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历史】驱叛胡于塞表—东汉末年白马义从公孙瓒

汉末虽诸侯林立,却仍外战无敌,这是近年来广为传播的一个谣言。而王夫之读通鉴论那句'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似乎又成了这个谣言的有力证据。

实际上看完王夫之这段论述的全部就会知道,此处的汉以强亡绝不是在赞扬汉朝的强大,反倒是在批评'士大夫而欲有为,唯拥兵以戮力于边徼;其次则驱芟盗贼于中原'。

这句话是说,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为了自己有所作为,对外对内展开了无休止的战争,最终招致诸侯林立'汉以强亡',此处的强与其说是强大倒不如说是强横。

事实上,穷兵黩武的汉末对外败绩绝不算少,本文就以常被认为威震鲜卑乌桓的白马将军公孙瓒为例,见微知著,来审视一下汉末的战绩。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是论证汉末外战无敌时常被提及的一支部队,记载中有

公孙瓚每闻边惊,辄厉色作气,如赴仇。尝乘白马,又白马数十匹,选骑射之士,号为'白马义从',以为左右翼,胡甚畏之,相告曰:'当避白马长史。'

如果只看这么一处记载,白马义从的由来是说公孙瓒在与胡人交战时好骑乘白马,并且将自己的骑兵卫队也配置了白马,起名为白马义从,胡人十分畏惧他。

于是口耳相告'当避白马长史'。此处记载出自王粲的《汉末英雄记》,然而在同书此段记载的上一句,还提了另一种说法。

一曰胡夷健者常乘白马,瓚有健骑数千匹乘白马,故以号焉。

若按照这种说法,白马义从就不是什么打出来的战绩了,纯粹是胡人的健者喜欢骑乘白马,公孙瓒模仿一下,把自己的精锐骑兵也配置了白马。

这两种记载存在于同样一部史书,在并无其他史料佐证哪种说法更可信的情况下,何以厚此薄彼,只取信白马义从令胡人畏惧的说法呢?

公孙瓒对乌桓的战绩:

汉末,朝廷对乌桓控制力削弱,乌桓大人各称王,反叛的乌桓势力大致如下:

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众五千馀落,上谷乌丸大人难楼,众九千馀落,各称王,而辽东属国乌丸大人苏仆延,众千馀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丸大人乌延,众八百馀落,自称汗鲁王,皆有计策勇健。

其中跟公孙瓒屡次交手的一部首领是丘力居,众五千馀落,这个势力真的不强。东汉时期匈奴经历了南北两部分裂、天灾、汉朝打击,最终北匈奴政权土崩瓦解,部分西迁,部分降汉,在经历过多次打击后留在草原的匈奴人还有多少呢?

按照后汉书的记载'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对比之下就知道丘力居的势力比之昔年匈奴是多么微不足道了。

我们根据同为东胡的鲜卑推测一下乌桓丘力居的兵力,北匈奴残余的十余万落兵马全部被鲜卑接收,整合了匈奴残余势力的鲜卑变得强盛,史书记载鲜卑'称兵十万'。

当年乌桓校尉耿晔击鲜卑,鲜卑投降汉朝,此时鲜卑的人口已有三万余落,整合了匈奴的十余万落残余势力之后,鲜卑的人口当在十五万落到二十万落之间。

而鲜卑称兵十万,平均一落出不了一兵,那么五千落的丘力居兵力大体上也就三四千人纵然算上其余各部联军,大概也不过一万多人罢了。

估算了丘力居的兵力,我们再看公孙瓒对丘力居的战绩,可谓败多胜少。

迁中郎将,封都亭侯,进屯属国,与胡相攻击五六年。丘力居等钞略青、徐、幽、冀,四州被其害,瓒不能御。

瓒深入无继,反为丘力居等所围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粮尽食马,马尽煮弩楯,力战不敌,乃与士卒辞诀,各分散还。时多雨雪,队坑死者十五六,虏亦饥困,远走柳城。

公孙瓒击败了叛逃入乌桓的中山太守张纯,从而升职为中郎将,之后与乌桓交战了五六年,落得个丘力居抄掠四州,瓒不能御,而一次深入进攻的行动中,公孙瓒更是被包围了两百多天,粮食用尽,力战不敌。

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乃与士卒辞诀',好在此时下了大雪,公孙瓒一方虽然损失惨重但毕竟是在城里,城外的乌桓先支持不住选择了退兵,这样公孙瓒才保住了性命。


公孙瓒败于麴义的羌人战术:

在界桥之战中,公孙瓒以两万余步兵,万余骑兵对阵袁绍的数万步兵,最终打败他的麴义所用却是羌人的战术。

瓒步兵二万余人为方阵,骑为两翼,左右各五千余匹,白马义从为中坚,亦分作两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铠甲,光照天地。绍令麴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

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临阵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

此段记载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公孙瓒'旌旗铠甲,光照天地'可见公孙瓒此战所部署的军队当是以重甲部队为主,或许有人会疑惑,白马义从不是常被看做轻骑兵吗?

