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庖丁听了要掀棺材板


张小泉菜刀拍蒜被拍断的事情持续好多天了,调侃完了、科普完了、蹭热度的也完了,本来以为这事儿就要告一段落了,没想到,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一段旧采访视频被翻了出来,引发争议的有两句话。

你学了几十年切菜都是错的,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的。”

那是消费者教育。”

买车被教育、用文档软件被教育、买把菜刀还要被教育……当代消费者是不是惨了点儿?

说起厨刀,尤其是中国厨房里的厨刀,这是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餐厨刀完全不讲究,抓起一把就能上下飞翻,切、剁、片、斩、拍样样全能。

这种认知,又对又不全对

中式厨刀进化史

我们日常见到的中式厨刀、日式厨刀、西餐厨刀形态各不相同,这其实与各地的饮食、烹饪手法、物产等多重因素都有关系。

中式厨刀,也就是我们说的菜刀,最早的雏形在猿人时代就出现了,毕竟切割功能是刚需,不过那时候只是一些尖锐的石头。

而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山西陶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V”字形的石厨刀,一同出土的还有木质砧板、猪骨和肉块的残迹。可以说,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专门的厨刀

▲石厨刀,现藏于临汾博物馆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石质厨刀也渐渐进化成青铜厨刀。到了先秦时期,厨刀也更加专业化,《庄子》中《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尽管他的目的是写养生,但对用刀也有着非常详细和生动的描写。

秦汉以后,厨刀已经从众多刀具中脱离出来,成为专门的一种刀具,并且开始出现铁质甚至少量钢制的厨刀。

唐代,厨刀再次细分,出现了脍刀与菜刀,脍刀切肉,菜刀切菜,厨房成为越来越专业化的地方了。

宋代对中国饮食的影响深远,厨房里有专门负责刀工的厨娘,厨刀也在这时开始接近当代厨刀的形态

河南洛阳偃师酒流沟宋墓出土的厨娘砖刻,就有厨娘在厨房几案上准备切割加工鱼类的形象,几案上清楚地刻着一把处理鱼肉的尖头厨刀。

而在河南郑州下庄河宋墓中出土的壁画《庖厨图》中,则有厨娘手持一把长条形状的厨刀在切割肉类,这种长方形的平头厨刀有点类似于现代的西瓜刀。

元代,菜刀的名字开始出现并普及开来;到了明清,厨刀基本已经是接近现代的长方形宽片菜刀了

中国的厨刀进化成今天的样子,与炒菜的兴起密不可分。炒菜需要大量切丝、切片等刀工,跳刀是特别常见的刀法,需要将刀全部抬起然后整个切下。

中式菜刀,尤其是老式菜刀,上部的重量远大于刀尖,抬起后依靠自身的重量就能迅速高效率完成切丝、切片等工作。

而且刀体表面够宽,切好的原料往刀面上一楼,油热后下锅炒也十分方便。

至于张小泉总经理说米其林大厨的刀法“前面有个支点支住了”,其实指的是西餐里常见的“铡切”

一般刀刃前端有较大的弧度才更适合用铡切的刀法。至于切薄还是切厚,跟用的跳刀还是铡切没什么关系,一看菜品需求,二看持刀人的熟练程度。

不过,客观来说,对于厨房新手而言,铡切确实比跳刀更容易上手,也安全些

中餐厨房只有一把刀?这误会大了

前面说过,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一直有“中餐厨房一把刀”的说法。干什么都是一把刀,刀功考究也成了中餐厨师的特色,剁、切、拍、剖、剔,一人一刀就可以全部完成。但这也造成了中式厨刀不讲究,全靠厨师手艺的印象。

事实真不是这样。传统中国家庭确实大多只用一把刀,可能是片刀,也可能是既能切肉,又能斩骨的“文武刀”。但不论是李安的《饮食男女》还是徐克的《满汉全席》里面,中餐大厨们的用刀和西餐主厨一样,也都是成盒成箱的

适应中餐厨房的不同用途,中式厨刀里面,片刀、桑刀、文武刀、砍刀、拍皮刀、片皮刀、斩骨刀、剔骨刀、猪肉刀、烧腊刀,各种类型,数都数不过来。

片刀是烹饪中餐时的主刀,主要用于切菜,高手能以此完成所有的切工和拍工。刀身方正,呈5:3的长方形,刀背厚度一般在4mm左右,按大小可粗略分为大片刀、中片刀和小片刀。

桑刀比片刀更薄更轻,刀身上黑下白。桑刀源于浙江海宁三把刀中的叶刀。过去当地制造的薄匀锋利,价廉物美的叶刀,达到了切叶如发丝的效果,喂幼蚕正合适,大受蚕农欢迎,后来又改叫桑刀。

桑刀的刀面很长,刀刃很平,能够切肉切菜,但是由于又薄又轻,不宜劈砍,容易损坏。

文武刀既能切肉,又能斩骨故的刀称“文武刀”,比片刀厚,也更重,因使用不需时时换刀,所以受到家庭的欢迎,所谓一把刀的说法,和它有关

斩骨刀又叫九江刀。刀头重,刀刃钝,专门承担厨房里斩骨之类的重活,越重的斩骨刀就能处理越大的骨头,功能是其他厨刀都无法替代的。

片皮刀用途多,可用于片烤鸭等。

烧腊刀在粤港地区多用于斩、剁熟食。

拍皮刀不开刃,专门用来拍虾饺面皮的刀。

什么样的刀才算得上一把好菜刀?

