩,终无补报,可不恨欤!
 
且耿弇、邓禹之贤,生禀天地之正气,孝于家而尊于师,忠于君而理于务。当汉中兴之初,朝无礼法,民尚彷徨,其弇、禹者,助光武立纲陈纪,盘石国家,天地位而鬼神祀,民物阜焉。此正大之贤,岂不济人利物也哉?所以名世于古今者为此也。
 
呜呼!千载之邪、正莫不尤朕泛说乎!达者识之。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次饭局改变了中国历史
历史 | 朱元璋笔伐严子陵
他用“馆阁体”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
严陵滩头话隐士
暴君之下,士大夫进退两难
李仕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