我们稍微了解一下汉代幽州骑兵就会知道,史书中幽州以突骑天下闻名,突骑便是敢于冲突敌阵的骑兵,白马义从作为公孙瓒的精锐,同时兼具骑射和冲击两项技能并不是什么矛盾的事情。此处公孙瓒轻视麹义兵少就直接派骑兵突击了,但最终大败于麴义。

这段记载第二处值得留意的是,麴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特意强调麴义精通羌人的战术。这里我们需要往前追溯,永和年间羌乱爆发初期,羌人由于'归附既久,无复器甲''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

因为条件限制,羌人只得以轻装兵为主,却做到了屡败汉军。我们合理推测,条件如此有限的羌人,面对装备精良的汉朝正规部队必然是有其独到战术的。

面对汉军屡败的情况,虞诩提出对付羌人必须要'舍甲胄,驰轻兵,以万骑之众,逐数千之虏'。特意强调放弃甲胄可见,汉军的重装部队在羌人面前的确吃亏不少。

如今晓习羌斗的麹义通过弓弩和盾牌的协同搭配大破公孙瓒的重装骑兵,很可能就是数十年前羌人击败汉朝骑兵的再现。(羌人虽然可能没有弩手,但以凉州风气妇女都能弯弓射箭,优良的弓手不难寻到)。


乌桓鲜卑与麹义共破公孙瓒:

界桥之战虽是以袁绍大胜告终,但随后公孙瓒在龙凑和巨马水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公孙瓒和袁绍的势力仍然是处于均势。

两年后,公孙瓒杀死幽州牧刘虞,尽有幽州之地,可谓势力到达鼎盛。刘虞的从事鲜于辅等人为向公孙瓒报仇,纠集刘虞的残兵,并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

又招募了胡汉兵数万人,先是攻杀了公孙瓒的渔阳太守邹丹,之后鲜于辅、乌桓峭王、麹义三方合力,大破公孙瓒,公孙瓒不得不退守易京。

乌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种人及鲜卑七千余骑,共辅南迎虞子和,与袁绍将麹义合兵十万,共攻瓒。兴平二年,破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级。瓒遂保易京,开置屯田,稍得自支。

鲍丘之战带来了连锁反应,公孙瓒素日无恩德,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地杀死公孙瓒所置的长吏,投向了鲜于辅等人。

最终公孙瓒决定长期躲在易京,依靠屯粮和坚城,等待天下有变。而最终的结果,易京之战,公孙瓒败亡。

可以说,所谓对乌桓鲜卑战无不胜的白马将军是不存在的,公孙瓒对战势力仅五千余落的丘力居尚且输多胜少,甚至险些丧命,界桥之战败于羌人战术,鲍丘之战输给汉胡联军。

汉末外战无敌本身也是一个伪命题,羌乱本身就是东汉衰落的重要原因,再之后崛起的鲜卑,在汉末曾大肆劫掠州县,朝廷派夏育率骑兵三万北伐,却落得十损七八。

好在檀石槐壮年去世,鲜卑再度分裂,才未成大患。汉末,诸侯直面的异族敌人往往也不是一个统一的集体,而真正的战绩,实际上也远没有网上传闻的好。


公众号商务合作
文章投稿
请加微信号
15900386372
本微信公众号是「欧罗巴上的公牛」的惟一官方发布渠道;主编:李沛隆726,作者:吟风社未经本微信公众号事先声明,其他平台上的类似账号皆为伪装盗版,请读者积极反馈并举报,谢谢诸位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你了解公孙瓒麾下白马义从的组成人员吗?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三国时威震塞外的特种部队,赵云是其中之一
重读三国︱威震华北的公孙瓒为何败给了袁绍?
鞠义 统先登军(界桥消灭白马义从)
正史:从公孙瓒界桥大败和关羽斩颜良的战斗,来分析下吕布强在哪
《真.三国志》| 公孙瓒传——苟且了这么多年,我也累了,我要去诗与远方了!老袁,你赢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