传统中式厨刀很多直接使用高碳钢,优点是硬度高、锋利、保持性好,缺点是易生锈,不过高碳钢也比较好磨,所以磨刀一直都是中国厨房里的基本功。

如今,中式厨刀基本都采用不锈钢,就是在铁碳合金的基础上再加入铬、钼、钒等金属,使钢获得更好的耐磨性、韧性、耐腐蚀性等。

钢的碳含量决定硬度,碳含量越高硬度越大,不过也越容易折断和生锈;而其它进入则决定了韧性和耐腐蚀性,尤其是铬含量越高,使钢获得更好的耐磨性、韧性、耐腐蚀性等。

而一把刀的价格,除了品牌溢价以外,主要还有由材料决定的。

我们买到的时候经常能听到3铬钢、4铬钢、5铬钢、9铬钢的说法,也能看到诸如90Cr18MoV之类的编号,这是什么意思呢?

5铬钢、9铬钢前面的数字说的是碳含量,而不是铬含量,碳含量越高,刀硬度越高越锋利。5铬钢就是指碳占比为0.5%,9铬钢就是碳占比为0.9%。

而90Cr18MoV,前两个数字代表碳含量的万分比,90就代表碳含量0.9%;第二个数字18代表铬、钼、钒含量的百分比,这些金属的含量大约为18%;剩下的Cr代表铬、Mo代表钼、V代表钒。

第一个数字越大,代表刀越锋利;第二个数字越大,刀越不容易折断或者生锈

另外,很多刀采用夹层钢材,也就是常说的三合钢。三合钢是由外层较软的2片不锈钢,中间包夹着一层高硬度的高碳钢或者不锈钢组成。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节约材料的同时做到了刚柔并济。

菜刀拍断了,谁的锅?

当然,这整件事的起源就是张小泉的菜刀拍蒜拍断了,客服回应说“我们家的菜刀不能拍蒜”。

这冲破了很多人的认知,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拍蒜断刀的事儿不是什么新闻。前两年某国外高端刀具品牌也遇到过,当时互联网上同样沸沸扬扬,很多人高喊告别进口刀,因为它没考虑中国人会拍蒜。这次,国产刀也折了。有媒体去采访几家大的厨刀品牌,除了一家信誓旦旦的保证“随便拍”以外,剩下都是不建议拍蒜。

其实并不是只有中国人会拍蒜,西方拍蒜做菜的也不少,戈登·拉姆齐都会拍蒜煎牛排。

为啥有的人拍N年也没事儿,有的人一拍就断?之前拍就没事儿,今天拍就断了?

跟两个因素有关,刀和手法

用刀横拍食物,其实都有断裂的风险,只不过因为刀的材质、工艺不同,断裂的风险有大有小。

传统的中式厨刀以夹钢工艺的居多,不同的材质使刀刃硬而锋利,刀背则韧性较好。而且传统的厨刀,刀背一般会做得比较厚,所以一把厨刀既能做到刀刃切丝,也能做到刀背敲骨头,拍个黄瓜拍个蒜自然也不是问题。

缺点自然也有,一是得经常磨刀,走街串巷的“磨剪子戗菜刀”的生意火爆;二是重,需要职业厨师的腕力和熟练度才能驾驭得游刃有余。

而现在的厨刀,不少都是用成品板材直接加工,为了追求锋利,硬度也越来越高,好处是不用经常磨刀了,代价是柔韧性受到限制,变得更脆。此外,为了方便家庭厨房的使用,刀具也做得轻薄起来,拍断的风险大大增加了

另外,拍蒜也是需要技巧的,不是什么“大力出奇迹”的活儿。张小泉拍蒜断刀上热搜之后,竞争对手的直播间直播了一整天的拍蒜,其实找几个专业厨师,就用同款刀,拍一天蒜拍断的可能性也不大。

比如王刚这两天就上传了一个拍蒜的视频,讲了拍蒜的手法:握住刀柄,食指压住刀背,刀头向下略倾斜,用刀的前半部分与蒜接触,避免平着拍下去或者刀的后端先落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刀与砧板的直接接触,最大程度降低拍断刀的可能。


文 | 墨墨知道 卫奕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至繁至简,中式菜刀的哲学
中式厨刀为什么拿不出手?
5 件相见恨晚的厨房好物,让你从小白秒变大厨
杀鸡焉用宰牛刀!中式菜刀花样到底有多少?
5款好用不贵的中式菜刀,切菜剁肉省时又省力
中国家用菜刀选择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